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许昌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城市的变迁-许昌

旧石器时代


许昌的史前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西侧。出土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约3万件,类型有石锤、石砧、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原料主要为脉石英。哺乳动物化石18种。文化层深7.2—5.6米。上文化层仅揭露3平方米,出土石制品32件,少量动物化石,并出土有燧石石片,特点同1965年和2007年采集的细石器相一致。下文化层出土大量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和人类头盖骨化石。据灵井动物群灭绝动物占44%的比例和光释光测年的初步实验结果,头盖骨化石出土层位时代为距今8—10万年,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上最敏感时段;出土大量打制和使用的骨器,数量是国内同类遗址中最多的;灵井遗址地层总厚达10余米,其中旧石器、新石器等文化层都有分布,是国内不多见的较完整的地层剖面;灵井旧石器遗址分布近万平方米。


城市的变迁-许昌

新石器时代

许昌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以瓦店遗址和石固遗址为代表。兼有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是部落文明交织的地区。禹州境内的具茨山上有大量的岩画、石质城堡和巨石文化遗存,据古籍记载为黄帝活动留下的遗迹。许昌早期为许地,得名在尧时期。许由(约前2323年~前2244年),字武仲。阳城槐里(今河南登封)人,许姓始祖。传尧帝知其贤德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今河南登封)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城市的变迁-许昌


夏朝,曾建都阳翟(今许昌禹州)。夏朝时禹境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曾长期作为夏朝的首都。《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


城市的变迁-许昌

商朝,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建安区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城市的变迁-许昌

西周


西周,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城邑有:历(今禹州市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许(今建安区张潘乡古城村一带)、鄢(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等。周武王时,封武王之弟于康(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


城市的变迁-许昌

春秋


城市的变迁-许昌

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春秋时期禹州称为栎邑,是郑国的别都。 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郑(今新郑市)。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复迁阳翟。


城市的变迁-许昌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灭韩,俘虏韩王安,以韩国故地置颍川郡,首府设在阳翟(今禹州市区)。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建安区)、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后汉书》写道“颍川郡,秦置。洛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阳翟(今禹州)、襄、襄城、昆阳(今平顶山叶县)、定陵、舞阳、郾(今漯河)、临颍、颍阳、颍阴、许(今许昌)、新汲、鄢陵、长社(今长葛)、阳城(今登封)、父城、轮氏”。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仍置都于阳翟。


城市的变迁-许昌

西汉


西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高祖封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翌年韩王信迁故都太原,阳翟复为颍川郡治、辖17县。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州,阳翟属豫州颍川郡,郡治阳翟,领18县,后宣帝和元帝时,增颍川郡属县分别为19和20个。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颍川郡为左队郡。阳翟县改为颍川县,鄢陵县改为左亭并入许县。颍川、许县、颍阴、长社等县属左队。汉光武建武元年,改左队郡复为颍川郡,归豫州,领十八县。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称许都,汉朝末代都城。


城市的变迁-许昌

三国-魏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阳翟划归司州河南尹,许昌为颍川郡治。


城市的变迁-许昌

西晋


西晋拆颖川郡,新设襄城郡,郡治襄城。颖川郡郡治仍为许昌。


城市的变迁-许昌

北朝-魏


北方十六国混战,许地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所占。南北朝,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所在今建安区张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统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城市的变迁-许昌


隋,改许州为颍川郡,属河南道,辖14县,颍川(今禹县)、长葛、许昌、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


城市的变迁-许昌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五代,后梁改许州为许州匡国军。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称许州忠武军。


城市的变迁-许昌


北宋,初,改许州忠武军为许州,隶京西北路。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路。


城市的变迁-许昌


金,许州改称昌武军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长社、长葛属之,隶南京路(今开封)。阳翟县升为颍川军,后改称颍川州,旋又改颍川州为钧州,亦属南京路。鄢陵属南京路开封府。


城市的变迁-许昌


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许州属汴梁路。鄢陵属开封府。


城市的变迁-许昌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城市的变迁-许昌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许昌   鄢陵县   襄城   鄢陵   长葛市   禹州市   长葛   禹州   建安   文化层   河南   元年   公元前   遗址   境内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