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如何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破局出圈?做到二说、四看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旅游业开局艰难,新局、新势在立。

乡村旅游,也不在话下。

而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乡村旅游,靠丰富的产品业态,来充当门面,形成消费链,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第一代产品是农家乐,第二代是民宿,如今走的是精品民宿。

过去,疫情肆虐的一年多时间,民宿业也是至暗时刻,有的人赔的血本无归,少部分人可能勉强维持续命。

提及乡村民宿,就绕不开一个地方“莫干山”。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乡村民宿的发源地。近年来,已经围绕“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的旅游发展主题,将乡村特色民宿作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进行发展,先后涌现出劳岭、紫岭、庙前、后坞、仙潭等一批民宿集聚区,规模效应逐渐形成,带动全镇民宿产业发展。莫干山镇,也因此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民宿,如何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破局出圈?做到二说、四看

乡村民宿,规模化发展,可能就只有“莫干山”了,全国各地,像这样的地方,没有几个。

要是,都效仿“莫干山”一样,更像是一场追赶潮流的自嗨。

究其根源,乡村民宿的定位本身就是本土特色与当地文化,这与标准化、流水线式的民宿打造有明显冲突,再加上“乡村民宿“自带情怀属性,是向往小资生活的文艺青年引领起来的。如果规模化,难免同质化严重,缺乏体验感。

乡村民宿,规模化背后,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寻求变现的急功近利,为情怀买单,最后,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比如说“花间堂”,在创始人退出以后,两次易手,到“华住”手里,这个品牌也就毁了。

如何,打造一个新的乡村民宿品牌?

或者,如何重启,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破局出圈呢?

疫情还未退去,今年全年,还是以本地游为主的“短途游、京郊游”形成消费热点,大幅释放乡村旅游市场的潜力,促使迅速崛起成为行业新风口。

后疫情时代,乡村民宿,能迎来新的红利期吗?

这个,就得看你做好充分准备了么!

乡村民宿,之所以难以破局,望梅止渴,回归其本质,除了给“游客”提供住宿,还能带来什么?

想清楚这个,然后,再想怎么去打造一个乡村民宿品牌。

其实,乡村民宿的发展正在吸引城里人下乡、农村人返乡,促进乡村振兴,可以把城市跟乡村连接起来。我们以前的城乡是脱节的,所有乡村的人都想前往城市,城市的人又是没法回到乡村的。乡土文化,才是乡村最美的点,一家民宿就是一个链接的桥梁,把乡村最美好的东西带入城市,把城市的人吸引到乡村,乡村振兴才有了可能性。

乡村民宿,能够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吸引城市人才,引导社会资本,促使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别忘了,90%的农村闲置宅基地,都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区位优势很重要,一定要注意选址。

追根溯源,高端乡村民宿的兴起,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一线和准一线城市的旅游消费理念转变——从观光旅游转变到休闲度假。

乡村民宿,如何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破局出圈?做到二说、四看

乡村民宿,把脉破局出圈之道,做足六方面准备,突破同质化严重、服务层次不齐和缺乏标准化等问题。

一、从游客的受众群体来说:60后、70后甚至延伸到80后,在“物欲时代” 的熏陶下成长,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物欲横流,大行天下;佛系90后,茶系95后,鞋系00后的“大休闲”时代,精神需求,尤为重要,空间需求转向内容需求,从关注颜值到关注“在地文化及特色活动的沉浸式体验”,也可称为“精神时代”,什么样的产品设计,才能满足,愿意为自我体验与自我愉悦买单的新一代旅行者。

二、从策划、规划设计的角度来说:围绕人来做,做能让“游客”感受得到的设计。除了“住宿”,还能给游客带来什么?

1、策划上,突破同质化,要挖掘文化属性。“深度自然”+“乡土文化”,会引领乡村休闲度假成为主流产品。之所以同质化严重,是产品上缺少“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

策划融入“乡土文化”元素,要把握细分类型。 乡土文化元素一般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物质类,主要指通过现实中存在的有形产品表现出来,具体可表现为汉服文化、青铜器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剪纸、皮影民俗文化、山岳文化等;二是精神类,主要指精神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具体可表现为禅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三是象征符号类,主要指通过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等体现文化要素,具体可表现为二次元动漫文化、传说故事、影视作品、熊本熊、米老鼠卡通形象等。

乡村民宿,要成为精品,要在策划上下功夫,融入更多的乡土文化元素,增加住宿体验的感觉度。

2、规划上,那就得靠,“民宿搭台,业态唱戏”。多业态融合,和一些休闲娱乐性的产业结合起来,提供“陪伴式”的增值服务,形成消费链条。比如:亲子陪伴、动物陪伴等。

3、设计上,建筑设计,要与生态融合。整体空间、建筑风格及布局,将在地文化元素融入进去,营造建筑风貌特色,更要体现建筑质量及工匠精神。好的民宿产品,应该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从升级换代上看,要把握住两个方向。方向一、综合化发展,打造乡村民宿度假综合体,一个民宿就可以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方向二、个性化发展,精准主题定位,做足特色体验。

乡村民宿,如何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破局出圈?做到二说、四看

四、从服务层次上看,配套要完善。目前主要依靠老人和妇女,年轻人,尤其是有学历的年轻人缺口很大,得加大专业培训,提升服务质量。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着手,开办民宿培训学院,输出专业的职业化人才。

五、从相关标准上看,已经开始完善,争取通过等级认定,实现专业化运营。近日,文旅部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第1号修改单。将旅游民宿等级分为3个级别,由低到高分别为丙级、乙级、甲级。等级旅游民宿标志由民居图案与相应文字构成。等级标准,已经规定,努力争取认定,就行。

六、从“建设用地不足、用地难”上看,要扩大规模,就得丰富其它的住宿业态。只有,接待量上去了,才能带来利润的最大化。装配式建筑,正好可以解决这一大痛点。比如:小筑幽栖出品的“星空房”等。

乡村民宿,如何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破局出圈?做到二说、四看

乡村民宿是需要“情怀”的,但是“情怀”不能当饭吃。还是,要想办法活下去,活得滋润,活得丰满,才是硬道理。

乡村民宿的“情怀”,颇带着一丝“穷开心”的味道,这是要不得。要有一种质朴的情怀与贴合时代的体验。

乡村民宿,大多依靠独门独院,要能让南来北往的游客花钱消费,就得运营好“乡村物产、乡村文化、乡村生活方式”,提升格调,塑造梦寐以求“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小院。

一个民宿小院,一本书,一杯茶,你、我、她的田园牧歌。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观察员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乡村   东风   同质   乡土   疫情   情怀   元素   等级   游客   特色   精神   时代   城市   文化   旅游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