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阳泉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阳泉市,古称“漾泉”,位于山西省中东部,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境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是三晋门户,晋冀要衡。行政划分起名简单粗暴,3区分别为城区、郊区、矿区。


城市的变迁-阳泉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有平定西北枣烟、大梁丁等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还有盂县黑砚水河1号洞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


城市的变迁-阳泉

春秋


夏商无考,传为古冀州之地。西周初年,冀州分为幽、并二州,属并州。周成王时,灭唐国,封其弟叔虞于唐地,阳泉地在唐国东境,至叔虞之子指晋水名国,阳泉部分地区属晋国。春秋时期,白狄建都盂县城东古城坪,国号“仇狄”。当时,太行山北部地区有一民族,叫狄,游牧为生,善骑射。周襄王24年,狄人分赤狄、白狄、长狄、众狄四支。赤狄集于河北定州新乐一带,名号为“鲜虞”,长狄、众狄结于唐河流域,国号“中山国”。为共同抵御晋国侵扰,以中山国为首,组成巩固的狄人族军事联盟。秦、晋争霸,仇犹国受利益驱使,时与秦联合击晋,时与晋共同攻秦。公元前650年,晋献公婴仇犹公主为妻,生二子,即重耳(晋文公)和夷吾(晋惠公)。


城市的变迁-阳泉

战国


春秋战国之交,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以“治灵公贼之致赵盾”为借口,灭赵氏九族,大将韩厥命程婴携赵氏孤儿潜出国界,逃入仇犹国藏山洞中匿十四年。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智伯在定襄集结重兵,并以馈赠大钟为名,出使仇犹,望仇犹国修好车道,静等佳音。消息传到仇犹国,仇犹国大臣赤章蔓枝怀疑其中有诈,遂向仇犹国君数次进谏。无奈仇犹国君不听从赤章曼枝的良言相劝,执意要修路。赤章蔓枝痛心不已,遂投奔齐国而去。就在赤章蔓枝走后不久,仇犹国被智伯所灭,阳泉全境属晋国。赵襄子五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又为赵氏所灭,韩赵魏三家分晋,仇犹属赵。


城市的变迁-阳泉


秦置郡县。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灭赵国,置太原郡,阳泉属之。设盂县,治在盂丙邑(今阳曲县大盂),盂县从此见诸史册,但与阳泉无关。


城市的变迁-阳泉

西汉


西汉承秦制,至汉武帝时,始置上艾县,县治今平定县今张庄镇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


城市的变迁-阳泉

东汉


东汉末年,郡国并行,冀州之域分为三郡六国,上艾县属常山国(国都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


城市的变迁-阳泉

三国-魏


三国时,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北面属新兴,郡治九原(今忻州),上艾县属乐平郡,郡治沾县。


城市的变迁-阳泉

西晋


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乐平郡改乐平国。


城市的变迁-阳泉

北魏


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北魏建国元年(386年),改上艾为石艾;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又恢复上艾之名。


城市的变迁-阳泉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原仇县(以城北有原仇山故名),治在今盂县城,属辽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原仇复名盂县,属太原郡。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


城市的变迁-阳泉


唐代时,石艾曾为京畿道属县,武德三年(620年)归辽州;武德六年(623年)划归受州(今阳泉市赛鱼);贞观八年(634年)废受州,石艾直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更名广阳,将县治迁至广阳村(今属昔阳县)。五代历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城市的变迁-阳泉


北宋初年,宋军攻取北汉,首先攻下广阳。公元979年,广阳县改为平定县,并迁县治于今上城,营造了大城中套小城的上下重城,隶平定军;盂县属并州;之后,平定县、盂县同属河东路。


城市的变迁-阳泉


金升平定州、盂州,属河东路、河东北路。受绛州元帅府节制并置刺史,属太原武勇军。


城市的变迁-阳泉


元代因袭金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


城市的变迁-阳泉


明,盂州降为县,与平定州同属山西太原府。


城市的变迁-阳泉


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为直隶州,增领盂县、寿阳县,属山西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阳泉   平定县   盂县   晋国   乐平   阳泉市   国君   冀州   定州   河东   山国   旧石器时代   太原   北魏   公元前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