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邢台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邢台,简称“邢”,古称邢州、顺德府,是河北省地级市,河北省政府批复确定的京津冀城市群节点城市、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冀中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枢纽。邢台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历经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断、城址未曾迁移。邢台古城是黄河以北地区建城最早的“第一古城”,被誉为“燕赵第一城”。邢台悠久的历史涌现出郭守敬、李牧、宋璟、刘秉忠等先贤,走出了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等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 发生过尧舜禅让、胡服骑射、巨鹿之战、黄巾起义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


城市的变迁-邢台

新石器时代

邢台西竖固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邢台大沙河上游南岸的断崖处,山崖断层有大量古动物化石分布,在周围可采集到大量打制石器及随处可见的经过原始邢台人加工的石核、石片、石斧等,经初步研究,该遗址至少已有五万年--十万年历史。说明至少在距今5万年--10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邢台这片热土上生活了。邢台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柴家庄遗址
位于邢台柴家庄村南,七里河台地上,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遗物共存,显然可见二者的连续性和承袭性。传说中黄帝曾躬耕于邢台干言岗,《诗经·国风》记曰:“出宿于干,饮饯于言”。并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后世邢人为了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合“井”“邑”二字为一字,这就是“邢”字的起源。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九战于邢台大陆泽,邢台成为华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尧帝晚年建都邢台柏人城,并于大麓禅位于舜帝,此为中国禅让制的根源。尧的儿子丹朱栖身并葬于今南宫一带。大禹治水于邢台大陆泽。《史记》记曰:“北过逄水,至于大陆(大陆泽)”。


城市的变迁-邢台


夏代《禹贡》定九州,邢属冀州,冀字下部的“共”字原为古邢字,代表邢地。邢,是邢台最古老的地名,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当时被称作“井”。公元前17世纪,西方姜姓井族顺河水东移,迁徙到冀南的时候,以族名命地为‘井’。邢地土肥水丰,百泉竞流,故称“井方”。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为京畿地,经祖辛、沃甲、祖丁等王,历时百余年。商朝末期邢侯为商朝三公之一,帝辛(即商纣王)于邢台筑沙丘行宫,酒池肉林、长夜之饮,邢侯不堪纣王胡作非为,愤而进谏,被纣王杀死,《帝王世纪》说“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


城市的变迁-邢台

西周


西周,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筑邢城,建邢国,统辖邢地,历时四百余年。


城市的变迁-邢台

春秋

春秋时期,卫灭邢后属卫,后属晋。周襄王十七年,卫国以反间计灭邢,汉简《孙子兵法》记曰:“卫之兴也,卫师比在邢"。周襄王二十一年,晋文公伐卫,邢国归晋,邢为晋国属地。晋国在尧之旧都柏人城建柏人邑。


城市的变迁-邢台

战国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邢为赵国所属。赵王之子赵襄子曾食采于邢,故有襄国之称,此为邢襄大地一名之由来。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邢为赵国信都。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二十年)赵国大朝信宫五日,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公元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发生沙丘宫变,赵武灵王去世于邢台沙丘宫。


城市的变迁-邢台


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设郡县,在邢置信都县,在巨鹿邑设巨鹿县,邢台分属邯郸郡,巨鹿郡(郡治巨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邢台沙丘宫,胡亥于此矫诏篡位。公元前206年,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为常山国都。


城市的变迁-邢台

西汉


西汉,分属赵国,广平郡,巨鹿郡,清河郡,常山郡。高祖四年,改置襄国县,故城在今邢台市南百泉村,《顺德府志》载:“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遗址尚存”,属冀州赵国。景帝三年,国废改为邯郸郡;景帝五年,复封赵国。任县南和属广平郡,郡治广平县,巨鹿郡郡治巨鹿,清河郡郡治清阳县。


城市的变迁-邢台

东汉

东汉建武元年,刘秀在鄗城(今柏乡)称帝,建立东汉。中丘,柏人,襄国县属赵国,广平郡除划归巨鹿郡。南宫,经县属安平国,在今冀县区域置信都县,为安平国都。清河郡改清河国,国都迁至甘陵。襄国县属冀,初为赵郡,建武五年封国。建安十七年(212年)改隶冀州魏郡。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巨鹿郡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公元212年(汉建安十七年),改隶冀州魏郡。清河国与巨鹿郡交界处有界桥,界桥之战发生于此。


城市的变迁-邢台

三国


三国时属魏国冀州,魏郡析广平郡,襄国,任县属之。赵国都迁至房子县,中丘,柏人属之。安平郡治信都同为冀州州治,甘陵县改称清河县,仍为清河郡郡治。


城市的变迁-邢台

西晋


晋代,广平郡划归司州,襄国县属之,后省入任县。其余区域属冀州,分属赵国,巨鹿国,安平国,清河国。巨鹿国国都迁至廮陶今宁晋。


城市的变迁-邢台

北魏


西晋永嘉六年,羯人石勒纳张宾之策,进据襄国。公元319年(东晋元帝大兴二年),石勒于襄国称赵王,国号“赵”,都襄国(今襄都区),史称后赵。南北朝时期,襄国先后隶属广平郡、易阳郡、南和郡,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析任县地复置襄国县,并迁治今邢台市,初属司州广平郡,孝昌三年(527年)改隶北广平郡。北魏期间,邢台地区分属定州,冀州,相州。北齐时废易阳县(今永年县)并入襄国县,还隶广平郡(北广平郡废)。北周时,析襄国县地复置易阳县,襄国县改隶襄国郡(周置、治在襄国县)。


城市的变迁-邢台


隋开皇三年,废郡立州,复改襄国郡为县,曾隶洺州。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襄国县改称龙冈县。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于邢地置邢州,析襄国县南境置沙河县,以大沙河穿过而得名,故城在县东一公里处,属邢州。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复置襄国郡,治领龙冈。邢台地区分属襄国郡,赵郡,信都郡,清河郡。


城市的变迁-邢台

唐武德元年,改襄国郡为邢州。天宝元年,罢邢州,改钜鹿郡。至德二年复为邢州,龙冈属之。公元907年至960年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在邢地置邢州,治龙冈县。南宫属冀州,柏乡,房子属赵州,清河属贝州。


城市的变迁-邢台


宋建隆元年至重和元年,仍置邢州。宣和元年,罢邢州,置信德府。宋徽宗赵佶合古“邢”字和邢侯所筑“行台”之“台”二字,改龙冈县为邢台县,隶属信德府。自此有“邢台”之名。


城市的变迁-邢台


1125年邢为金地。金天会七年信德府复邢州,设安国军,邢台县为邢州治。


城市的变迁-邢台


元中统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台建元帅府。同年九月,改邢州为顺德府。元至元二年,改顺德府为顺德路,隶属中书省。


城市的变迁-邢台


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直隶京师。柏乡,临城,南宫属真定府,清河、威县属广平府


城市的变迁-邢台


清代基本沿用明制,临城,柏乡属赵州、南宫属冀州,两州为直隶州,邢台区域均属直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邢台   开皇   任县   巨鹿   广平   常山   冀州   南宫   清河   安平   柏乡   顺德   元年   公元前   公元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