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何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今天告诉你

作者 | 林中柱

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


许多患者由于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来医院就诊,胃镜的报告是慢性胃炎,但是按照慢性胃炎治疗好长时间,症状不见好转并且反复发作,有的患者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最后经过有经验医生诊断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综合治疗才缓解病情。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与慢性胃炎很相似,在临床上很容易混淆,尤其是近些年消化胃镜广泛开展以后,大部分就诊的患者在经胃镜及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后,几乎所有的受检者胃粘膜都有炎症性改变,这样就使得诊断和治疗非常的困难。

那么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什么样的关系?

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都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没有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由于各国对慢性胃炎内镜诊断标准不一,我国一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内镜检查100%有慢性胃炎,真所谓胃镜所到之处无一不是炎症,内镜活检病理结果更是“有检必炎”。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何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今天告诉你


而欧洲一组366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内镜检查诊断炎症仅20.9%,日本学者对胃粘膜轻度充血水肿认为是正常胃粘膜。

慢性胃炎是内镜或病理学诊断,并不能反映临床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轻重并不与慢性胃炎的炎症相平行。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功能性胃肠病,胃粘膜也可有慢性炎症性改变,因为正常情况下,胃由于研磨食物,容易造成胃粘膜的损伤,因此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是正常的。但是慢性胃炎的炎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胃粘膜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中性粒细胞才是慢性活动性炎症的主要标志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何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今天告诉你

两者主要是功能性疾病

和器质性疾病的区别


器质性疾病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造成了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其特点为:肉眼或显微镜下看到器官、组织结构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受累器官功能减退或丧失。慢性胃炎由于胃镜检查可看到胃内结构发生病变,所以是器质性疾病
而功能性疾病,一般是由支配器官的功能失调所引起,组织结构不发生改变,病情轻微,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病人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通过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或者仅有粘膜轻度充血水肿,这就是典型的功能性疾病。这些疾病多与精神及心理因素有关,虽然症状明显,病史较长,但一般不影响病人的全身情况,预后良好。

当然,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的区别并不是绝对不变的,两者的病情也可以相互转化。

病因的区别
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如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浓茶、浓咖啡、烈酒,辛辣刺激食物对胃粘膜的长期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破坏胃粘膜屏障,可导致胃粘膜反复损伤,还有生物因素和免疫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等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主要有: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胃肠动力障碍主要表现在胃排空延迟,内脏敏感性是指胃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即胃的感觉迟钝,对疼痛或者饱胀的阂值升高。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何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今天告诉你

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主要与脑一肠轴的调节障碍有关。比如一个人的情绪比较敏感,平时在生活中容易动怒,胃肠也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有一些人的内脏比较敏感,吃了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身体就会感觉到不舒服,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现象的时候,害怕自己得了大的疾病,也会在精神上出现焦虑,生活工作懒散,头痛甚至抑郁的现象,生活习惯不再规律等等,随着患者心情和饮食的改变,这种症状如果持续得不到改善,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临床表现的区别
大多数慢性胃炎的患者常常没有症状,或者仅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上腹部隐隐作痛、餐后饱胀、反酸、食欲减退等等,但是这些症状的轻重并不反映胃粘膜的病变程度。

如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可能贫血、消瘦、腹泻、舌头发炎,胃粘膜糜烂的病人上腹部的疼痛比较明显,还会在呕吐、排便中带血。这些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比如腹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

其特点是:

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

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

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

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

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诊断方面的区别
胃镜是诊断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常用的方法,但是胃镜检查时,常因胃粘膜存在充血、水肿,绝大多数不取病理活检而诊断为“慢性胃炎”,即使病理活检也多诊断为“粘膜慢性炎症”,这样就使得在临床上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更为困难。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基于症状的诊断,前提是必须排除胃粘膜的器质性病变。而我们说的慢性胃炎,是以活动性炎症和腺上皮病变为特征,内镜表现为胃粘膜的糜烂或萎缩,病理活检表现为胃粘膜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或腺体的萎缩或破坏,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粘膜则主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因此病理活检是鉴别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可靠标准
由于将疾病分为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思维方式的结果,使人们为排除器质性疾病,或为器质性疾病的初步诊断搜寻客观证据,将生物学和物理学检查置于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现代医学非常重视仪器和化验检查结果的阳性发现,不太重视甚至忽视检查没有阳性发现病例。这种情况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尤为常见,常常导致病人病情迁延,反复就诊,反复检查,造成病人痛苦不堪和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

治疗方面的区别
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症状改善胃粘膜病理学变化。由于大部分慢性胃炎的患者都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原则上都应该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改善部分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并可以阻止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

根据患者症状选择相应的抑酸、促动力、消化酶、保护胃粘膜等药物。上腹饱胀、恶心呕吐者可选择促动力药,伴胆汁反流可加结合胆酸的胃粘膜保护药,若有胃粘膜的糜烂、出血者可用抑酸药,促进粘膜的修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以改善症状为主的对症治疗,我国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指南提出检查后再治疗,或根据症状与进食的关系先进行经验治疗这2个步骤。胃肠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促胃肠动力药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最常用的的药。

若餐前上腹痛,考虑是空腹胃粘膜受胃酸或胆汁的刺激引起,那么饮食上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尽量避免胃空腹,或辅助抑酸药,减少胃酸的分泌,以减轻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调节障碍,表现为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病理生理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高敏感性、脑-肠轴调控功能的异常和某些神经介质及神经肽类物质分泌的异常。对于这类患者,常需要认知和行为治疗,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必要时与抗焦虑抑郁药治疗。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何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今天告诉你

小结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都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两者主要的区别是慢性胃炎是器质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功能性疾病。

现代医学非常重视仪器和化验检查结果的阳性发现,不太重视甚至忽视检查没有阳性发现病例。

这种情况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尤为常见,常常把功能性消化不良混淆为慢性胃炎,导致病人病情迁延,反复就诊,反复检查,造成病人痛苦不堪和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

因此必须加强人们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消化不良   功能   幽门   胃镜   粘膜   螺杆   炎症   胃肠   病理   性疾病   症状   病人   患者   区别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