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延安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延安,革命圣地。因为不好写,所以选择延安作为陕西省的收官篇,结果一拖就是一个月。终于忙完了无序而繁杂的事项,沉下心来好好写一写延安。简称“延”,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最早人类活动的记录,距今约3万年左右。黄龙人,晚期智人,解剖学意义上已经可以称之为现代人类。黄龙人遗址位于延安城东南黄龙县曹店乡尧门河水库大坝北侧的杨家坟山南坡。东、南、西有尧门河环绕,北侧靠山,地势较陡。东西宽60米,南北长100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旧石器时代遗址。

城市的变迁-延安

新石器时代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在远古时代为有蟜(jiǎo)氏居地,称作蟜山;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黄帝因此而得名“轩辕”,黄帝城中宫即位于此,以后演变成桥山。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的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是以四座台城式建筑群为核心,周边拱卫着大量普通居住地点和居址葬墓地的大型聚落。遗址东至碾庄沟,西至延河,北至芦草沟,南至二郎庙,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遗址以延河与碾庄沟之间的南北向分水岭——“大山梁”为核心区,大山梁与两侧的横向山梁构成不规则的“王”字型山梁布局。对核心区四座人工台城中面积最大、最南端的 “大营盘梁”顶部发掘确认大营盘梁人工台城及其顶部建筑始建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晚段,与甘泉史家湾、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年代相当,陶器以斝、单耳罐、圜底瓮等器类为代表,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的一个区域类型。大营盘梁的一号院落为四合院式两进院落;院落大体坐北朝南,东西两侧院墙内侧规整地分布着厢房,门向均朝向院落中心。院落中部偏北分布着三座主建筑,坐北朝南,单个建筑面积均超过200平方米。主建筑将院落分隔为前院和后庭。前院中心有一条南北向的大道,连接南门巷道和主殿,是该院落的中心大道。在中心大道的两侧是低洼地,用于前院集水、排水。  一号院落南围墙外对称分布着两座独立的小型院落,每个小院落内分布着多座小型夯土房址,可能是负责警备安全的门塾区。大营盘梁最南端是一片小型广场。在大型房址附近的堆积中,还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筒瓦及槽型板瓦,个体超过100件,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瓦。芦山峁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城及其之上构建的规整院落,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殿或宗庙建筑雏形。

城市的变迁-延安

战国

夏属雍州地;商为鬼方;西周建立,为周朝势力范围,犬戎与猃狁领土。春秋时是白翟部落的居住地,初属翟国,后为晋国。春秋为晋国势力范围,晋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带。战国,周安王骄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分晋后属魏,魏置上郡。周显王扁四十二年(前327年),魏秦交战,魏败,纳上郡(今陕北宜川、延安一带)十五县于秦。

城市的变迁-延安

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迄今犹存。,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划全国为三十六郡,安塞属上郡高奴县。大将蒙恬统兵30万在此北击匈奴,后又监修长城和秦直道,上郡郡治肤施。吴旗县属北地郡,郡治义渠。

城市的变迁-延安

西汉

楚汉之际,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当年,即汉高祖元年(前206年)灭翟国,复置高奴县,隶上郡,郡治肤施。汉武帝时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陕北等地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意为富庶如关中)。西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分上郡增设西河郡,延安部分地区隶属西河郡,郡治平定。

城市的变迁-延安

东汉

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高奴县为平利县,东汉复名高奴,属上郡。上郡、西河郡均属并州刺史部,治晋阳。吴旗县所属北地郡郡治迁至富平县(今宁夏吴忠),属凉州。东汉虞诩《奏复三郡疏》有“水草丰美,上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描述。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为匈奴所占据。东汉末年,郡县俱废。

