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马躺赢到科技制胜,积极布局下一轮核心资产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次大型的风格切换正在A股上演。

资本市场热衷于造神,但也从不畏惧将神拉下神坛。曾经风光无限的大白马,正在被资金抛弃。

消费、医药、互联网,这些曾被誉为YYDS的优秀赛道,其成长逻辑开始被市场质疑:互联网红利期是否进入尾声,医药利润能否经受集采压力,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低迷会不会延续下去……

与此同时,一些生僻的名词开始成为人们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光刻机、晶圆厂、锂电池、钠电池、碳中和,虽然普通人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这些技术都是什么,但其背后蕴含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竞争却准确无疑的被人们接收到了。

一场巨大的转型正在今天的中国发生,资本市场只不过用脚投票,做出了最直白的反应。


01 信仰变了


2021年初,经过持续几年的超额收益,拥抱核心资产“茅指数”成为不少投资者的信仰。

当时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未来,小市值公司一定会像港股市场一样被边缘化,5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都没有研究跟踪的价值,只需要聚焦研究投资核心资产就可以。”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春节,许多事情就变了。“茅指数”年初高位至今回调幅度已经超过了27%,而中小市值公司的走势显著强于蓝筹大盘股,代表中小盘的中证500指数年内上涨了18%。

很多投资者对这种逆转是缺乏心理准备的,一边看着各种中小票持续创新高,一边看着手中的白马股持续毁灭财富,既困惑又难受。

信仰的背后,是逻辑的支撑。同样,信仰改变的背后,一定是长期增长逻辑的改变。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其实经历了一个从增量经济到存量经济的过程。2016前年之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增量经济阶段,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新兴产业,比如手游、外卖、移动支付等。

但是从2016年开始,供给侧改革掀起了对各行各业的市场出清,进入存量经济阶段。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大象起舞,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市场,大公司的增速提升更快,行业龙头享受到了巨大红利。正是这个阶段,产生了各种“茅”和核心资产的经济叙事。

然而2021年起,以“硬科技”为引领的新一轮增量经济悄然酝酿。

一方面,中国部分制造业领域正在实现弯道超车,比如新能源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国内汽车产业不具备竞争优势,但在新兴的电动汽车领域则空间广阔。2021年1季度,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为45%,比2020年同期上升15.8个百分点,位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高端制造成为国家战略,“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成为我国解决技术卡脖子的突破口。国家竞争分为三个层面,商品竞争、技术竞争和定价权竞争,自主创新事关国家利益。上市公司的价值说到底来自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这些具备海外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企业必然会经历一次价值重估。


02 三路资金


长期增长逻辑悄然改变,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开始提前布局。

货币流向哪里,财富的机会就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公私募基金、北上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三路资金的流向,来看清楚未来的主要投资方向。

(1)公私募基金

新能源已经成为公募基金布局的最大风口。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在公募基金前50大持仓中,新能源概念股高达11只。宁德时代仅次于贵州茅台,成为公募基金第二大重仓股。

统计显示,2018-2020年公募基金对新能源相关行业(指申万一级行业类别里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交通运输、汽车、有色金属五个行业)的重仓参与度越来越高,尤其是2020年起这一趋势明显加速,且这一趋势在2021年仍在延续。

从白马躺赢到科技制胜,积极布局下一轮核心资产

数据来源:Wind、基金定期报告、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高瓴资本是私募的代表,在资本市场有足够强的号召力,其持仓动向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过去,高领热衷投资互联网、医药、消费,但是从2020年起,高领开始重仓硬科技,表示看好半导体、前沿科技、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新终端四大赛道。

(2)北向资金

北向资金也被称为聪明钱,是热门行业的掘金者和风向标。自2016年陆股通开通以来,食品饮料一直是第一大重仓行业。2021年8月是一个变局节点,北向资金第一大重仓行业首次从食品饮料变成了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从白马躺赢到科技制胜,积极布局下一轮核心资产

Wind资讯显示,2021年上半年末,陆股通对储能、光伏的持股比例分别是5.79%和6.13%,较一季度末分别提高了0.44个和0.71个百分点。锂板块仓位略有下降,上半年末,北上资金对锂板块的持股比例为2.90%,较一季度末下降了0.61个百分点。

(3)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产业引导基金并不直接投资企业,而是把钱交给市场化的私募基金去投资。产业引导基金是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的一种市场化尝试。比较有名的产业引导基金,有中央政府的,比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也有地方政府的,比如深创投。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在2015年至2016年出现爆发式增长。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9年上半年,国内共设立政府引导基金1686只,基金目标总规模为10.12万亿元,已到位资金规模为4.13万亿元。

目前,绝大多数的国家级大基金都投向了战略新兴、先进制造领域,如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投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


03 积极布局


资金转向的背后,是硬科技和高端制造正在成为未来的投资风口,通过创投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布局,成为投资“硬科技”的重要方式。

首先,这些“硬科技”企业绝大多数是未上市公司,对股权投资来讲是一个机会。

目前全国共有3.7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的有727家),596家单项冠军企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未上市企业。

8月3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在支持创新创业和转型升级方面,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对于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其次,国家正在从制度上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打开了新的上市通道。

注册制的实行以及科创板的创立,为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打开了新窗口,吸引了一批投资机构的关注。

来自证监会的数据显示,自试点注册制以来,超过八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获得过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

北交所的设立则进一步提升了创业企业的市场流动性,北交所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小型科创企业的融资通道有望进一步打通。

以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为标志的下一个增量时代即将到来,硬科技有望成为市场的长期投资主线。目前许多头部私募公司发行了以“硬科技”为主题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进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布局   科技   增量   新能源   资本市场   中国   白马   核心   资产   资金   竞争   基金   产业   国家   经济   财经   市场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