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商丘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商丘,顾名思义与商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有“华商之源”的美誉。商丘的历史远不止商代,下辖夏邑县是栗陆氏建都地,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栗陆氏,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氏族部落首领。据《世本集贤》等古书的描述,栗陆氏生活年代距今8500年~8200年。栗陆氏在伏羲称帝时曾经主管过全国的农业和水利工作,被封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堪称水利始祖。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于柘城,据史料记载,伏羲氏死后炎帝登上王位,以古陈之朱野为都 (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炎帝在位70年(前4239---前4169年),与娲皇女娲氏共治天下。死后葬于朱野(今柘城县县城东十里大仵乡朱崮寺村),名曰炎帝朱襄陵,朱姓起源于此,神农氏继之。柘城故城层叠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的文化遗存,总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是豫东地区文化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

城市的变迁-商丘

公元前24世纪,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颛顼生于若水,生活在穷桑。因辅佐少昊有功,封于高阳。 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 ,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 ,号“高阳氏”。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后居帝丘。帝舜时代,帝喾之子契(阏伯)佐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今睢阳区)做火正,为商族人的始祖,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人们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被称为“商丘”,这是商丘地名的由来。大禹接受舜帝禅位后,将帝舜之子商均封于商地(今河南商丘虞城县),承继舜帝“有虞氏”之号后建立虞国, 虞姓源于此。公元前1875年,姒少康在有虞国国君虞思的帮助下,定都纶城(今虞城县西,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夏朝前期,皋陶之子伯益的长子名大廉,被封于葛(今商丘宁陵县),建立葛国,封为夏朝方伯,史称“葛伯”,今宁陵县有葛城遗址,葛姓源于此,后一支葛姓迁至山东诸城,为诸城葛氏,后称诸葛氏。


城市的变迁-商丘

《史记-夏本纪》记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地处商丘的商国开始悄悄兴起。商国经过一代代贤主的治理,到夏朝末年已是独霸一方的大诸侯国了,对夏朝政权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葛国是夏朝诸侯,效忠于夏王,葛国在商国都城亳(商丘)的西南面,《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使伐之。”孟子说:“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可以说,商汤灭亡葛国成了商国开启统一战争的大序幕。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初都南亳。葛国被商汤灭亡后,其葛国后裔被重新册封,成为商朝诸侯。后来周朝建立后,武王再次册封其后裔建立葛国,为子爵,但葛国封地被移到了古葛国葛天氏故地,河南许昌长葛一带。


城市的变迁-商丘

西周

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039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 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


城市的变迁-商丘

春秋

春秋时期,齐国内乱时,宋襄公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后,宋国国力受创。


城市的变迁-商丘

战国

战国时期,宋康王“行王政”,实行改革,宋国强盛起来。公元前286年,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睢阳属魏国。魏国占领商丘(今睢阳区)后,改商丘名为睢阳,以睢阳为治所置大宋郡。


城市的变迁-商丘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因大宋郡境内有砀山,改大宋郡为砀郡,砀郡治睢阳,主要城镇有栗县、芒县、砀县、虞县等。砀郡成为秦始皇灭六国前所设置的比较早的27个郡之一。至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个郡,砀郡仍为其一。柘县属陈郡,郡治陈县(今周口淮阳)。


城市的变迁-商丘

西汉


砀郡的砀山是陈胜埋骨处,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发迹之地,刘邦自砀山斩白蛇,由砀郡人妻吕雉以及张耳、彭越、申屠嘉等辅佐,一统天下建立汉朝。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废砀郡,建梁国,封彭越为梁王。后来刘邦大杀异姓王。公元前196年,皇子刘恢被封为梁王。高皇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刘恢被迁为赵王,吕后的弟弟吕产被封为梁王。汉文帝一年(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复置梁国。如今商丘地区仍遗留有梁国的皇家园林梁园,以及汉梁王墓群又叫芒砀山汉墓群。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始置宁陵县,属豫州部陈留郡。柘县属淮阳国。


城市的变迁-商丘

东汉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更始帝刘玄按旧制封刘永为梁王,以睢阳为梁国国都。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一月,刘永自立为天子。东汉建初四年(79年),徙封刘畅为梁王,国都睢阳(今睢阳区)。梁国范围重新划分,宁陵划入,仍治睢阳。淮阳国改陈国,柘县仍属之。


