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从现在社会的竞争态势上来说,有几点比较重要:

1.找到自我的能力。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这本书写道: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这些其实与他无关,毫不重要。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如果大学能够重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自我,换句话说,就是找到定位。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也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忙忙碌碌,碌碌茫茫,小心翼翼地活着。

今天想做设计师,明天想当烘焙师......

我们活着,欲望无穷无尽,但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把它们做完。

学会取舍,去做和自己定位相关的事情。

只有我们去做我们热爱并且做起来很容易,但别人做起来很困难,高商业价值的事情,我们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做到专业,过上我们想过的生活。

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2.不逞强的能力。

这个主要是在社交这一方面。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做与不做,陪与不陪,都是自己的选择。

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要考虑到承担这个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如果后果是自己不能接受的,那就直接拒绝吧。不然到时候自己心里会极度不舒服,还可能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今天发生了一件小事,中午准备直接回寝室睡午觉的我被一个朋友耽搁了近一个小时,很难受,回寝室就有点崩溃了。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还是自己的问题,如果不喜欢就早说,与其逞强在那里等着让自己难受,让对方也尴尬,不如早一点说出口,对双方都是解脱。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丧失了自己的原则,随便哪个朋友叫我出去,我都愉快地蹦达去了。导致之后的时间协调不过来。

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自己没有确认好事情的优先级,最后手忙脚乱。

我们自己要知道对当下的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

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3.不逃避的能力

在微信上,别人询问自己的意见,是和不是,要和不要,说清楚了就好。一直逃避不给回复,也不和对方说清楚,在自己心里会一直纠结这件事,一会儿想起来,隔一会又想起来,反倒会做不好其他的事情。

去年参加过一些社群,到了收作业的时候,没有完成的我就玩失踪。

社群毕竟是线上的嘛,如果自己一心想装作没看见,也没有人会把你怎么样。

不逃避成长。

要跳出舒适圈去做一些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事,这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

有多少人是疯狂地买课、买书,然后就搁置在这里了?打游戏、追电视却是一点没落下。这就是在逃避成长,买课、买书只是起到了一种心理安慰作用。

去年的我也是这样,看着社群里同期加入的小伙伴飞速地成长,而我一直在原地踏步,看着他们在社群里讨论学习,我却连点开的勇气都没有。我一直在逃避,每次微信消息积累到几千条的时候我就快速打开然后再退出去。

一件事情,只有做和不做的区别。你推开它,逃避它,安慰自己明天再做。明天这个时候你依旧会推开它,说自己还没准备好,需要再等等。

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沟通能力”是不是最核心的能力很难讲,但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绝大部分的工作、生活都不是独角戏,沟通是否有效,在很多时候决定着年轻人的个人能力能否被有效地输出和接受。即便是一个能力很强、工作效率很高的人,在沟通欠佳的情况下,他的能力和工作表现都可能打折扣,甚至双方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阻碍目标的达成。

那么沟通到底难在哪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沟通者呢?

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误以为”是沟通的阻碍

1.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还是关系的塑造与展现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清楚地表达内容之外,还要懂得准确地依据双方的关系,拿捏沟通的分寸。如果忽略了“关系”维度,就很可能导致沟通陷入僵局,比如有些年轻人过分热情,会高估自己和对方的熟悉程度,过于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看法,可能就会激怒对方,最后只能不欢而散。

2.在沟通中,我们其实还有隐性的需求

我们通过“沟通”想要满足的需求是十分多元的,有些需求是“显性”的,比如实际的目标,而另一些需求是“隐性”的,比如我们希望在沟通的过程中,在对方心中塑造/留下一个怎样的形象。

而当这些需求本身有所矛盾时,比如有些年轻人初入职场,想建立一个乐于助人的形象,但在某些时候又不得不拒绝对方,这时就会陷入“两难”情境。尤其是,当我们没能意识到隐性需求存在的时候,就更可能在沟通中,显得不知所措。

