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引导看故宫:传心殿与文渊阁

供奉孔子牌位的传心殿

从本仁殿向东转弯,则为传心殿,为康熙二十四年时初建。

传心殿面宽五楹,殿前东西各有一个角门,坐南向北。传心殿之南,有房五间,为治牲所。又有一门叫景行门。传心殿院东有大庖井,井上有亭殿覆盖。传心殿之后为祝版房、神厨,各房三间,再往后为值班房三间。

传心殿建好之后,即设孔子牌位在殿内。每当在文华殿举行经筵的前一天,要先在传心殿孔子牌位前进行祭告。除孔子之后,殿中又设帝师、皇师、王师之位,皇师为伏羲、神农、轩辕,帝师为尧、舜,王师为禹、汤、文、武,周公与孔子则为先圣先师。其皇师、帝师、王师则安设在传心殿正中,周公、孔子则安放在大殿的东西两侧。

传心殿后的值班房,每天派两名校理官轮班,辰时入,申时出。遇到皇帝查取书籍,则由值班校理经管登记。

传心殿内的大庖井,是皇宫内祭祀井神的地方,于每年十月举行。此井泉水特别甘甜,比其他的井都好。据《玉堂丛话》记载,京师内泉水,以玉泉山之泉水为第一,而文华殿之东的大庖井则为第二。

讲经藏书的文渊阁

文华殿之后即为文渊阁。明代的文渊阁在文华殿之南,砖城,共十间,上盖黄色琉璃瓦。明代皇宫藏书,四方奉献到朝廷的图书贮藏在文渊阁。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攻进北京后,文渊阁被火焚毁,明代二百余年藏书,毁失殆尽。到清乾隆三十九年,才在文华殿后重建文渊阁,专藏钦定《四库全书》共三万六千册。毎年皇上御经筵之后,常在文渊阁赐茶经筵讲官。清代重建文渊阁时,阁的形制是仿造浙江鄞县范氏天一阁的。

文渊阁共三层,各层均开间六楹,一层层的台阶屈折而上,贯通三层。阁上盖绿色琉璃瓦,阁前则有一方池,引内金水河水灌注其中,阁后堆石为山,阁周围有院墙,开垣门一座,坐南向北,门]外有值班房数间。

文渊阁西北为上驷院,坐东向西,上驷院之南为御马厩。文渊阁之北有一个坐北向南的箭亭。文渊阁的旧址,在明代为圣济殿(祭祀先医的地方)。

乾隆帝所以要修文渊阁,是因为当时他命群臣在天下遍访群书,辑为庞大的《四库全书》,总要有一个堂皇的藏书之处。《四库全书》共抄写了四部,大内的一部藏在文渊阁,又在圆明园建文源阁,在热河建文津阁,在盛京(今沈阳)建文溯阁,在这四阁各藏一部《四库全书》。此外,又在江南分建三阁,分别收藏一部《四库全书》,这样天下共有七处收藏七部《四库全书》。在江南的三处是镇江金山寺的文淙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

这七部当中,尤以文渊阁所藏为最精。范氏天一阁,是一个藏书的奇异之处,那里地势低下而潮湿,而阁中的藏书却干燥而无虫蚀,所以文渊阁就模仿天一阁而建,希望也能让藏书安全,这恐怕又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

《四库全书》还有一套副本藏在翰林院内,有人愿意看秘籍时,可到翰林院借阅,若想抄录其书,也允许。

据乾隆三十九年建文渊阁时的谕旨,《四库全书》当中多是收集人间未见之书,但刊刻流传者仅十分之一,其余抄录储藏在阁内,外间也无法阅读,不合乎当初嘉惠艺林,启牖后学,公天下之所好的原意,因此允许大臣官员可赴阁观览,但不准携取出外,致有损失。

《四库全书》共计七万九千三十卷,分装三万六千册,装在六千七百五十函中,再加上《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考证》、《图书集成》,书籍数量超出天一阁一倍以上。因此文渊阁的外观虽与天一阁相当,但内部构造增加为三层。其中,下层中央三间放《四库总目》、《四库考证》及《图书集成》,左右三间放《四库经部》,中层全放《四库史部》,上层则放《四库子部》、《集部》,《子部》居中,《集部》在左右间。

