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革下的三代“农民工”,转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身份

时代变革下的三代“农民工”,转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身份

农民工,一种特殊的群体,充当着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无名“建设者。

农民工,一直在做贡献,不管是建筑工地,还是工厂车间,或者其它的工作岗位,走在谋求生计的路上,默默地耕耘着这块田。

是时候,到了反哺农民工的时刻,这本历史性欠账,该还了。

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时代变革,三代农民工,经历新转变

其实,改革开放40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农民工经历了三代人。

第一代农民工,是最早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出去打工的时候都已经中年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第一代农民工多都进入古稀或者耄耋之年,离世的多而健在的已经寥寥无几。

第二代农民工,多数是第一代的子女,如今也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五十岁是一个尴尬的年龄,很多企业不会考虑聘用这个年龄段的人。首先,是工作环境优越工资高的不会用,这一代人所处的年代决定了他们求职的命运,学历普遍不高,能做的只有出大力流大汗的脏活累活,建筑工地,多数是他们的工作场景。同时也到了子女们成家立业的年龄,很多人退出打工的行列,或者给子女们看儿带孙,或者返乡养老。之前,在农村,由于“粮贱伤农”,种地不赚钱,第二代农民工,很多都进城务工,打工比种地收入多。但是,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却因为户口问题、歧视、各种限制,以及城乡贫富差距问题,不得不把孩子和父母留在农村,想返乡就近生活,解决不了就业问题,收入也偏低,落得农民工不能骨肉团聚。导致,他们“城市住不起,农村回不去”,只能在城市夹缝中求生存。就这样,第二代农民工已经老去,快退出历史舞台。活生生的写照,就在眼前。

如今,主流是第三代农民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根本对种地也不感冒,这一代相对学历比较高,他们已经不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安于现状,去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重体力职业,而是选择待遇优厚具有前景的职业。比如:外卖,快递,直播,自媒体等新兴职业。

时代变革下的三代“农民工”,转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身份

时代变革,三代农民工正在经历着蜕变。但是,这是职业的转变,而不是身份的转变。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户籍人口已相应减少。

最近,有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这也是,近年来农民工总量的首次出现下降。

“十三五”时期,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虽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农民工群体,有处于历史性的选择期。比如,山东省的政策,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工返乡回流,参与乡村建设等等。

政策环境改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提升

而且,政策环境改善,反哺农民工群体的呼声之多,农民工权益保障,也不断在改善。今年,5月起,有以下4方面好消息:

1、新的规定明确要求,农民工已实现“月薪制”,按月发放工资。 可以这样的转变,一方面保障了农民工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让农民工兄弟能安心地干活,也保障了工作的进度。

2、农民工,返乡创业将有不同程度的补贴,同时将对有潜力的农民,给予特别的技术扶持。

3、农民工,可享受异地医保报销和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权益。

4、农民工,在城市里发展的机会更多,当然这种是偏向于具有较强技能的新型产业工人。

当下,已经不像第一、第二代农民工所处的年代,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了,底薪更吸引不了年轻的第三代农民工,他们不愿进入制造业的情况也比较突出。从过去解决温饱问题到如今关注“发展”问题。第三代农民工在行业和工作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看工资,而是会同时考虑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多重因素。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地数字化转型,对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倒逼第三代农民工亟需改变,提升职业技能,适应时代需求。比如:像小米的智能工厂。

第三代农民工,生活过的故土,也许更需要。

乡村振兴,已经画出一个赛道。

处在,中美冲突、人口老龄化、房地产泡沫的当下,未富先老已成现实,尤其,80后、85后将不幸成为第一代承受这一代价的第一批人,而90后、00后则将遭到更剧烈的冲击。

年轻人,为了生存、暗无天日地漂泊在大都市,还不如选择上山下乡,闯出另一条出路。

其实,老一辈的农民,也期盼着年轻、有一定技能的新生代农家子弟,能够回村,带来新的改变。农村,才会有希望。

传统农业,种地不赚钱,需要新农人,"职业农民"来改变发展方式,让农业后继有人。

时代变革下的三代“农民工”,转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身份

站在“农业+”的角度考虑,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贯通,要打破认知边界,注重的是产业的叠加与整合,尤其跨界融合,增加附加值,延长消费链。比如:小微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园、家庭农场。

1、小微田园综合体

瞄准小微农户个体、基于小规模农业, 涵盖“微型”“小型”规模的农户与家庭农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 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拓展增收空间。

建立与之相应的“业态模型”, 探索以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各级产业联动的可能性。

进行适度规模和土地形态的土地流转整合, 利用“社区支持型农业”等经营方式, 发展精耕细作、质型导向的农业模式, 建立基于城乡互信的农产品直销、体验休闲、农民直接受益最大化的业态模型。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小微田园综合体”, 作为乡村“农业+”产业的基本空间单元, 其营建模式将对精准助农、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变革下的三代“农民工”,转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身份

2、休闲农业园

进行适度规模和土地形态的土地流转整合,发展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并加载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打造突出自然生态和休闲创意农业的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为精品休闲园区。

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包括: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院、休闲农场、教育农园、市民农场、休闲牧场等模式。

时代变革下的三代“农民工”,转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身份

3、家庭农场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一直是我国的农业传统, 在当前人多地少的国情下, 小农家庭经营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重点应将其转向高层次的家庭经营模式。家庭农场,要紧靠“生态”来做文章,不断地升级改造,植入“社区支持农业、定制农业、认养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等新模式。

从新生代农民工到新农人,以“职业农民”的身份,紧跟政策动向,与时俱进,急于求变,改变农业发展方式,能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从普工到技工,从农民工到新农人......三代农民工随着时代变迁,正在经历新的历史性转变,容易改变的是职业,难以改变的是身份。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农民工   职业   农人   综合体   农户   财经性   农场   乡村   身份   农民   农村   政策   产业   家庭   农业   时代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