没有单方面的传递者或接收者

真正有效的沟通不仅包含了表达,还包含了倾听。也就是说,在一场有效的沟通中,在沟通的动态过程中,双方都时而是传递者,时而是接收者。关于“说”与“听”常常下面两个迷思:

迷思1:“只要我说的足够清楚,对方就一定能理解我”

事实上在双方认知的差异的影响下,沟通很难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对方的认知也可能在其中影响到Ta对我们所表达的内容的理解。

迷思2:“只要我听的足够清楚,我就一定能理解对方”

有时候,光有理解的意图仍然还是不够的。心理学家们认为,个体的认知在我们“倾听并理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低自尊的人可能会在沟通过程中,更加注意到对方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甚至会对对方原本中立的表达,做出更负面的解读。尽管Ta用心地听了也试图去理解对方的话语,但却仍然误会对方的状况。

很多年轻人喜欢展现自我,所以在沟通中常常更注重表达,而忽略倾听的重要性。而实际上,我们要真正有效倾听了,才能更准确地回应。“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听懂”而已,它还包含了一种“理解”。我们需要抱着一种理解对方的意图,去听对方真正要表达的内容,才更有可能推动沟通的顺利进行以及目的的达成。

在真实的沟通中,人们往往很容易陷入一些三种常见的无效倾听之中:

1.“防御性倾听”:听的人的意图不在理解,而在防御,因而注意力都在对方哪句话冒犯了自己,时刻准备着回应还击;

2.“埋伏性倾听”:Ta不试图了解对方,而是不断挑剔对方表达中的漏洞

3.“自恋式倾听”:无论对方说什么,总想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

忽视或者无效地倾听,往往都会使得注意力被片面地、有选择性地放在对方的某些语句上,这就使得我们很容易误会对方。

如何成为善于沟通的人?

1. 多样的反应方式

学者们认为,没有一种完美适用于所有情境的沟通技巧,优秀的沟通者会根据所处的情境、所面对的人(彼此的关系),做出恰当的反应。

当一个朋友的笑话,让自己感觉被冒犯了,优秀的沟通者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

a.保持沉默;

b.也开一个玩笑,调侃对方没有意识到,Ta所说的话已经给自己造成了伤害;

c.直接制止对方,指出对方的不妥之处。

当他们发现说话可能引起更大的冲突时,他们会选择沉默;而当周围没有其他人,且对方和自己的关系能够承受直截了当的对话时,他们会选择制止对方。我们可以平时多观察,不同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对方法以及带来的后果,学习哪些情况下、面对哪些人,比较适合哪种行为方式。

2.提高共情能力

想要做出适合当时沟通情境的反应,就需要一个人有足够的共情能力。这里我们要介绍“枕头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沟通中各方的立场。

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图自:《沟通的艺术》,Adler & Proctor, 2010)

我们可以从这5个立场分别去探索双方要讨论和沟通的内容,这会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还会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的思考模式,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非此即彼”的——双方有可能共赢。

3.提升认知的复杂程度

当一个人有更高的认知复杂度,Ta也就越可能理解他人在不同沟通情境中的表现,这样,Ta也就更可能不会为只字片语所困,才能够在每一次沟通中,去“重新”评估和了解对方的意图;不仅如此,这样的人也更理解自己也会在不同场合的沟通中,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不会因此而觉得自己不够真诚。

提升认知复杂度,上文提到的“枕头法”同样适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不同情境中可能的不同表现,提高我们对他人立场的容忍度,推动沟通的有效进行。

4.7“C”帮你更好地表达自己

尽管表达并不必然带来理解,但清晰准确的表达仍然是沟通的基础。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机构Mind Tools总结了7个“C”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 清晰(Clear),明确沟通的目的,然后可以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来帮助自己表达;

· 简洁(Concise),不必要的修饰或信息反而是沟通的阻碍;

· 具体(Concrete),高度凝练的同时仍然把必要的细节和事实表述出来;

· 准确(Correct),在词汇、语气的使用上,也要准确(尤其是用外语沟通时)。

· 连贯(Coherent),表述需要前后有逻辑、连贯,让人能看懂主旨;

· 完备(Complete),我们有否把想让对方知道的信息完整地表述出来,是对方能否全面地理解的基础

· 谦恭(Courteous),这可以让双方的沟通基于一个更放松的情境,试想如果双方在关系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傲慢”、“轻蔑”,沟通是否也就更难进行了?

