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小贷”怎么啦?

不能用花呗怎么啦?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让我对"校园贷"印象深刻。视频中只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随着一个男子戏谑的指令,或单腿站,或蹲下,或做出奇怪的动作。同时,还有位男生在笑。
视频文字说明,该女大学生借了校园贷,还不起了。有此视频,我才第一次意识到,这校园贷要是还不起,谁知道会遇到什么?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女学生。
这段视频只是一部分,没有看到的内容,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估计,这位女大学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吧。
与此同时,新闻也曝光了很多发生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借贷所导致的悲剧事件。只能依靠父母给钱,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却容易攀比、爱慕虚荣,而在校园贷支撑下的过度消费,或超前消费,结果导致债台高筑。
到此,要么父母认了,要么大学生走入歧路,甚至病急乱投医,又被套路贷,所欠款滚雪球样越滚越大。轻则,影响征信,重则父母卖房还钱,个别则酿成了生命悲剧。
好在,有关部门一直在整治。2017年整治校园贷,如今又出台政策,禁止如花呗借呗等小额贷款,出借给大学生群体。当然了,规定还是很全面的。
不允许非持牌机构和小贷公司,但银行等持牌机构还是可以的。不过,只能线下营销,尤其需要大学生父母等的代还款协议。至于,联合放贷的互联网平台,不能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与引流。
显然,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群体的爱护与保护还是体切入微挚爱有加的。毕竟,2019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有4000多万,按照《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的说法,2015年大学生消费市场有4000多亿,而且每年预计有4-5%的增长率。这样的市场,不可能不重视的。
要知道,现实中,如花呗借呗白条微粒贷等等,早已经占领了大学生群体市场。当这些小贷公司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了大学生们的各类信息,包括个人、消费等信息数据,再用算法,就能精准判断,从而有效的把控了风险,也赢得了大学生群体。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在大学生群体使用这些小额贷款的时候,总有个别人无法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更没有自律与自控,冲动消费之下,陷入还不上的尴尬境地。如此,也就出现了媒体网络上报道的,各类奇葩事件。
其实,校园贷也罢,或者花呗白条,也包括各式非法贷款,关键的是如何追债。这个追债的分寸把控不好,很容易就是违规,甚至违法。按道理来说,只要有关部门以此为准则,足以避免极端事件了。
新规定中,对银行等持牌机构则允许介入大学生群体的金融市场,而要求父母等签订第二还款协议时,不敢说其它吧,估计此后大学生合法金融市场就消失了。只是当这种需求依然存在时,各式非法行为,恐怕就层出不穷,且灰色生长了。
记得某位学者说过,政策不能保护某个群体的利益,只能是保护规则的公平公正。比如说,禁止花呗等小额贷款给大学生群体发放,俨然就有把大学生群体当“RUOZHI”对待的嫌疑。
对18 岁的大学生群体,在校园里时,政策能够保护,那么,离开校园走上社会呢?没有自律与自控的人,没有契约精神的人,保护只能一时,无法保证一辈子的。
偶尔,我会联想,这个禁止令的出台,或许不是保护大学生群体,只是为银行等觊觎4000多亿消费市场,特别是潜力市场而作为吧。当然了,我的这个联想肯定是错误的。
大学生群体本来就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各种消费,其来源只能是父母的支持,顶多加上奖学金等。什么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没有了低门槛高风控的花呗借呗等,不就不会出现了嘛?不能用花呗怎么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如花   追债   白条   女大学生   精准   群体   小额贷款   父母   事件   政策   机构   银行   大学生   校园   科技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