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濮阳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濮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曾出土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5县1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也是中原油田所在地。

上古时期濮阳一带地处河济平原,是传说中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在濮阳经过了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到三、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三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其中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具有文化面貌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遗址存在,前者以西水坡遗址为代表,后者以马庄遗址为代表。龙山文化的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这一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社会结构也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重大转折,并最终迎来了中华文明的曙光。马庄遗址位于濮阳市华龙区西南部约5公里。地表为一大土丘,高出周围农田3米,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25000余平方米。经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基、墓葬、窑址等遗迹和近2000件遗物。它们分别属于汉、殷商、先商、龙山文化四个文化层,其中汉代和龙山文化层的遗迹和遗物最为丰富。马庄遗址出土的许多器物具有与山东龙山文化相同的特征或具有两地相互吸收的文化因素,证明在3000到4000多年前,在今天山东境内和河南境内居住着不同族属的原始居民,学术上称之为“东夷部族”和“华夏部族”。他们不断地进行交往的结果,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不断趋同。这也验证了上古传说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五帝时期,颛顼部落兴盛于此地,都于帝丘,始称高阳。辖区内南乐县是字圣仓颉故里。


城市的变迁-濮阳

夏朝,封昆吾氏为夏伯,都帝丘,称昆吾国。


城市的变迁-濮阳

商朝,濮阳地区处于商族活动的中心,辖区内有盂国和楚国,南部属韦国,韦国是传承时间非常长的上古时期国家之一,夏前今河南省滑县一带便有豨韦国,《庄子·大宗师》有载:‘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得之,以袭气母……”把豨韦得易列于首位,列于伏羲的前期。《竹书纪年》:“伯靡(彭祖曾孙)杀寒浞。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少康复国,封伯靡之子元哲于豨韦立国,《帝系谱》记载夏帝少康封元哲为风姓包氏豕韦以守三皇之首包羲之祀,因豕韦氏善于养猪,并用猪皮制作室韦,被称为室韦国。夏代孔甲立刘累为豕韦国君。《竹书纪年》:“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三年,王畋于掞山。五年,作东音。 七年,刘累迁于鲁阳。”刘累养龙(鳄鱼),被称为御龙氏,龙死,逃到鲁山。清华简记载刘姓豕韦不断迁徙,至夏朝末年,居于河南滑县,被商汤伐灭,累之后世复承其国为豕韦氏。


城市的变迁-濮阳

西周

西周早期,濮阳境内属东国,后属卫国。


城市的变迁-濮阳

春秋

春秋时期濮阳一带仍属卫国,为当时较先进的地区之一。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388年。


城市的变迁-濮阳

战国

战国时属魏,魏灭卫后,卫君仍居帝丘,帝丘在濮水之阳,始名濮阳。


城市的变迁-濮阳

公元前242年,秦置东郡,次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君角被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前240年,东郡治濮阳。


城市的变迁-濮阳

西汉

汉时,濮阳仍为东郡治所,属兖州。西汉时期,濮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大增。新莽时一度改东郡为治亭,属衮州,东汉时恢复旧称。东汉继承西汉行政划分,几乎没有变化。


城市的变迁-濮阳

三国-魏

三国时,属魏。东郡北部划出东平国,东郡范围缩小。濮阳县仍属东郡,仍为东郡郡治,兖州刺史治所为东郡境内的廪丘,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西北水堡。


城市的变迁-濮阳

西晋


西晋,行政划分继承魏,改东郡为濮阳国。濮阳王司马允(272年—300年),字钦度 ,晋武帝司马炎第九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濮阳王,任越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改封淮南王,升任镇军大将军。西晋末改为濮阳郡。


城市的变迁-濮阳

北朝-魏

南北朝,后赵、冉魏、前燕、后燕、前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割据者曾先后在濮阳地区称王道孤。濮阳地区属济州,濮阳郡,北魏移郡治山东鄄城(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北)。


城市的变迁-濮阳

隋濮阳县属东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割临河、内黄、顿丘三县,置澶渊县。炀帝大业八年(612年)政区划分,今辖区分属东郡(治白马)、汲郡(治在今滑县城西北)、济北郡(治在今东阿西北)、武阳郡(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城市的变迁-濮阳

唐初,为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改澶渊县为澶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澶州,辖澶水、顿丘、观城等县,今南乐县属魏州,范县属濮州,台前县境属郓州。唐大历七年(772年),割顿丘、昌乐4乡于清丰店置清丰县,属澶州。五代延续唐末划分。


城市的变迁-濮阳

入宋以后,属唐河北路为澶州澶渊郡镇宁军节度,俗称澶渊。熙宁十年(1077年),州城为大小所毁,改筑州城于濮阳(今濮阳)为州治。宋徽宗崇宁初,濮阳一度纳入京畿路,成为京师北辅。1106年升为开德府,辖濮阳、观城、临河、清丰、卫南、朝城、南乐7县。


城市的变迁-濮阳

1128年秋,金占领开德府,复名澶州。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县、清丰县。此时,今南乐县属大名府、范县属濮州、今台前县境属东平府。


城市的变迁-濮阳


元至元二年(1265年),割大名路东明、长垣属开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设大名路总管府,辖一司、五县、三州,州辖六县。


城市的变迁-濮阳


明朝时期濮阳仍称开州,辖清丰县、南乐县,属大名府,范县属东昌府,今台前县(寿张一部分)境属兖州府。


城市的变迁-濮阳


清朝时期濮阳称开州,与清丰县、南乐县隶属于大名府。范县属濮州隶曹州府,台前境(寿张一部分)隶兖州府。

民国2年(1913年),曾改开州为开县,但因与四川、贵州两省的开县重名,1914年1月复称濮阳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濮阳   清丰县   台前县   南乐县   南乐   滑县   濮阳县   兖州   澶渊   龙山文化   范县   山东   遗址   大名   时期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