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北朝-魏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司州。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北朝-东魏

北魏分为东西两魏,洛阳因处于国界附近,不适合再当都城,西魏都长安,东魏都邺城,邺城所在改为司州,洛阳改洛洲。北齐代东魏后,继之。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周代西魏,隋又代周,一统天下。建都长安,改名大兴。隋开皇元年(581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显庆二年(657年),置东都。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五代-后唐

唐天祐四年(907年),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后梁时开封为东都,洛阳为西都。后唐时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后晋时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后汉、后周同样。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北宋

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属京西北路。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金代,洛阳置河南府属南京路,定开封府为南京。后期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辖如今的洛阳地区和三门峡地区。河南府路属河南江北行省,省治在开封。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明代,河南江北行省拆分,单设河南行省,省治开封府。洛阳属河南府,为府治,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


城市的变迁-洛阳(下)

清代,河南府拆出陕州,面积缩小,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自河洛开启中华文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荣光在整个盛唐,五代后逐步衰落,自元之后,就是普通的地级市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洛阳   宜阳   渑池   西京   偃师   阳城   都城   新安   东魏   后唐   行省   长安   东京   河南   元年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