城市的变迁-延安

北朝-魏

三国时期仅洛川、黄陵县境属魏之雍州,冯翊郡,但未设县,西晋依旧。十六国时期历属后赵、前秦、后秦、夏、魏。后秦建初八年(393)分鄜县北部置洛川县(以洛水流经其地故名,为洛川县名之始)。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其在延安城东修筑丰林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该城,谓之坚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利于战守,赞叹“赫连之城,深为可法也”。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宋元嘉八年(431年)大夏为吐谷浑国所灭为北魏辖地。北魏太安二年(456年),设临真县,其“城临真川水”,故名,隶北雍州定阳郡;另设沃野县;太和元年(477年),设广武县,其城址在今甘谷驿,同年设徧城郡,隶北雍州,领广武、沃野两县,治所广武。北魏延昌二年(513年)设东夏州,治所广武,领徧城郡、定阳郡(治所临戎,在今宜川境)、朔方郡(治所魏平,在今子洲境)、上郡(治所因城,在今甘泉境)。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分临真县置真川县,辖地在临真县西,并设神水郡,治所真川,领真川、临真两县;同年,分广武县置文安县,隶文安郡(文安县境为今延川县地);沃野县仍旧。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东夏州为延州,仍治广武,领徧城郡、神水郡、文安郡、上郡。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废神水郡,真川、临真两县改属徧城郡。北周建德六年(577),改广武县为丰林县,县城迁至李渠镇周家湾村,其城原为大夏郡主赫连勃勃所筑,人谓之赫连城。徧城郡治、延州州治俱徙丰林,徧城郡领丰林、沃野、真川、临真四县,延州领徧城、文安两郡。

城市的变迁-延安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郡制,以州统县,徧城郡废。开皇十八年(598年),废沃野县,辖地并入丰林县。大业元年(605年),废真川县,辖地并入临真县。大业三年(607年),分丰林、金明二县置肤施县,沿用汉肤施县旧名(金明县,在今安塞县南,本为北魏广洛县,隋避杨广名讳改,大业十三年废,并入肤施县;汉肤施在今榆林县),辖地在今延安市辖境中部,其城在今延安市区延河东岸。同年,改州为郡,废延州,设延安郡,郡治肤施,领肤施、丰林、临真、延安等11县。其中延安县,本为西魏广安县,大业元年(605年)因避太子杨广名讳改为延安县,辖地在今延长境。

城市的变迁-延安

唐属关内道,武德元年(618年),延安郡改为延州。武德二年(619年),分肤施县设金明县。天宝元年(742年),复改延州为延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为延州,治所肤施,领肤施、丰林、临真等10县。安史之乱后,延州隶鄜坊节度使府。

城市的变迁-延安

北宋初年,设路辖州。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改义川县为宜川县。康定二年(1041年),分陕西路置鄜延路,其经略安抚使治延州肤施。庆历五年(1045年),肤施县城迁至延安城内(延河西岸)。熙宁五年(1072年),废丰林、金明二县,辖地并入肤施县。这一时期,宋与西夏战事频繁,宋代名臣庞籍、范雍、韩琦、范仲淹等在此御敌。元祐四年(1089年),升延州为延安府。

城市的变迁-延安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攻克延安府,仍治肤施,领肤施、临真等7县。金亦设鄜延路,然辖区扩大,治所延安府,领延安府、鄜州、坊州、丹州、保安州、绥德州。皇统二年(1142年),改鄜延路置彰武军总管府,金末废。

城市的变迁-延安

元至元二年(1264年),废临真县,辖地并入甘泉县。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旧鄜延路,置延安路,治所肤施,领肤施、甘泉等8县及鄜州、绥德州、葭州,三州又下辖8县。至元十二年(1286年),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延安路隶之。

城市的变迁-延安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延安路为延安府,治所肤施县,其余无多变动。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隶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纵横延安南北。

城市的变迁-延安

清实行四级行政制: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仍设延安府,顺治年间领三州(富州、绥德州、葭州)16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清涧、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吴堡、神木、府谷)。雍正年间,三州归省直隶,府领8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乾隆年间,又增领定边、靖边二县。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军和西捻军张宗禹在延安境内反清,左宗棠率湘军入境剿抚。最后一支捻军武装袁大魁部在永宁山被镇压,捻军运动在中国最后失败。延安府隶陕西省延榆绥道,延榆绥道驻榆林。清末,清政府设延长石油官厂,在延长县钻成中国大陆上第一口油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延安   宜川   洛川   安塞   至元   文安   陕北   延河   山梁   沃野   甘泉   院落   黄帝   元年   遗址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