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三年,现在就是坑

如果把纳斯达克100指数里的那些科技股剔除的话,纳斯达克近四年来就是超级大熊市。


A股风格有种共同富裕的感觉,上证50和沪深300的那些头部公司涨完后,中证500和中证1000也轮着来一波。


按照市值规模划分:


1)上证50:上证主板里市值最大的50家,今年跌幅13%去年涨幅18.85%。


2)沪深300:沪深两市里市值最大的300家,今年跌幅6.8%;去年涨幅27.21%。


3)中证500:中盘股规模最大的301-800家,今年涨幅16.15%;去年涨幅20.87%。


4)中证1000:小盘股规模最大的801-1800家,今年涨幅16.31%;去年涨幅19.39%。


很明显,今年市值最大的那批表现的不是太好,而市值越小的涨的越猛,逻辑我认为有三点:


一是,经历过去三年的长期上涨后,头部的那批公司估值已经很贵,且机构资金过于集中,导致后募资金不敢追高。


二是,疫情之后,因美联储放水导致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加大了中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中报利润集体拉胯。


三是,周期和中字头已经持续下跌很多年,普遍位置不高,最重要的是机构仓位低。


仍有一部分资金,继续坚持业绩确定性高的赛道股。从中报表现也能发现,不少赛道股顶着成本暴涨,业绩依然稳健。


而消费股之所以被抛弃,估值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上游材料上涨实打实的影响了业绩。


下一波切换应该就是资源股倒下,消费和医药股上涨,A股一直都有大小盘股风格切换的特点。


消费和医药很多细分领域的增量都已经到天花板,虽然没有预期很好的增量空间,但消费和医药是刚需,是生活的基本需求。



消费50指数


未来两三年,现在就是坑


消费50指数,从2014年4000点,涨到现在11544点,涨幅65%。指数涨幅65%,也就意味着有部分公司已经翻几倍了。


经历了三波上涨的行情和两波回撤的行情(动态PE市盈率(TTM):


第一波上涨,2014年4000点上涨至2015年9440点,涨幅57.6%,PE从13倍涨到26倍。


第二波上涨,2016年5145点上涨至2017年7972点,涨幅54.9%,PE从16倍涨到25倍。


第一波上涨的背景是超级大牛市,杠杆随便加,所有的股票都涨;第二波上涨背景是消费升级,以及沪深股通全面放开,外资抄底踊跃。


第一波回撤,2015年9440点跌至2016年5145点,跌幅45.5%,PE从26倍跌至15倍。


第二波回撤,2018年7972跌至2018年5700点,跌幅28.5%,PE从25倍跌至15倍。


第一波回撤是因为股灾,所有的都跌;第二波回撤是,经历了两年的上涨估值已经接近前高,且当时外围不稳。


第三波上涨,2018年5700点上涨至2021年15000点,涨幅163%,PE从15倍涨到了52倍。


第三波回撤,2021年15000点跌至2021年11544点,跌幅23.04%;PE从52倍跌至33.36倍。


前面两波拉升,估值的高位均在25倍左右,第三波拉升是因为全球放水力度较大,美联储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宽松力度,无限量QE,所以全球股市估值都膨胀了一波。


从目前的回撤幅度以及估值变化来看,消费指数的下跌还差那么一下子,总之,要左侧抄底就要买的便宜才行。



中证医疗指数

中证医疗指数,涵盖了市场里50家医药类公司,包括眼科、牙科和CRO,几乎知名的都在。


中证医疗波动比消费大,2015年牛市结束后,一口气跌到了2019年,PE从高位的129倍跌到最低31倍。


未来两三年,现在就是坑


中证医疗,从2019年5900点上涨至2021年19000点,涨幅222%,PE从31倍涨到62倍。


指数涨的越高,估值越低?这说明赚钱能力越来越强。市场有很多百倍估值的还有很多人敢去追,就是因为看重他们未来的业绩爆发性。


医疗指数这一波没怎么跌,但是PE已经从去年6月份的80倍跌至现在的40倍,不算太贵。


医药领域的研究比较复杂,原料药、创新药、创研模式、牙科、眼科,涉及的领域实在太多,最好的选择是买指数。


中概互联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的只是在港上市的互联网、科技类公司,恒生指数成立时间较短,还是直接采用中概的数据吧。


未来两三年,现在就是坑


2017年至今,中概互联经历过多次回撤,其中较大的回撤是2018年和2021年。


2018年收益从58%,回撤至7%,2019年至2020年,收益从7%上涨至54%。


2020年年初也有过一次回撤,收益从54%回撤至24%,之后从24%上涨至156%。


可以发现,指数是长期向上的,涨多了会跌,跌多了还会涨。但要注意的是,期间的波动很大,这种品种一旦挂在高位,那要经历的亏损是比较夸张的。


正确的模式是,参考估值,估值高估区域就卖,估值进入低估区域买入,只要低估,早晚会等到拉升。


参考恒生科技指数,目前的估值低于消费和医药,应该是全球市场除金融行业以外估值最低的领域了。


任何行业,只要有成长性,就会有估值修复,就长期收益的角度来看,科网公司的盈利能力是不错的。


当下,周期等资源类还未结束,虽然我觉得已经是鱼尾行情了,但做多情绪还没这么快散。


很多绩优核心资产类的公司估值已经不贵了,这一波就是要砸出坑,未来两三年,应该还有一波稳健的翻身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恒生   纳斯达克   跌幅   上证   市值   高位   涨幅   收益   业绩   去年   指数   领域   未来   医疗   医药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