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秦皇岛,简称“秦”,别称港城、临榆,是河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也是中国最早的自主通商口岸、中国最大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粮油加工基地,被誉为“车轮制造之都”。秦皇岛因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帝号而得名的城市,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刻《碣石门辞》,并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曾驻跸于此,因而得名秦皇岛。因《浪淘沙·北戴河》而闻名遐迩,汇集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驰名中外的旅游休闲胜地,山海关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新石器时代


秦皇岛最早发现有人类居住的记录是在50--100万年前,在滦河东岸秦皇岛市卢龙县武山北侧有喀斯特溶洞遗址,俗称狼洞,宽四丈,方两丈,因石矿采石,洞内遗物已袒露出来。1976年曾整理出人头颅骨化石、马鹿头骨和无名兽骨化石、六颗牙齿化石等。1982年,经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鉴定,为50--100万年的动物化石,此外,还有灰烬遗迹。因此,认为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之地,被称为“武山猿人遗址”。山海关区孟姜镇的小毛山新石器遗址,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孟姜镇小毛山村西南金丝河畔的 500米高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石斧、石锄、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石球等多件及大量的纹理粗糙的黑陶片。经初步认定,此为5000年前古人类定居的地方,有比较齐全的生产、生活用具,是红山文化的遗存。山海关区高建庄的将军台新石器遗址,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高建庄乡黑汀村北、石河两岸的高地处,与小毛山为同一时期的古人类定居的地方,这里紧傍石河,便于渔耕。证明了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人已掌握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创造了较高的文化。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禹贡》所记“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秦皇岛境内最早出现的地名就是《禹贡》中记载的碣石,属冀州。据谭其骧考证,碣石山有小的山头绵延入海,其中有一个就是“碣石”。估计约在东汉中叶以前,碣石山前的平陆上散布着许多露出地面的碣石山余脉;其中有一条石脉断续相连长达数十里,一直伸展到海边一块特大的柱状石而止。商代,属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国,国都便在今卢龙城附近;商被灭后,孤竹又归属周朝;至公元前664年,齐灭孤竹,孤竹古国历经1100百多年。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春秋

春秋时期晋灭肥。自西周始,藁城市城南为白狄别种肥族人之根据地。当时周室衰微,朝纲不振,狄人遂乘势南下,占据此地,建国号曰“肥”。筑土城,亦名“肥子国”、“肥纍国”,时狄人猖獗、汉人无力相抵。后春秋时晋国强盛,称霸中原,遂于鲁昭公十二年派大将荀莹灭之,掳其君绵皋,肥子国名遂废。肥子逃奔燕国,燕让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国。“肥子奔燕”是东北亚走廊燕秦汉民族迁徙的较早实例,汉辽西郡“肥如”县得名与此有关。齐桓公“北伐山戎”后,“外迫蛮貉”的燕国利用异族“徕民”开拓、镇守新疆域。“絫”“无终”“徐无”诸县史源与“肥如”相类,居民主体为附燕的白狄族众或东夷后裔。“徕民”城邑布局与燕山南北上古民族交往关系密切,北朝“平州三道”之滥觞至少可溯于此时。异族“徕民”的尚武特质,有助于走廊社会汉代“雕捍”民风的形成和众多名将的孕育,“秦汉已来”“山西出将”的历史观或可得到有益补充。战国时期,此地属燕国辽西郡。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三十六郡,此地属辽西郡。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西汉


西汉时,属幽州。抚宁北部及青龙属北平郡,在抚宁城西设骊城县治,卢龙、昌黎、秦皇岛市区属辽西郡;在卢龙城北设肥如县治,在昌黎城附近设絫县治。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西晋


从东汉到三国魏,再到西晋,秦皇岛都归属幽州辽西郡。东汉,曾在今卢龙城北设肥如县治,在抚宁榆关处设临榆县治。西部属肥如县,东部属临榆县。三国魏时,在卢龙城北设肥如县治,城东设辽西郡和阳乐县治。西晋,郡治和阳乐县治设在城东,卢龙城北设肥如县治,榆关处设临榆镇,今卢龙北部及青龙大部为肥如县地,昌黎西部为海阳地其余为阳乐县地。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北朝-魏


