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宝鸡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下辖3区9县,总面积1.81万平方公里。2宝鸡历史悠久,是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0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宝鸡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 。拥有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山草原、中华石鼓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知名景点及西凤酒、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西府扯面、醋粉等诸多特产或西府小吃。


城市的变迁-宝鸡

新石器时代

早在71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辖区内的北首岭、温家寨、刘家崖一带,已是原始氏族繁衍生息之地。宝鸡市北首岭遗址比半坡遗址还早400多年,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北首岭遗址发现的文物和村落遗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宝鸡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从这里算起的。上古时期,这里为姜氏地,传说神农氏炎帝之母女登游华阳感神龙而生炎帝于姜水。神农氏尝百草作医药,教人稼穑,制作陶器。炎帝位传八代,共历时530年,为黄帝所灭。黄帝,传说为华夏民族的奠基人。《路史》一书记载:“黄帝身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乃达四面,广能贤,稽功务法,秉教乘刚,而都于陈。”即置都于宝鸡故陈仓地,也就是现金台区辖域。黄帝时代,岐伯居于岐山之下,岐伯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今传《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城市的变迁-宝鸡

西周

夏禹治水,遍识山川,宝鸡地区属雍州。商沿夏制,仍属雍州。商末,周部族由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山,岐地就成了周部族的属区。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 《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这就是西周最早的都城岐邑,距今已3200多年。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周灭崇(今西安市鄠邑区境内)后,周文王姬昌迁都于丰(今西安),岐地东部为周公旦所辖,西部为召公奭所辖。西周仍沿九州之制,岐地属王畿的周、召两国,由周王朝直接管辖。西虢国,国都初为虢(今宝鸡陈仓区虢镇),后迁至山西平陆县和河南三门峡市之间,以上阳(今河南陕县李家窑遗址)为都,称南虢。西周初期,周公推行分封制,汧水上游一带为矢国封地。孝王八年(前890年),秦人首领非子在汧、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十三年(前885年)封非子为附庸,在汧水之滨(今牙科乡磨儿原)筑秦城。


城市的变迁-宝鸡

春秋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文公在千渭之汇所建之城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即古陈仓城遗址,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秦宪公二年(前714年),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千渭之会徙往平阳(今宝鸡市陈仓区东阳平村),并建有封宫(《史记·秦本纪》)和羽阳宫(《汉书·地理志》)。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年),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秦德公(前677年)徙都雍城(今县城南),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镇),先秦19公于此活动,历时294年,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期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城市的变迁-宝鸡

战国

战国,商鞅变法,秦孝公于前350年划全秦为三十一县,分为大、中、小三等,大县二万户,中县一万户,小县五千户。在雍城设雍县,定为大县;现金台区地域属当时所设陈仓县,并为县治所在地;立郿县,境内有白起城;今眉县渭水南设为武功县(因鳌山古称武功山,从其山北麓流出的斜谷水称为武功水);改汧邑为汧县。自此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城市的变迁-宝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宝鸡大部分属内史地,设有汧县、陈仓县、雍县、虢县、郿县、武功县。麟游东部置漆县,西部置杜阳县。在今凤县与留坝县大部、太白县少部和甘肃省两当县的范围内设故道县(县治在今张家窑与龙家坪之间),隶陇西郡。


城市的变迁-宝鸡

西汉

楚汉之际,项羽三分秦关中之地,设三王,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兴平东南)。故道县属章邯封地,境内废丘关(今留凤关)为其边界。汉王刘邦到了南郑,拜韩信为大将,商议向东发展、夺取天下之策。韩信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暗中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抄小路袭击陈仓,杀死守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刘邦全部占领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为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雍;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改为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又改属内史;景帝分属右内史;武帝 建元六年(前135年),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献帝时(189~220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故道县属益州。


城市的变迁-宝鸡

三国

三国大部分属曹魏,为扶风郡,郡治槐里。魏废梁泉戍,以故道县分置梁泉县。蜀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三次伐魏,克武都、阴平二郡,领县七,故道县属其一。为蜀、魏之边界。


城市的变迁-宝鸡

西晋

西晋大部分属雍州,陈仓县、汧县、雍县属扶风国,国都郿县。蒯城、武功县属始平国,国都槐里。故道县属秦州武都郡。晋惠帝时,宝鸡大部分地区改为秦国。


城市的变迁-宝鸡

北朝-魏


十六国分属前赵,前秦,后秦,北魏太武帝时,置秦平郡,兼置岐州,州郡同治雍县。武都郡郡治虢县,武功郡郡治美阳。今凤县地区置梁泉县,属梁州固道郡。西魏改秦平郡为岐阳郡。


城市的变迁-宝鸡

隋初,置岐州;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废州置扶风郡,郡治雍县。梁泉县为河池郡郡治。隋义宁元年,仁寿宫中出现白麒麟,四处祥游,更名为麟游,沿用至今。


城市的变迁-宝鸡


唐初置岐州。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改为扶风郡;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年)因之,属关内道。陇县地区属陇州。


城市的变迁-宝鸡


宋属秦凤路,大部分地区属凤翔府,府治天兴县。陇县属陇州,州治汧源县。凤县属凤州,州治梁泉县。


城市的变迁-宝鸡


金属凤翔路,分属陇州、凤翔府。陇州州治迁至千阳县,凤翔府府治凤翔县,同为凤翔路路治所在。后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路。凤州,州治梁泉县,属南宋利州西路。


城市的变迁-宝鸡

元属陕西行中书省,初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府治凤翔县,陇州州治迁回陇县。凤州属兴元路,路治南郑。


城市的变迁-宝鸡


明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陇州归属凤翔府。凤州废州改凤县,属汉中府。


城市的变迁-宝鸡

清初,仍沿旧制为凤翔府;康熙九年(1670年),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年),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邻道。凤县属汉中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宝鸡   凤县   扶风   炎帝   岐山   秦国   凤翔   宝鸡市   关中   武功   故道   西周   国都   遗址   中国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