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承德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承德地处中国华北地区、河北省东北部,为河北国际旅游城市、连接京津辽蒙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03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庄,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1723年设热河厅;1733年雍正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释义先皇秉承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 设承德直隶州,始称“承德”;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承德是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古有滦阳之称,又有蒙古语曰“哈伦告鲁”,汉译“热河”。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自古以来就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集地区。


城市的变迁-承德

新石器时代


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经典产地辽西和冀北地区近20年来发现的数百块化石精品。其中早期鸟类、带“毛”恐龙和被子植物被称为20世纪古生物界的重大发现。其门类的齐全、标本的珍奇和保存的完好程度曾令国内外学者叹为观止。承德具有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历史,是红山文化发源地之一。据专家考证,承德红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滦平县金沟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伙房、兴隆县杨树屯、平泉县域、承德县域和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域等地,并且出土了玉猪龙等大量红山文化代表文物。


城市的变迁-承德

战国


夏无考,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戎、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承德东约150千米处的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出土过多件西周铜器。春秋时代,南部为燕国,孤竹国势力范围。战国时代,承德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国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特别是著名的兴隆农具铁范发现,说明当时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


城市的变迁-承德


秦统一全国以后,承德的大部分地区为秦王朝统治。今滦平丰宁等地属渔阳郡,郡治渔阳。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于当时的右北平郡,郡治无终县。到秦末,这里被匈奴民族势力吞并。


城市的变迁-承德

西汉


城市的变迁-承德

东汉


西汉行政划分基本沿袭秦朝,属幽州,分属渔阳郡,右北平郡。右北平郡治迁至平刚县。东汉承德仅兴隆县附近仍属中央政权管辖,属右北平郡,其余地区为鲜卑族势力。因失去平刚县,右北平郡治迁至土垠县。


城市的变迁-承德

三国-魏


三国时期,承德大部分地域为鲜卑轲比能势力所占据。兴隆县仍属魏国幽州右北平郡。


城市的变迁-承德

北朝-魏

晋时期,属鲜卑段氏,后属宇文氏地域。后来并入慕容氏,是前燕的地方。苻坚消灭了前燕后,将前秦幽州分出一部分建立了平州,镇守龙城,承德仍属于幽州。后来又分别成为后燕和北燕的地方。北魏属安州,今隆化县置方城县,同为广阳郡治,安州州治。今滦平北为白檀县,密云郡治;承德平泉中间有三会城,为安乐郡治。


城市的变迁-承德

隋为奚族地,南部今兴隆县属渔阳郡,郡治无终(今天津蓟县)。

城市的变迁-承德

唐初仍为奚族地,中央政府设置饶乐都督府管辖。后契丹族崛起,打败奚族,为契丹族属地。渔阳郡改为蓟州,南部兴隆县区域属之。


城市的变迁-承德


辽属中京道,今平泉南部设神山县,为泽州州治,北安州州治兴化县。今兴隆县区域为辽南京道属地。


城市的变迁-承德


金属北京路大定府,神山县仍为泽州州治。


城市的变迁-承德


元属中书省,西部为兴州,宜兴州。东部属大宁路。


城市的变迁-承德


明代,属北平府(今北京),为喀喇沁、翁牛特、察哈尔等蒙古族的游牧地。建有兴州五卫,宜兴所等,由北平行都司管辖。


城市的变迁-承德


清朝初年,热河上营仍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的小村落。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行宫,人口与日俱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热河行宫开始使用,标志着热河进入了发展期。康熙五十年(1711年),热河上营就已经是“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的大村镇了。此后,为适应皇帝每年都要到承德避暑的需要,各蒙古王公,朝廷大臣及一些词人文士都争相在承德建设府邸宅院,承德工商业随之高速发展,市井行人杂沓,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第二年设热河总管,统理东蒙民政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效仿其父康熙命名奉天为承德的做法,将当时的热河命名为承德,改热河厅为承德州。此举同样昭示承受德泽之意 。乾隆六年,弘历开始幸避暑山庄,承德开始进入繁荣期。丰宁县名来源于乾隆皇帝御赐,取字“丰阜康宁”。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始建丰宁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历在一道谕旨中说:“热河地方朕每岁秋狝先期驻跸,数十年来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桑繁殖,市肆殷闻……”“皇祖诗云聚民至万家,今则不止于万,俨成大邑矣”。“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60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辟,俨然一大都会”,是年升为承德府,此时承德成为当时仅次于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称。当时清帝每年几乎有半年时间来此避暑和处理朝政,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嘉庆十五年(1810年),设热河都统署。道光七年(1827年)以后,热河文武官员均属都统署管辖,官职与朝廷派出的总督、巡抚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承德   兴隆县   平泉   泽州   热河   避暑山庄   契丹   蒙古族   北平   雍正   乾隆   鲜卑   幽州   康熙   势力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