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的内奏事处、批本处

乾清门内西庑,与东庑东西相对,为乾清宫东西两侧的厢房,西庑以配殿懋勤殿为中心,分别设有内奏事处、尚乘轿、批本处等。西庑正中为月华门,与东庑的日精门相对。

月华门之南为内奏事处,每天内外臣子所进奏章及呈递的膳牌,由外奏事官接入,在内奏事处交给内奏事太监,进呈皇上御览。皇上阅后下旨,再由内奏事处送出。军机处应奏事件,亦交内奏事处奏事太监呈递。

膳牌,俗称绿头签,用很薄的水片制成,上涂白油粉,宽一寸,长约八九寸,上部涂成绿色,中间书写某官某人。凡是要进官奏事入觐,都要由内奏事处递牌子。皇上若在本日召见,则把牌子留下,奏事处人员即传他进见。因在皇上用膳时递上,故叫膳牌。

要向皇上奏事或觐见,程序非常繁琐。每天半夜子时,朝廷各部院各自写好奏折,派专人持折在东华门等候。等东华门打开,则随奏事官进入,到景运门内九卿待漏房,把装奏折的匣子和本衙门的印片一同交给奏事官,由奏事官登记于册。再等乾清门打开,捧之以入,到内奏事处交给奏事太监,以备呈上皇帝御览。

乾清门石栏上放置白纱灯一只,若灯移到台阶上,则表示很快有奏事官出来宣布皇上的批复。不一会儿,但见奏事官缓缓捧着奏折出门,高呼:接事!则一大群递折的官员集中门前。

于是奏事官呼某衙门,则某衙门的入上前,奏事官手里交还奏折,嘴里高呼:依议,或呼:知道了,或呼:另有旨。不一会,上百件奏折全部发还完毕,而无一舛错。

奏事官所呼的“依议”等语,即皇上的朱批。奏事官何以能一一记得清楚,分得明白?据说也有诀窍,盖在奏折匣上用指甲刻个记号,俗所谓“横知竖议”。即横划一道为知道了,竖划一道为依议,无刻划者当然就是另有旨了。大概皇帝批复一般总是这三句话而已,故奏事官熟能生巧,应付裕如了。

内奏事处的奏事太監,因把持传递之责,故可从中揽权荐贿,借势欺凌。如光绪二十年,奏事处太监文德兴,即因揽权荐贿,为慈禧太后责打四十大板,发配打牲乌刺。而明代太监魏忠贤、王安之流,专权跋扈,不可一世,亦即奏事处太监。

但奏事处太监中,偶尔也有耿直忠诚之人。如嘉庆初年的张进忠,即其一例。某日,张在奏事处值班,进乾清宫向皇上奏事,只见嘉庆仍然斜卧于床,张进忠即捧着奏折匣不上前。

嘉庆惊异问:“为何不呈上奏折?”

张说:“正有万乘之主,卧览天下章奏的呢?”

皇上一听,竟然马上正襟危坐,张进忠这才捧匣而进。

内奏事处,是最接近皇上的单位,故规矩甚严,不准他人进入与奏事太监言谈。嘉庆十一年曾下谕旨:近日在宫内行走的诸位亲王,往往在内奏事太监处闲坐,探听内事,尤属非是。军机大臣若不遇公事,从无至内奏事处者,而诸王更不应入此闲坐言谈。嗣后诸王有事奏进,只在乾清门外交外奏事官呈递,不准直接递交内奏事太监。非遇召见及带领引见,诸王不准进乾清门。

批本处,即懋勤殿的南头三楹房子,为每日呈进内阁奏本对之批票之处。批本处原归内阁管辖,初名红本房,房中悬有康熙御笔匾额“慎几微征”,意思是要对一点点变化的征兆都要小心认真对待,不可马虎,这是对批本人员的严格要求。

各部院的公文奏章,前一日送内阁票拟,次日即送批本处,照皇上钦定的满文,用朱笔汉文签在奏本封面。

清代皇帝御笔亲书的谕旨叫朱谕,御笔亲批的奏本叫朱批。雍正时规定,所有的朱批谕旨,全要封固进呈,大臣若要抄写存留,隐匿焚弃,日后发觉,则要严惩不贷。

故宫中的内奏事处、批本处

奏折

故宫中的内奏事处、批本处

奏折

故宫中的内奏事处、批本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王安   嘉庆   奏本   朱批   谕旨   御笔   奏章   奏折   清宫   衙门   月华   内阁   宫中   皇上   太监   皇帝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