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张家口市,又称“张垣”“武城”,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京、冀、晋、蒙四省市交界处。张家口明朝嘉靖年间得名张家口堡,历史上一直属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界处。张家口市是现行长城最多的地区,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称。崇礼、赤城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滑雪场,被誉为东方达沃斯。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新石器时代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桑干河畔,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马圈沟遗址的发掘研究,使泥河湾遗址的年代有了巨大突破,把亚洲文化的起源推进至距今200万年前,从而在东非澳杜威峡谷之外找到了地球上第二个20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向“非洲唯一人类起源论”提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挑战。同时,它还发现了世界旧石器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距今200万年前的、可以复原的远古人类的进食场景。可以说,这一遗址群直接改写了世界关于人类起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成为人类寻根问祖的圣地。据对宣化城及附近的刘家夭、王河湾、水泉、赵川、关子口、白庙等地发现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证,远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已遍及各地。张家口属中国华北燕山山脉北缘,既有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又有北方红山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文化积淀丰富,对研究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远古时期,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釜山”。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战国


夏无考,商为鬼方活动区。鬼方乃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远自商、周,下至春秋,与中原一些王国有战争,但亦有交往,并互通婚姻,周以后不见于记载。周武王灭商纣后,召公奭建立燕国,张家口南部属燕国领地。春秋时,张家口北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代国。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襄子北登夏屋(今山西代县草垛山)诱代王,使厨入操铜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击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蔚县一带)。战国时期燕国用大将秦开计,击破东胡,拓地1000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郡,张家口大部分地区属上谷郡,西部属代郡。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秦时,西部南部属代郡,郡治代县在今蔚县东北,另有安阳邑。北部属上谷郡,郡治沮阳县,在今怀来南。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西汉


汉时,代郡属并州,郡治仍为代县,代郡设阳原县,当城县等。大部分属幽州上谷郡,另有小部分属乌桓、匈奴、鲜卑。汉武帝时,张家口市区所在设广宁县,从此广宁就是幽州治所(北京)西北屏藩,守住广宁,幽州无恙。宣化地方设下落县,上谷郡郡治仍为沮阳。东汉时代郡属幽州,代郡郡治由代县迁至高柳县(今阳高县)。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三国-魏

三国时,北部属鲜卑,南部属魏幽州。分属代郡,上谷郡。代郡郡治迁回代县。上谷郡郡治由沮阳迁至居庸县(今北京延庆区)。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西晋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析上谷郡西部置广宁郡,属幽州,辖下洛、潘、涿鹿三县,治下洛县。《晋书.地理志》称,广宁故属上谷,太康中置郡都尉,统三县,下洛、潘、涿鹿。代郡郡治代县,上谷郡郡治迁回沮阳县。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北朝-魏


十六国时期,北部属代,短时属前秦后又属代,后代改魏。南部历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北朝时,北魏初,为拱卫首都平城(今大同),在北部沿边设六个军事据点,以防柔然族,称六镇,张北县置怀荒镇(520年),赤城县置御夷镇。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合上谷、广宁为东燕州,置广宁郡广宁县,并将下洛并入广宁。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改东燕州为北燕州,领长宁、永丰二郡。广宁,州郡县同治。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隋时,东为涿郡,西属雁门郡。隋大业三年(607),废北燕州,改置涿郡,辖今赤城、涿鹿。上谷郡移至保定西北部,郡治易县,与张家口无关。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唐时,北属突厥地,桑干都督府,南多属河北道妫州、新州,少属河东道蔚州。唐初涿郡改为妫州,僖宗年间(公元885年)设武州、文德县、宣化为州、县治所。蔚州州治迁至灵丘县,蔚县成安边县。唐穆宗长庆二年,即公元822年,取“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怀恩而安”之意,始称怀安县。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五代时,西晋石敬瑭割燕,分16州给契丹,其中包括武州。契丹建辽国,辽改武州为归化州,属西京道,宣化当时为文德县,是州、县治所。奉圣州州治永兴县(今逐鹿县),可汗州州治怀来。蔚州州治迁回今蔚县所在,时为灵仙县。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金时,属于西京路。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八年改为宣德州,九年复设宣德州、领文德县,宣化仍为州、县治所。奉圣州并可汗州,仍称奉圣州,州治永兴县。新设弘州,州治襄阴县(今阳原县)。蔚州州治仍为灵仙县。金朝的亡国之战,是被蒙古打败的野狐岭之战。而野狐岭,就在张家口西北不远处,长城南麓。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元时,张家口市皆属中书省。1307年,元武宗海山建中都于张北境内的旺兀察都(白城子),同大都(北京)、上都(开平,今正蓝旗)并称,成立皇室往返于大都、上都之间的巡都。皇庆元年(1312年),改隆兴路为兴和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起义军刘福通部将关先生、破头潘出师山西,克大同、兴和塞外诸郡,一把火烧了元中都。元初,改宣德州为宣宁府,后又改为宣德州。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因地震原因又改为顺宁府和宣德县治所。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明时,张家口市北部属蒙古鞑靼,南部除蔚县一带属于山西大同府外,其它皆属京师(治顺天府,北京市)。明世宗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有个张珍的守备发现他所驻守的城池没有北门,百姓进出不方便。张珍就在北墙开了一个北门,但这个北门太小,都不能说是门,只能说是个口子。这道口子是由张守备打开的,人们就称这里为张家口。明代,宣化是北部边防重镇,不设地方政府,只沿长城设九镇,宣府镇为九镇之一,辖四海镇至大同1300里的防御任务,是宣府镇总兵驻地和指挥中心,又称宣府镇城。明代,万全县域,建置渐为明晰、稳定。为宣府西路万全右卫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废宣德、宣平二县。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于辛南庄东十里建城(今怀安县左卫城)置万全左、右卫于此城,隶属山西行都使。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将万全右卫移治于德胜口南右卫城(今万全城,建于洪武二十六年),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改属万全都指挥使司(治宣化)。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分万全左、右卫及张家口、膳房堡、洗马林、新开口、新河口、柴沟堡、怀安卫、西洋河、李信屯为西路辖境。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分西路为西路和上西路,万全左、右卫及张家口、膳房堡、新河口、新开口、宁远站为宣化府上西路境。


城市的变迁-张家口

清时,北属口北三厅(多伦诺尔厅、独石口厅、张家口厅),南属宣化府(治今宣化)。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州、七县,宣化为府城所在地。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张家口为察哈尔都统驻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张家口   阳原县   蔚县   涿鹿   文德   宣化   广宁   张家口市   万全   右卫   代县   宣德   幽州   长城   公元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