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榆林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榆林市,古称“上郡”,始于旧石器时代,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城市的变迁-榆林

旧石器时代

民国十一年(1922年),法国考古学家德若基、桑志华和我国古生物学家贾兰坡、杨钟健在无定河流域和长城沿线,发现了榆林鱼河堡、靖边小桥畔、横山油房头等四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采集了人类牙齿、下颌骨化石以及水牛等同期动物化石,确定榆林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是晚期智人“河套人”的游猎范围。


城市的变迁-榆林

新石器时代

榆林各县均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神木县高家堡石峁村、绥德县义合镇小官道村、横山县石湾镇金山寨,发现了古人类居住的房屋、壁画、地板以及石斧、陶罐、玉器等,吴堡后寨子茆又发现了四千年前古人类大型聚落及两处陶窑。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据专家推测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这个曾经的“石城”使用寿命超过300年。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调查发现,石峁石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内城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 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已知城址,成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个。


城市的变迁-榆林

战国

夏,传说雍州之域,为熏育氏族活动之地。商时,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在雍翟族境内。据甲骨卜辞及1982年在清涧李家崖出土文物考证,榆林市商代为游牧部族—龙方栖居地。周代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西周至春秋初,境内先后为严狁、翟人游牧古族占据。春秋周襄王十七年(前635),晋文公发兵“攘翟”,占据圁水(无定河)、洛水(洛河)间地域,榆林归晋国。战国时为魏、秦、赵纷争之地,终属秦。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晋大夫韩虔、魏斯、赵籍自为诸侯,三家分晋,榆林属魏国。周显王八年(前361),魏筑长城,“塞固阳(今包头市南),自郑(今陕西华县)滨、洛(洛河)以北置上郡,辖十五邑”。上郡,是榆林史乘最早的建置记载。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秦国打败魏国,魏被迫将上郡15邑献纳于秦,秦按旧置设上郡,治所于肤施(在今榆阳区鱼河附近)。周赧王十八年(前297),赵惠文王发兵西攻秦国,占据上郡肤施等地。四十五年(前270),秦昭王反击赵国,复夺上郡失地,并灭义渠,置北地、上郡、陇西等郡,筑长城以拒翟人,自此归秦上郡。


城市的变迁-榆林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榆林属上郡,郡治肤施县,县址在今榆林市东南、无定河北岸。秦始皇薨,二世即位,长子扶苏与威震匈奴的大将军蒙恬就被指鹿为马的赵高伪诏赐死于此,绥德县境至今仍有二贤墓塚。


城市的变迁-榆林

西汉


汉高祖元年(前206)二月,项羽自立为楚霸王,封秦降将董翳为翟王,占据上郡,称翟国。二年(前205)翟王降汉,汉再置上郡。三年(前204),匈奴右贤王部南下占抵上郡肤施“旧塞”(旧塞,即秦昭襄王时筑的长城)。时北部为匈奴占据,南部归汉上郡肤施县。汉元朔二年(前127),武帝北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此后,增置郡县,屡迁关东等地贫民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等地,并将归降的匈奴人、西域龟兹国人安置在这些地区,其聚居地称为属国,设属国都尉治所,派都尉(军队官员)监管。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设龟兹属国都尉治所(史籍亦称龟兹县,在今牛家梁乡古城滩),境南(今鱼河地带)属重置的肤施县、境东(今安崖地带)属新置的鸿门县。


城市的变迁-榆林

东汉

东汉初仍袭旧置。东汉永初二年(108)羌、南匈奴人反汉,汉廷镇压失败,五年(111),下诏将上郡治所由肤施迁至衙县(今陕西白水县东),所领肤施、龟兹等县废。永建四年(129)上郡治所迁回肤施。次年,汉廷下诏将死罪囚犯遣戍北地、上郡等地。永和五年(140)南匈奴联结羌、胡人再起攻汉,杀上郡都尉,占据西河、上郡等地。上郡治所二次迁至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榆林被南匈奴及羌胡占据,无建置。

三国至西晋,榆阳区为羌胡占据,未置郡、县。


城市的变迁-榆林

北朝-魏

十六国时期,东晋大兴三年(320),前赵帝刘曜(南匈奴人)出兵征服上郡氐羌人,上郡归前赵。咸和三年(328),羯人石勒打败刘曜建立后赵,统辖上郡。升平三年(359),南匈奴刘卫辰(赫连勃勃父)统部驻屯代来城(今境内巴拉素白城台),榆林大部属卫辰地盘。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榆阳区属大夏。不久筑大夏国都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始光四年(427),北魏击破大夏后,设统万镇,榆林属北魏统万镇。太和十一年(487),北魏将统万镇改置为夏州(治所设统万城),领化政、阐熙、金明、代名4郡9县。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化政郡改称弘化郡,县置仍循北魏旧制。北周初,撤革融县,辖地并入弘化郡岩绿县(治所在今横山县)。保定三年(563),增设银州(治所在今横山党岔)开光郡、开光县(治所同在今榆阳区安崖芦家铺)。四年(564),夏州弘化郡下设宁朔县(治所在今榆阳区西南)。大象二年(580),撤开光郡,所辖开光县隶属于中乡郡(郡治所在今佳县柳树会),属银州领。


