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汉中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成都到西安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的美誉。汉中有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汉中被称为熊猫故里;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城市的变迁-汉中

新石器时代


约120万年前,在汉江沿岸的今梁山镇龙岗寺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龙岗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龙岗寺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包括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汉代墓葬群、千年寺院建筑和近现代革命旧址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经济价值。龙岗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遗址地质年代早于蓝田猿人遗址,时间上为中国第二;规模上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再次证明汉水流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龙岗遗址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430座,出土完整骨架200多具,出土石器、陶器、玉器等随葬品3000多件,其中包括人面壶、彩陶罐、菱角形壶、兽头尖底瓶、人头彩陶壶、印纹白陶等文物精品,这批墓葬其中七座属于李家村文化时期,其余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龙山文化时期。


城市的变迁-汉中

西周

夏代,境内有褒国。《史记·夏本纪》载:“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褒氏……”夏伯禹(大禹)的儿子,夏后(即王)启的弟弟,因佐理大禹治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历经十余载,终于完成了大禹治理洪水,拯救华夏子孙于水深火热之际。有褒氏作为大禹的儿子,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到今天汉中市以北,建立了诸侯王国。《国语·郑语》及《史记·周本纪》中均记有夏末褒国国君化龙故事,褒之二君化为龙,出现在夏帝孔甲的宫庭之内。褒国地望约在今汉中地区中部汉江以北、秦岭以南一带。享国时间悠久,历经夏、商、周三朝。商代汉江以北属褒国,汉江以南属古蜀国。殷卜辞中有“伐缶(褒)与蜀”记载。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汉中之名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据《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周昭王亲将征荆……王及蔡公殒于汉中。"但此时汉中更多的指代湖北西北部地区。


城市的变迁-汉中

春秋战国


“幽王三年,周伐有褒”。褒国太后褒姁为免祸,将绝世美女褒姒献给幽王为妃。幽王被褒姒的非凡美丽所倾倒,百般宠爱。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幽王遂废掉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还重用奸诈乖巧、善于谄媚的虢石父为卿,主持政事,引起国人怨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后的父亲申侯联络诸侯缯国、西夷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点烽火求救兵,诸侯慑于申侯、犬戎势力,未来救驾。申侯等就把幽王、太子伯服及陪侍的郑桓公杀死在骊山下,俘虏了褒姒,拥立宜臼为天子,是为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郑桓公死于犬戎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褒国被庸国所灭,南郑为庸国所有。秦康公十年(前611年),楚庄王联合巴国、秦国击败庸国,割庸国土地而置汉中郡(汉水之中之意),另设上庸,南郑,武陵,长利等县。南郑进入秦、巴、楚三国反复争夺之盛期,先属秦,后入蜀。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秦厉公26年(前451年),秦国进攻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丢失了南郑,秦左庶长修筑南郑城。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秦昭公二年(前441年)南郑叛秦。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夺取南郑,《史记》中写道:“伐蜀,取南郑”,但不料,蜀国再次反攻,占据南郑(前368年)。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成为日益强大的军事强国。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吞苴灭蜀,褒汉之地尽归秦。


城市的变迁-汉中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楚丹阳之战,秦夺楚汉中地六百里与秦的南郑地区合并,置汉中郡,治南郑(今汉台区境内)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县之一。汉中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下辖故道县、旬阳县、城固县、房陵县,汉中地名随由汉水中游的郧阳移至汉水上游南郑,即今汉中。


城市的变迁-汉中

东汉


秦末,霸王项羽灭秦后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城南郑(今汉中汉台),所辖汉中,巴,蜀。西汉初,郡治迁至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境内)。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汉中郡隶属于益州刺史部。更始帝刘玄二年(24),封汉宗室大将刘嘉为汉中王,建都南郑,旋为蜀王公孙述占据。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汉中郡治所由西城(今安康)迁南郑。此后,历代南郑为汉中郡(道、路、府)治所附郭首县。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汉中,称汉中王,仍设汉中郡。


城市的变迁-汉中

三国-蜀

三国时,汉中隶属于蜀汉政权,仍设汉中郡,郡治南郑县。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分梁、益二州,梁州领八郡,治于南郑。


城市的变迁-汉中

西晋

西晋沿袭魏行政划分,仍设梁州,州治设在南郑,辖汉中,巴西,巴东,巴郡,涪陵,梓潼,广汉,南郑州郡县同治。太康十年(289年)曾改设汉国,不久即废。


城市的变迁-汉中

南朝-齐

东晋十六国仍为梁州汉中郡,先属成汉,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梁州刺史杨亮为前秦符坚战败,秦将朱彤占据汉中,属前秦。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前秦梁州刺史潘猛弃汉中,奔长安,梁州之地(南郑隶属)复归于晋。南北朝(420—589)时,南郑仍为州、郡治所。梁武帝天鉴三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前属南朝,梁、秦二州刺史夏侯道迁降北魏,汉中属于北魏。梁武帝大同元年(535),汉中复入于梁。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汉中属西魏,后属北周,改汉中郡为汉川郡。


城市的变迁-汉中

隋初,境内仍置梁、兴、洋州,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汉川郡郡治南郑县。今略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汉曲名顺政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顺政郡、顺政县。


城市的变迁-汉中

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兴、洋、集4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府设道,汉中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汉中属山南西道,道治设于南郑(汉中);天宝元年(724年)设汉中郡、洋川郡、顺政郡;后又改为梁州、洋州(今洋县)、兴州;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避朱砒之乱,车驾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道、府同治于南郑,开中国历史上用帝王年号命府名之先河,兴元府地位同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2州。


城市的变迁-汉中

北宋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2州,属峡西路(即“峡路”,路治夔州今重庆奉节)。熙宁五年(1072年)设利州路(川峡四路之一)及所属兴元府,治所均设于汉中。利州路辖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城市的变迁-汉中

南宋

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两路,东路治设于兴元(汉中),西路治设于兴州(略阳);后利州东、西路几经分合。


城市的变迁-汉中

元代中统三年(1262年),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成陕西等处和四川等处两个行中书省。为了加强对四川地区的控制,防止历史上蜀地多次割据、对抗中央王朝的情况的发生,始设兴元路于汉中,由陕西行中书省管辖,兴元路路治南郑县。自此以后,汉中由蜀入陕。


城市的变迁-汉中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设汉中府。九年(1376),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汉中府,南郑为府治所。


城市的变迁-汉中

清承明制,属陕西行省,设汉中府,府治南郑县。后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汉中   南郑   汉水   汉中市   汉川   秦国   大禹   秦岭   汉江   南郑县   中书省   刺史   陕西   遗址   境内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