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营口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营口市,辽宁省地级市,地处辽东半岛中枢,渤海东岸,大辽河入海口。营口市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热多雨,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属大陆型季风气候。清朝康熙年间,朝廷准许蒙古巴尔虎人在此放牧。巴尔虎人的窝棚连接成片,远看就像军营一般,人们就称这一带为“营子”。又因此地潮落时潮沟干涸,潮涨时潮水没沟,故取名为“没沟营”。“营口”是早期清政府官文中所称“没沟营口岸”的简称。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在营口设立奉锦山海关道,管辖西起山海关、东到鸭绿江口整个辽东地区的涉外、厘税等事务。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增设营口海防同知厅,管理海疆治安,为首次以“营口”字样命名的官方机构。营口市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是大龙邮票的诞生地和发行地之一,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2019年7月,营口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称号。镁矿总探明储量44.56亿吨,保有储量43.63亿吨,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素有“中国镁都”之称。


城市的变迁-营口

旧石器时代

营口地区历史悠久。早在2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营口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1984年10月间北京大学考古系吕遵谔教授组织发掘出土距今26万年前,包括头骨在内的一批极为罕见又极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经科学鉴定,被命名为“金牛山人”,是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代表。“金牛山人”的重要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发展、深化,人类的起源、分布;对研究猿人与智人阶段的体质特征及古地理、古气候等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1984年被列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营口的石棚有两处,一处位于大石桥市官屯镇石棚峪村的小山下,是辽东半岛保存比较完整的石棚之一。石棚由3块大石板围靠而成,一面敞口,上覆一块长4.75米、宽4.4米、厚0.47米的巨石。二处位于仙人岛新区二台乡的石棚山上,形式同前者,但规模比前者大,高2.6米,上覆盖一块巨石,长8.6米,宽5.7米,厚0.7米,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巨石”文化遗迹。

城市的变迁-营口

战国

五千多年前,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营口属青州、营州。尧舜时代,天下分为十二州,其记载见于《尚书·舜典》:“肇有十二州,封十有二山。”营州即是十二州之一。在《尔雅》中,营州则名列“九州”之一。据《明一统志》记载,营州属古冀青二州之地。舜分冀州为幽州,即广宁(辽宁北镇)以西,分青州为营州,即广宁以东(含今辽东)。夏、商、周时期,营口地区先后属青州、营州、幽州管辖。战国时期,燕国将领秦开率军驱逐东胡,营口属辽东郡,郡治襄平。


城市的变迁-营口

秦统一中国后,先后共设36个郡,秦袭燕制,营口地区仍属辽东郡,郡治襄平。


城市的变迁-营口

西汉


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在今营口南部熊岳置平郭县,是辽东第二重镇。在今大石桥市置安市县,在今盖州市置文县,这是营口地区最早的县级建制。属幽州刺史部,辽东郡。


城市的变迁-营口

东汉

东汉文县改名汶县 ,故治在今辽宁大石桥市汤池镇。末年,中原大乱,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将辽东郡分为辽东、辽西、辽中3个郡,营口地区属辽中郡。


城市的变迁-营口

三国-魏


三国时期,曹魏景初二年(238年),曹魏太尉司马懿灭公孙渊,统一辽东,废平州,营口属幽州刺史辽东郡。魏正始元年(240),因为辽东汶县的百姓迁移渡过海,划齐郡临淄与昌国之间地带,析立新汶县,治所在今淄博市张店区一带。


城市的变迁-营口

西晋

西晋于咸宁二年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置平州,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市),属平州辽东郡。


城市的变迁-营口

后燕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辽东公、平州刺史慕容廆统一辽东,属东晋辽东郡。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慕容廆之子慕容皩自立为燕王,谓前燕,属前燕辽东郡。东晋海西公司马奕太和五年(370年),前秦苻坚灭前燕,属前秦辽东郡。后燕燕元二年(385年)十一月,燕王慕容垂命平北将军、带方王、平州刺史慕容佐将平州治所移至平郭县,辖辽东、玄菟、辽西、昌黎四郡,属辽东郡。当时的平郭县为四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是营口地区唯一一次设置管辖今整个东北地区、河北省东部以及朝鲜大同江以西广大地区的地方政权机构,是历代政权在营口地区的最高行政设置。 北魏天赐元年(后燕光始四年,404年),高句丽族占据辽东。高句丽族实行以部族为中心的城邑制,高句丽筑建安城(今青石岭镇高丽城),置建安县。


城市的变迁-营口


唐初征高句丽收复东北地区,总章元年(668年)于建安城设置建安州都督府。


城市的变迁-营口


十世纪初,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建立辽王朝。契丹统治者将原渤海国的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中的二京八府三十二州连人带地名迁徙到辽西、辽东,迁到营口的有辰州、卢州、铁州、归州、耀州及宁州。辽于建安城置辰州,故盖县有古辰州之称。


城市的变迁-营口


金收国元年(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大金国。金天会三年(1125年),辽王朝灭亡后,金朝继承了辽王朝在东北的版图。金朝在辽宁境内设东京路、咸平路和北京路,今营口地区属东京路。金天会七年(1129年),金政权将曷苏馆路治所迁到宁州,为专门管理女真族的军政机构。金明昌四年(1193年),罢曷苏馆,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金明昌六年(1195年),改辰州为盖州,下辖汤池县(今大石桥市汤池镇内)、建安县(今盖州市区)、秀岩县(今岫岩县)、熊岳县(今熊岳镇)。


城市的变迁-营口


蒙古太祖元年(1206年),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蒙古太祖二十年(1225年),蒙军将金政权在东北的势力完全消灭。元中统三年(1262年),设盖州路(今盖州市)管辖辽南各县。元至元六年(1269年),降盖州路为盖州,并熊岳、汤池、秀岩入建安县,属盖州。元世祖元年(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元。元朝在辽宁境内设辽阳路、沈阳路、广宁府路及开元路、西部大宁路,今营口地区属辽阳路。


城市的变迁-营口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废州置卫”,改设盖州、复州卫。盖州卫管辖范围:北至博洛铺(今大石桥市博洛铺镇)15公里,南至八家铺(今瓦房店市太阳升一带)85公里,西至海7.5公里,东至岫岩(今鞍山市岫岩县)115公里。属盖州境内的有盖州城、熊岳城、永宁监城和五十寨堡等其他9座城堡,并设有为数众多的墩台。盖州城是营口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变迁-营口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取“盖州”、“平郭”两个历史地名的首字而得盖平县,隶奉天府。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政府在熊岳设副都统(正二品)。熊岳副都统曾管理熊岳、凤凰城、金州、复州、旅顺、岫岩六处驻防旗。熊岳为辽南军事重镇。营口没有独立政区,埠内分别由海城、盖平两县管辖。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撤营口海防同知厅,设营口直隶厅,直属奉天省管辖。营口直隶厅管辖范围是:北起今盘锦市大洼县,南至蓝旗场(今西市区沿海街道办事处兰旗村),东起今大石桥市,西至沿海,营口始有独立的地方行政建置。同年,改奉锦山海关兵备道为锦新营口等处分巡兵备道(简称锦新道),仍驻营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营口   盖州   大石桥市   营口市   广宁   辽东   建安   青州   汤池   蒙古   幽州   辽宁   元年   中国   地区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