城市的变迁-榆林


隋开皇元年(581),境内建置如前。因避文帝杨忠名讳,中乡郡改称真乡郡。开皇三年(583),撤郡改以州领县,境内涉及有儒林县(治所在今鱼河地),属银州领;开光县(同前);德静县(治所在红石桥古城界),属夏州领。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撤银州,所领榆阳区儒林、开光改属雕阴郡(治所在今绥德);夏州改为朔方郡,榆阳区所置德静、宁朔县仍属之。大业十三年(617)三月,夏州朔方郡鹰扬郎将梁师都依附突厥反叛隋廷,建梁国,共12年。


城市的变迁-榆林


唐实行道、州、县建制。贞观二年师都被灭,唐复设银、绥、夏三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开元二年(714),银州抚宁县治所迁于榆阳区(在今镇川地)。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榆林东北部增设麟州(治所今神木杨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撤州设上郡(今绥德)、银州郡(今党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杨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复设绥、夏、银、麟四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内蒙鄂托克旗迁到今定边境内。光启二年(886),党项羌族首领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受封定难军(今榆林及内蒙伊盟部分)节度使,领辖银、夏、绥、宥等州,榆阳区南部归银州,北部归夏州。唐末、五代至宋初,榆阳区一直为党项定难军割据地。


城市的变迁-榆林

宋、西夏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宋朝设路、府、州、军、监建置。七年(982),党项定难军留后(官名)李继捧献银、夏、绥、宥、静州归宋,隶属于陕西路。继捧族弟李继迁率党项族众反宋,相继攻占银州等地。此后他几经降宋叛宋,长期控制银州、夏州等地。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继迁孙)在兴庆府(今银川市)称帝,建西夏国。榆林属西夏银、夏州领地,元丰四年(1081),宋军相继攻占罗兀(在今镇川)、银州、夏州等地。次年九月,西夏大军大举反攻,夺回银州、罗兀等城寨。六年(1083)宋与西夏议和。元符元年(1098),宋攻占罗兀、开光(在今安崖)等堡寨,宋崇宁四年(1105),宋军再次攻占银州城,之后与夏再议和,并改罗兀城为嗣武城。宋高宗南渡后,又沦为金有,属鄜延路的一部分,设绥德州、晋宁军(佳芦砦),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撤军设绥德州、晋宁州(二十四年改佳州)。金天会六年(1128),金兵占领境东南地区,开光、嗣武城等地属之。正大三年(1226)置嗣武县,次年并入米脂县。


城市的变迁-榆林

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建置。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路治肤施县。长城以南建县,长城以北无建置,为蒙古游牧地。设绥德州、佳州,绥德州领清涧、米脂二县,佳州领神木、府谷二县。


城市的变迁-榆林

明洪武四年(1371),置绥德卫。九年(1376)绥德卫千户刘宠率领军民屯驻榆林庄戍守,设千户所(军事建制),统辖榆林庄附近十八军寨。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正统二年(1437),为抗御蒙古鞑靼、火筛等部南犯,延绥镇都督王桢率领军民始筑榆林城堡,并相继将榆林千户所领辖的鱼河、岔河儿(即后常乐堡)、水地湾寨(即后双山堡)及响水堡、高家堡等寨堡,或改建或增建为城堡。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长城一带设置榆林卫,九年(1473),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城。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设立东路神木道,领佳州、府谷、神木三州县,中路榆林道领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四州县,西路靖边道领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长)、安塞三县,包括榆林市的定、靖、横三县。


城市的变迁-榆林

清初仍沿明代旧制,境内所设卫堡及各柴塘军屯地仍隶属榆林卫、中路道。清雍正九年(1731),裁榆林卫改置榆林府(治所设榆林城),同时设榆林、怀远(今横山)、靖边、定边4县,归榆林府领辖;将原榆林卫中路道保宁、常乐、双山、归德、鱼河、镇川堡及这些堡地所设的13柴塘地和榆林城划归新设榆林县领辖。乾隆二十七年(1762)又将葭州建安堡划归榆林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榆林   靖边   府谷   榆林市   黄土高原   神木   绥德   北魏   长城   西夏   匈奴   元年   遗址   公元   境内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