沟通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人需要不断练习这些技巧。当我们开始善于沟通之后,或许就能发现,我们会因沟通与更多人联系在一起,获得更多的力量。

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我觉得,做出选择也是重要的一种能力。

意思就是在得到一些的时候能够接受同时失去另外一些;当诱惑接踵而至的时候仍然能够保持清醒,选出最符合内心追求、符合原则的选项;透过纷繁事物的表象看到他们共同的本质以及真正的不同。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谈恋爱,微博热搜常年必有的话题之一。

什么如何套路男朋友,什么当女朋友生气的时候怎么办,什么神仙爱情、别人家的男/女朋友之类。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恋爱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选择困境,那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比方说现任很温柔,但不够有钱,很踏实但不懂浪漫,很迁就自己但两人没有共同爱好。总觉得下一个会更好,会温柔且有钱,踏实且浪漫,两个人简直天造地设,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于是时常忍不住纠结:到底要不要一往情深、全情投入?还是骑驴找马,等遇到更好的就分手?这个问题到底要不要解决?反正也不一定和他/她结婚,何必那么认真?……导致很多问题积压,态度忽冷忽热,安全感缺乏,因为他们自己内心也没有确定对对方真正的态度和感情,这段关系只会越来越索然无味,两个人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可能是日复一日的争吵,也可能是面面相觑无话可说,明明心里各有一番思量却是你瞒我瞒。是为了什么?其实究其本质,就是因为不知道选择本身,既意味着得到,也意味着失去。

你选择了一个温柔善良的男生,可能你就不得不接受他暂时没钱的现状,你选择了一个生意忙碌的成功男士,可能你就不得不接受聚少离多,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存在,但你应该有足够的智慧让自己接受,而不是变得贪得无厌,对眼前人挑挑拣拣,永远不知道满足,永远幻想着新欢来拯救你,幻想着新欢让你永远快乐幸福。真正的现实生活中,有王子,但也许那就是查尔斯,有豪门,但也许你只是他众多妻子中的一个,有现实版的韩商言,但他很难有李现那么帅。

换言之,你想要可甜可盐身材又A的女朋友,但她的花钱速度很可能让你目瞪口呆,你想要小姐姐一样精致好看的女朋友,但她可能一周八天都在蹦迪。所以如果你已经做好了选择,那么在面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至少要有一个预先的心理准备,而不是发现一点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立刻大失所望大发雷霆,急着吵架分手另寻他人。这个心理的预估在我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为什么一再的分手然后又快速的恋爱接着又快速的分手,人际关系很不稳定,有一点十分重要的内因就是他没有清醒的认识到选择背后的真相。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读书和工作

还记得自己当年自己大学入学之前,填报学校和志愿的时候,也是对此充满了期待,而且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觉得自己选的这个专业肯定特别有趣,会认识到一大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无话不说,一起研究、讨论专业上的问题,一起通宵熬夜,一起把酒言欢,自己还会遇到非常棒的老师,在专业上表现的特别出彩,参加各类比赛拿各种奖,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自己还会遇到一个既有好看皮囊又有有趣灵魂的他,一起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恋爱…