城市的变迁-商丘

三国-魏

三国属魏,继承东汉行政划分,黄初元年(220年),梁国称梁郡,陈国称陈郡。


城市的变迁-商丘

西晋

晋朝沿袭汉代建制于睢阳建立梁国,管辖范围扩大,将陈郡括入,统领十二县,后改梁郡。属豫州,陈县为豫州州治所在。


城市的变迁-商丘

后秦

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时仍为梁郡。后秦曾在商丘地区设置徐州。

城市的变迁-商丘

北朝-魏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420年),以睢阳为治所置梁郡(治今商丘古城)。北魏沿袭南朝宋,后梁郡升为梁国,属徐州。南朝宋还将谯郡移治蒙县(今河南商丘县北二十二里老蒙墙寺),北魏正光中属兖州,北齐废。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四月,元颢在梁国睢阳登基称帝,建元为孝基,是为北魏建武帝。北周初年(557年),改梁郡置梁州。


城市的变迁-商丘

隋开皇初年,梁郡废,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宋州,治所为宋城。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梁郡。永城属谯郡,郡治谯县。


城市的变迁-商丘

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称帝建立“大郑”政权,改梁郡置梁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梁州为宋州,属河南道。天宝元年(742年),置睢阳郡。乾元元年(758年),睢阳郡复为宋州。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于宋州始置宣武军。兴元二年(785年),宣武军移治汴州。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宣武军治于宋州,兼领亳、辉、颍三州,亦曰宋州节度。唐僖宗任命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


城市的变迁-商丘

后唐

公元907年,朱全忠灭唐,国号梁,改睢阳郡为宣武军,公元922年,邑人袁象先叛梁归降后唐,庄宗李存勖自诩为有德之人,称誉袁象先叛梁归己为归顺有德之人。因赐袁故里名归德,归德之名自此始。在宋州置归德军。此后,晋、汉、周皆袭此制。


城市的变迁-商丘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曾任归德军节度使,治宋州,宋州的治所在宋城,故陈桥兵变后建国号为“宋”。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宋州升格为应天府,后升为南京,作为宋朝陪都。始为京东路路治,又为京东西路路治,后改为京东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诏升建为南京,为宋朝陪都。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睢阳区)登基即位,南京(睢阳)成为南宋开国都城。应天府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虽然府治仍为南京,但这个南京却是宋城商丘。


城市的变迁-商丘

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五日,南京城遭数十万金兵围困;九月八日,南京最终被完颜宗弼攻陷。 金朝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南京降为归德府,睢阳为归德府治所。归德府之名自此始。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金朝领三省事宗磐、宗隽在朝廷专权,外结左副元帅挞懒,将河南、陕西地归还给宋朝,南京(今商丘)也在其中,南宋恢复南京应天府之名,以路允迪任南京留守。绍兴十年(1140年)三月,宋高宗封南京应天府火正阏伯为“商丘宣明王”。承安五年(1200年),金朝攻占南京应天府,又改称为归德府。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南宋将领全子才收复了宋太祖的发迹之地——南京应天府(商丘)。八月,宋理宗发布榜文,恢复南京之名。金天德三年(1151年), 改拱州置睢州,治所在襄邑县 (今河南省睢县),隶南京路。辖境相当今河南睢县、民权、柘城等县地。


城市的变迁-商丘

元初,归德府为京东行省治所,治睢阳。至元八年(1271年),归德府成为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的直隶府。睢州属汴梁路。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虞县没于黄水,县废。元宪宗二年(1252年)复立为县,隶中书省,属东平路。元末,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驻守县北四十里刘福营(该村因此得名)。公元1355年2月,刘福通等自砀山夹河迎回逃匿其地的韩林儿(起义军首领韩山童之子)拥立他称帝,号小明王,建国大宋,年号龙凤,建都亳。


城市的变迁-商丘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降府为州,属开封府。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归德州复升为府,始置商丘县,为州治。府领州一:睢州,县八:商丘县、宁陵县、鹿邑县、永城县、虞城县、考城县、柘城县、夏邑县。


城市的变迁-商丘


清朝,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商丘   宁陵县   柘城县   虞城县   柘城   炎帝   砀山   宣武   夏朝   商朝   河南   南京   元年   公元前   天府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