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呢?中概股

近期,在老美上市的中概股惨淡一片。跟我学,一天暴跌50%,两个月市值蒸发80%;腾讯音乐,三天大跌60%;就连大名鼎鼎的百度,两个月时间总市值也下跌了50%。而美东时间3月26日上市的中国在线问答平台知乎,上市即破发,最高下跌28%,收盘下跌11.16%。

为啥会出现如此绿油油的现象呢?在老美证券市场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有227家,按道理说,中国2020年是全球市场唯一GDP增长为正值的大型经济体,而且这些在老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去年,甚至今年前两个月的运营都可圈可点,有如此业绩,在证券市场上本不该如此反应的。

中概股集体下跌,并非是企业运营问题,也与企业的业绩无关,纯粹是管理规则改变的原因。在去年12月,老美国会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而在今年3月24日,老美证券委员会(SEC)发布了通告,已经通过临时最终修订方案,以执行由美国国会要求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

在该法案中明确要求,如果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满足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事务所检查要求的,那么,其证券将禁止在美交易。该法案还明确指出,外国公司需要提供与外国政府有关联的信息。一旦美证券监管方未能获取这些信息,那么相应的上市公司将会被摘牌。

尽管这个法案针对的是所有的外国公司,但是最主要的是我国在老美上市的公司。因为,按照我国的证券法规,是不允许外国机构检查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尤其是查看审计底稿的。如此,多年来,有关我国在老美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就成了老美证券委员会与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争议与探讨的重要问题。当然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要想检查审计底稿,必须要征得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同意,虽然一直在合作,可是困难与问题很多。

尤其是,我国在老美上市的公司,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被做空,而因此暴露出了很多运营与财务数据的问题,这些问题每每与审计有关。比如说,去年的瑞幸咖啡,被美国浑水等机构做空,随后,瑞幸咖啡自曝造假22亿人民币。诸如此类的公司多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形象,更让老美证券监管机构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高度重视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问题。甚至,以法案的形式明确要求。

从去年12月份,老美国会通过了该法案,即《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后,我国在老美上市的公司中,先后有21家大型科技公司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这些公司包括有阿里、网易、京东、哔哩哔哩等。同时,陆续还有微博、携程、腾讯音乐、百度等也将会在香港寻求二次上市。据银河证券测算,在老美上市的227家中概股公司中,有48家符合香港上市的新规则。

问题是,能够在香港二次上市,也只是一种办法。面对着老美证券市场的200多中概股公司,若是全部在老美退市,到香港上市,一方面香港证券市场能否容纳这么多公司,特别还是超大市值的公司,有足够多资金供给吗?另外一方面,香港证券市场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未来发展空间不容乐观。

如此以来,怎么办呢?或许有人说,我大A股市场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容纳这些中概股企业,尤其是这些高科技公司本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头部企业,能够给国内投资者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也能让国内投资者的资金有非常良好的投资标的。到此,不说国内证券市场三十多年的发展,至今依然有很多问题,就说这国内证券市场资金总是有限的。没有,或者说港澳通、沪伦通等吸纳的国际资金不多,不如老美证券市场上动辄有丰富的国际资金。

要知道,2020年,我国有34家公司赴美上市,共募集资金122.58亿美元,而在2021年也有很多大牌的国内公司准备赴美上市,或者已经赴美上市。比如说抖音、滴滴、猿辅导等等,特别是刚刚上市的知乎,上市发行价9.5美元,首日就破发收盘于8.44美元,总市值只有47.18亿美元。毕竟,能够在老美证券市场上市,这对企业是一种肯定,说明企业的运营与相关数据是经得起审查的,当然了,能够直接募集大笔的美元资金,对公司来说,总是发展的支撑嘛。

只是,不得不提这老美马上要实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更严的信息披露或者说审计标准,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从而更有利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对中概股公司来说,审计标准严格不是问题,但是审计底稿不能出境,也包括老美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无法检查,这就涉及到我国法律法规的问题,不是中概股公司能够解决的了。而说到信息披露吧,这必须提供与外国政府有关联的信息,就很棘手。

按照我国的相关要求,国内的公司都有党组织,这些信息怎么提供呢?中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东航等等,我国公司的很多管理都是有特色的,也是国外投资者未必能够接受,更难理解的。就说阿里巴巴吧,也成了党委会,也有党员管理者,公开说明以后,老外的投资者能够认可吗?或者说问责法案中,老美监管机构获得该信息之后,又会如何处理呢?

很显然,眼看着《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即将实施,在老美证券市场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就必须要未雨绸缪,其实不是未雨,而是马上要有措施的。到香港二次上市,可行,稍显“拥挤”了。但是,要是老美证券监管机构因为问责法案,不能满足要求,而对中概股公司强制摘牌,又该如何呢?或许,从此以后,世界将会有更大的变化,或者说惊奇,也未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中概股公司股价暴跌,市值缩水,正在往退市的方向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底稿   法案   香港   证券市场   中国   上市公司   投资者   外国   资金   美元   我国   机构   证券监管   国内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