但事实是,答主的专业课要背一大堆东西,很多都是枯燥无聊的理论,遇到的同学性格各异,大家之间也没那么多志同道合,没拿什么奖项,连奖学金都只是三等,也没什么灵魂伴侣金风玉露,甚至连男孩子这种生物都罕见…说实话当时答主的心理落差真的特别大,觉得读不读大学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一本二本三本好像也没什么区别,早知道自己应该去学一门艺术,说不定走艺考这条路生活就会截然不同…然后答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幻想。

其实身边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有过类似的想法感受,觉得是自己选错了专业选错了学校,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怨天尤人,觉得特别失望,觉得那一切都是别人家的大学生活。但事实是,我身边一样有每天风风火火活成学霸兼女神的同学,一样有模范情侣羡煞旁人,一样有一群好友每日形影不离,但这只是他们选择之后呈现出来的一面,他们为了这个选择,其实付出的或许就是每日健身流汗不吃零食,时间精力和金钱,谅解和包容,成长的伤痛与艰难。所以如果我们只是拿着我们所看到的别人精彩光鲜的那一面来要求自己的人生,我们得到的只会是无穷无尽的困惑与失落,怨怼与无奈。因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选择,一个本来就没有的东西当然是无法给你想要的一切。

职场上亦是如此,很多职场新人初入职场的时候,对整个工作、同事还有自己的发展前景都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一个企业,就一定会得到想要的一切。所以工作一段时间后,辞职率也在此到达高峰,因为他们发现好像情况和想象完全不同。于是推说是选择的问题,推说是运气的问题,不断地去寻找下一个,下一个之后还有下一个。

但事实上,不管是恋爱还是交友,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既然你选择了一个,就必然地要放弃另一个,你已经得到了这个,就必然要失去另一个。而考量的标准,不是是否十全十美,而是你得到的,是否是你真心想要的,而你失去的,你是否又不会抱怨后悔。

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就能明白选择的真谛,就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所做出的选择,那么我们对于人生的体验,一定会幸福许多,也会通透许多。

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找到你不需要坚持的那件事

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想要成功,做事就得学会坚持。

这个说法其实不全对,为什么呢?

你想想什么事情需要你坚持

你想赚钱,于是你努力工作,努力加班,最后把身体搞垮了,钱也没挣多少,革命的本钱却不行了,这就是得不偿失。

那什么是你不需要坚持的事情呢?

当你想把你游戏玩得好的时候,你会天天沉迷游戏,你不会感到厌烦。

当你想投篮投得精准,你会每天加练两个小时投篮,你不会觉得厌烦。

当你想弹出优美的旋律,你会每天多练习两个小时钢琴,你不会觉得厌烦。

当你喜欢一个女生的时候,你会每天为她花尽心思,你不会觉得厌烦。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你喜欢做的事情,是你内心强烈渴望完成的事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再怎么赞同都不为过。

喜欢,其实是你的一种天赋。

它会重复把枯燥的练习,转化成一种充实的满足感,这些练习所产生的积累像雪球越滚越大,最终成为抑制不住的雪崩,这就是复利效应。

我做事的一个信条就是“做有积累的事情”

因为我相信复利效应的存在,他能让我将这些积累在某一个点爆发出来,让我获得成功。

而为什说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找到你不需要坚持的那件事

我的意思不是让你做什么都不需要坚持,而是找到那个让你做起来,内心充满幸福感,而且能得到积累,形成一个复利闭环的那么一件事情。

为什么会说读书是大多数普通人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因为它就是特别符合复利效应。

你每天比人家多看一页书,一年就比别人多看365页,这就是一个有积累的事情。

如果你的兴趣是学习那就更棒了,那你基本上就是妥妥的学霸一枚,你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幸福感。

你积累越多的知识,成绩就会越好,分数越高,去的学校就会越好,学校越好,出身社会的起点就会越高。

所以在出身社会的时候,你就能享受到认真学习为你带来的复利效应了。

但是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停下来,他会持续思考,持续的处于学习的状态,他会让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所以有很多刚毕业的同学差距都不大,但是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那就真是一个天一个地了,而极其优秀的会在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拉开与同龄人的差距。