《总目》、《考证》、《集成》共十二架,《经部》共二十架,《史部》共三十三架,《子部》二十二架,《集部》二十八架。

阁内下层中央,利用书架作间壁,使中央三间形如广厅,其中设宝座,即皇上经筵后赐茶之处。

阁外部色绿,以寒色为主,为此阁特征。阁内柱为深绿色,橘扇、槛窗为褐黑色,而檐额枋画、檐缘、棚子、栏杆则多用白色。此与皇家宫殿柱与门窗多漆为朱红色大为不同。因阁为书之处,书怕火,故以水色(寒色)镇之,以求不生火灾。

文渊阁内藏《四库全书》,每册都盖有皇帝御宝(宝即印玺)两种,先盖“文渊阁宝”之印,其下又盖“乾隆御览之宝”之印,今看影印出版的《四库全书》,果然每册首页均有这两印章。

《四库全书》的装帧,其书每部用两片香枬木上下夹住,木上有绸带,借以系紧不散,外用香枬本匣贮存。书封面都用绢,经部书用黄绢,解经之书用绿绢,史部书用赤绢,子部书用蓝绢,集部书用灰绢。系木片的绸带及木匣上刻的书名,其色彩与其封面绢色相同。

编《四库全书》、建文渊阁,均由乾隆帝设计规划。书成阁起,乾隆又常常亲自到阁校对图书,厘订鱼鲁。纪昀称他典学之勤,实为自古帝王所未有。而乾隆当时已七十岁了,所以他曾有诗句云:“七秩犹勤搜壁府”。

在《四库全书》编集过程中,乾隆要求编修官员认真校订,不许出错,否则予以处分。纪昀为全书总纂官,也曾受罚重新缮写应行陪写之书。提调陆费墀为《全书》的编修之官,曾受罚出资装潢文汇、文宗、文澜三阁的书函。蔡葛山曾对人说:“我校《四库全书》时,因有讹字而多次受到夺俸的惩罚。但校书时能从《永乐大典》中看到世上罕见的书籍,亦是莫大的幸事。”

在文渊阁东侧,立有乾隆皇帝御制《文渊阁记》碑亭,《阁记》中记载了乾隆编纂《四库全书》及修建文渊阁的经过及用意。

《四库全书》成书后,又从中选择精要,编成《四库全书荟要》,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荟要》共一万二千册,共抄写两部,一部收藏在紫禁城御花园内的摛藻堂,一部收藏在圆明园。在圆明园的一都,后被焚毁,摛藻堂的一部,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翁方纲曾任文渊阁校理,参加过乾隆皇帝的经筵活动,因此写有诗《侍文渊阁》,记载当时情景。其诗云:

中天书库照四方,群玉册府开文昌。

今之文渊古秘阁,帝作之记文津详。

勒碑阁东仰宸输,复书于阁于中央。……

五奇六耦象结构,最西一架其梯桄。

前临方池后迭石,石回轩砌池暎廊。

文华后檐主敬对,以次而北围红墙。……

何幸重开际熙代,集成图史垂缣缃。

圣人有作道统备,声金振玉谟洋洋。

诏襄四库极万种,天禄特启诸琳琅。

四方购献卷各万,散篇大典搜遺亡。……

天光下临步升阁,万卷一气生晶芒。

云团九光日五色,精神万古会一堂。

帝以躬行为论说,即以实践为收藏。

《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成,收藏于文渊阁之时,翁方纲又作诗纪念:

四库四部编摩新,十年秘秩承丝纶。

特开高阁仿天一,文渊文源溯与津。

去冬缮书初报藏,雪晴春仲前一旬。

铜乌风定下照水,金戺日丽无纤尘。

帘卷栏回静如镜,签排帛拭光浪银。

琅函镌目贮之椟,册以椟计参差匀。

三万六千括象数、二十八舍环星辰(《四库全书》共三万六千册,六千一百余函,每架四层,上放书函四十有八)

内以经部外子史,经纬表里齐衡钧。

芸香宝气近亲座,四壁彝训敷言申。(书椟四壁皆皇上御题《四库全书》诗)

线装黄袱珍重捧,字字伦叙纲纪陈。

但给扫除亦荣幸,何况登阁绸书人。

后来曾国藩也曾当过文渊阁校理,每年二月,都侍从道光皇帝入文渊阁观《四库全书》。文渊阁校理,即管理官员。

步步引导看故宫:传心殿与文渊阁

文渊阁

步步引导看故宫:传心殿与文渊阁

步步引导看故宫:传心殿与文渊阁

步步引导看故宫:传心殿与文渊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文汇   圆明园   寒色   乾隆   书函   故宫   经部   孔子   集部   总目   牌位   皇上   明代   泉水   藏书   收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