东晋十六国时,此地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北燕之辽西郡,郡治在抚宁城西。南北朝时,归属平州。北魏,卢龙城北设平州、辽西郡、肥如县治,卢龙城设北平郡、新昌县治;抚宁城西设阳乐县治。东魏,仍在卢龙城北设平州、辽西郡治,州郡治为一城,在卢龙城则设北平郡治。北齐,在卢龙城北设州治,在卢龙城设郡治,郡下设肥如县和新昌县。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隋统一南北朝,分天下为五十七郡。秦皇岛市以今戴河、榆关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及青龙为辽西柳城郡地,郡县治在今辽宁省朝阳市附近;西半部,初属平州,领新昌、肥如两县,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又有肥如入新昌,到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卢龙,郡县治设在今卢龙城。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唐代,分属两个州。榆关以西为河北道平州,唐初为北平郡,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为平州,治所设在今卢龙城,领肥如县(治所在卢龙城)、临榆县(治所在抚宁榆关)。是年,肥如改名卢龙,更置抚宁县(治所在抚宁城)。武德七年省临榆、抚宁县,归卢龙县,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又设临榆县,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改名石城县,天宝二年(公元742年),平州改为北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平州。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至开宝二年(公元743年),在卢龙城始设安东都护府,开宝二年(公元743年)改设卢龙军。榆关以东及长城以北属河北道营州柳城县地,州、县治在今辽宁省朝阳市附近。今榆关为榆关守捉城。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五代十国,此为营州、平州之地。梁和唐时,在卢龙城设平州、卢龙县治。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契丹占据了营、平等州,晋、汉、周时,一直为契丹所据,后契丹改国号辽。辽时,榆关、戴河以西属南京道,在卢龙城设平州、卢龙县治,并设辽兴军;在昌黎城设营州、广宁县治,并设邻海军;在卢龙城南望都县治;抚宁城时为新安镇;营州及各县都隶属平州,榆关、戴河以东及长城以北属中京道,在山海关设迁州、迁民县治,并设兴善军;在抚宁海阳镇设润州、海阳县治,并设海阳军。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金灭辽后,今秦皇岛市境为金地。榆关、戴河以西属中都路平州。在卢龙城设平州、卢龙县治,并驻守兴平军;金初,昌黎城仍为广宁县治,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改名昌黎县;同年,升新安镇为抚宁县(治所在今抚宁城);辽时的望都县仍保留,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名海山县。榆关、戴河以东及长城以北属北京路瑞州,在今抚宁海阳镇设海阳县治,山海关为迁民镇。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元时,榆关、戴河以西属中书省平州,元太祖十年(公元1215年)改平州兴平军为兴平府。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将兴平府升为平滦路,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因这一带常有水患,遂将平滦路改名永平路,路治及卢龙县治皆设在今卢龙城。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将抚宁(治所在今抚宁城)和海山(原海山县治址)并入昌黎县(治所在今昌黎城),一年后,撤销昌黎县,复置抚宁县和海山县,到元四年,又将抚宁、海山省入昌黎县;至元七年,复置抚宁县,昌黎、海山省入抚宁;至元十二年,又复置昌黎县。榆关、戴河以东及长城以北属辽阳行省大宁路,南部由瑞州总管府管辖,在海阳镇置大宁海阳千户所;北部属卢山县。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明初,此处为永平路,隶属山东行省,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名平滦路,改隶北平行省;洪武四年改名永平府,并设府治;永乐十九年,直隶京师。府下辖秦皇岛市范围内的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县治皆在今县城址。其时,抚宁县管辖范围东至山海关外,北辖青龙县南部。洪武四年,在府治南建永平卫,在山海关设山海卫。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在抚宁城北设抚宁卫,在府治东北建东胜左卫,后入府南新建卢龙卫,后入永平卫。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又添置燕河营路、台头营路、石门寨路、山海关路,隶属蓟州总兵,各路驻守参将。


城市的变迁-秦皇岛


清代,这里隶属直隶省通永道永平府,在卢龙城设府治,下辖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县治皆在今县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在山海关始置临榆县,割抚宁深河以东土地归临榆县。现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东部属临榆县,中部属抚宁县,西部属迁安县。清初,在山海关设山海关副都统,直至清末。同时,还保留山海卫、抚宁卫。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山海关镇总兵,台头营协驻守副将山海关路、石门寨路、燕河营路,各驻守参将。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裁山海关总兵,改设副将;山永营游击改设山永协副将;裁义院口副将,改设把总;裁台头协副将,设都司,后又改操守;山海关路、石门寨路参将改设都司;裁黄土岭参将,改设操守;燕河营路参将改设守备。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抚宁卫并入山海卫,乾隆二年废山海卫。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裁山海关副将统归山永协,顺治十三年设蒲河营都司。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山海关路都司改为游击,道光二十八年移驻永平府。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矿务大臣张翼奏准开秦皇岛为商埠,陆续修建运煤码头,从此,秦皇岛得到了较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秦皇岛   抚宁县   昌黎县   抚宁   兴平   海山   海阳   山海关   永平   北平   秦皇岛市   碣石   辽西   公元   城市   县治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