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找到那个让你持续感到幸福的事情,产生复利闭环,持续思考,持续处于学习状态。

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不想虚度光阴,想有一番成就,我觉得最核心的能力是随时记录

上面很多回答罗列的能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能力,但是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而不是收藏起来,让它成为你收藏夹里面的一层。

我们知道大脑相当于cpu而不是硬盘,应该是来思考而不是记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知识量,信息庞杂,如果不把对你有用的知识记录,你会发现你花时间所得的收获会很快淡忘。

比如你在知乎看到这个如何提高决策能力这个问题?

然后浏览了很多高赞回答,也知道选择大于努力,一个好的决策决定了努力的方向,大方向错误,如何努力也是白费,所以我们知道如何提升决策能力,但是你看了一遍就会了?收藏了以后看?我不知道有多少是这样。

如果什么知识你看一遍就会了,我相信你一定是个天才。

在网上看到知识对你有启发,看一遍你只是走个过场,你以为你懂了?

不记录获得的收获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这不就像我们做选择题,题不会,就看了下答案,哦,知道了,原来是这样,之后就在试卷上写上A,到第二次考试,又出现了,哎呀,这个题我上次做过,答案好像是这个,然后半猜半写了答案B,在看答案,嗯?是A,原来这里错了,然后写下答案A,如果这时你还不把这题记录下来,到第三次你可能还会错,因为自己没有实际动手做一遍,看着答案以为懂了,其实你还不知道那个地方没有理解,虽然可能经历这么几次练习你可能掌握,但是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而我们在网上进行大量获取信息也是一样,如果每次看到对你有启发,或者你感觉不错的知识,不记录,那你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可能这次好像听懂了,到最后却是在需要的时候重复查看,如果这时你把自己获得收获进行总结,你就能发现你所理解的与实际的偏差。

就比如上次我看了知乎热门问题“什么是薛定谔的猫?”

我把回答看了一遍,看了很长时间才明白。刚开始我一直再想,为什么不把箱子搞透明的,或者里面装摄像头?这样不就知道猫是死是活吗?

后来看了很多人的评论,才知道,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是,什东西都是客观的,观察会改变结果。

然后我就把这个问题的思考记录下来。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没有看一篇就会的本领。

所以如果年轻的时候什么能力最重要,我觉得就是随时记录能力。

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随时记录有那些好处

  1. 记录心中想法,深入思考

我们知道,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大脑会浮现出其他的事情,无法集中思考。《零秒思考》这本书中教会我们随时记录心中想法,可以让思考事半功倍,让工作难题迎刃而解,随心所欲地控制内心的不安、压力。

2.记录知识,检验自己

现在我们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获取信息,比如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看文章等,获得很多有用的知识,如果不把当时看的感觉记录下来,那我们花那么多的时间的作用是什么?所以想成长需要我们把这些进行内化,不然永远不属于你。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做记录有利于加强当时的记忆,在以后忘记时候可以进行查找。

3.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在记录的时候想是一回事,写出来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记录不仅是备忘,同时也是对语言表达的一种锻炼。

4.随时记录,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

记录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坚持,随时每天把自己生活中的想法记录,也是对事物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是对自己意志力的一种考验。

5.随时记录,更懂生活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你会如何撰写它?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我们曾经也有那么青涩美好的年华,随时记录让我们记住时光流水,教会我们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最后当你老了,回顾自己的一生,这也是你不可多得的财富。

那如何记录自己人生成长的一本书呢?

在这里推荐谢春霖回答如何快速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中专门介绍了如何分门别类的记录。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感觉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做不到啊,那我只能说生活是你自己,怎么过别人无权干涉,毕竟不用努力的人生真的很舒服qwq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迷思   年轻人   能力   复利   都会   情境   认知   事情   核心   答案   需求   关系   发现   时间   知识   工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