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级大市场,“农商旅”综合体,如何打造?四个方面不得不看

近日,有相关的数据统计,7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47亿元,同比增长8.8%,跑赢城镇消费品零售额0.4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足以看出,消费市场在下沉,伴随其后的资本,也会跟着下沉,寻找未知的商业空间。

从今年以来,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消费正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之前,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从九方面提出31条举措,并由商务部牵头建立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尤其在近期,中央层面集中部署推动扩大农村消费,政策举措涵盖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保障就业增加收入等多个方面。

这是因为,农村虽然经历了脱贫攻坚,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但不确定因素太多,尤其像今年,一些区域的农村,洪灾频发,也有返贫的迹象;目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夯实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基础底子,防止规模性返贫。接下来的乡村振兴,还在早期阶段,全面铺开,形式大于实质,只是极少数有条件的农村在推进。另外,经济内循环,不得不靠乡村振兴,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弥补农村多方面的潜在需求。而且,农村、农业、农民还有一些潜在的需求没有满足,抓准了这种满足需求的过程,才是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的一个最主要机会。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未来10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条件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速,在2030年有望达到10万亿元。

还有相关机构预测,据估算,2030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有望达到105724亿元。

一系列数据,告诉我们,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所以,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靠完善、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县域商业体系的支撑点,靠的是乡镇经济的繁荣发展,并且是中国商业的终点。中国城乡消费差异和农民独特的消费习惯,导致长期以来农村零售门店仍是主要消费渠道,传统农村商业供应链亟待改造升级。乡镇经济潜力会不断释放,助力经济内循环,围绕乡镇县城用户物质生活的创业机会将十分广阔。更简洁地说,十亿下沉市场是未来创业的基本盘。

“十四五”时期,把县域作为农村商业的切入点,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还包括乡镇。当前,要适应农村流通、农村消费的实际情况,强化县城中心地位,发挥乡镇的主要节点功能。

10万亿级大市场,“农商旅”综合体,如何打造?四个方面不得不看

乡镇的战略位置,从某种程度上是国家发展的稳定器。

乡镇,也是乡村振兴的最基本单元。

乡镇,是基层政权的执行中心,处在乡村改革的前沿,是一切国家政策的发号施令点。

未来十年,乡镇将会是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心。

如何利用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红利,寻找到新的机遇期呢?

本人认为,要明确城乡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县城+乡镇”的双主体,而非只将乡镇作为单独主体,乡村振兴脱离不了更好的城乡互动、城镇反哺农村的新链路形成。

这样以来,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乡镇就是一个集散地。

不管是“城郊融合型、大型城镇型、工贸带动型”乡镇,还是“农业主导类、生态涵养类”乡镇,不能就商业而做生意,也不能就农业而搞农产品,也不能靠生态单一地搞旅游,这样不会有持续性的盈利,一定要突破边界,融合新场景,培养新动能,要不,将会萎缩乃至消亡。

乡镇,未来将会是乡村的产业中心。不断地优化乡镇的产业培植,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等) 和第三产业 (旅游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产业等) 进行有效的跨界融合,做足附加值,搞活产业链,形成消费链,放大价值链。

当下,大规模资本下沉,引发的“农业投资”、“资本下乡”热潮,还有返乡创业,一定不能偏离“三农”的发展轨道,避免将农民排除于乡村振兴之外,“富了老板,亏了老乡”。

资本下乡、返乡创业,乡镇机遇的根本落脚点,是什么?

本人认为,在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立足“农业”,打破认知边界,注重产业的叠加与整合,推进农村有价值的资源与商业文化相融合,以“农商旅”融合的视角作为抓手,重点突破。

10万亿级大市场,“农商旅”综合体,如何打造?四个方面不得不看

农商旅融合作为抓手的视角,形成农商旅综合体

农商旅融合,即“农业+商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所谓农商旅融合,指的是以田园生态为底色,秉持“生产、生态、生活、生意”同步发展的理念,植入一些微型的田园商业综合体,承接“城市、县城客流与消费+文旅产品、农旅产品”所形成的新市场,并服务于周边一些农村的商业形态。比如:生态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田园野宿、田园冒险、田园印象演艺、农耕体验、研学教育、农产品交易中心等等。

以农商旅融合视角来看,一方面,城市、县城的新用户、新需求在追求个性化及差异化文旅、农旅产品方面,有巨大的市场填补空间,加上农商旅跨界融合的无边界性,使得“农商旅”在业态产品供给层面,需求将更加旺盛,这是一个正在不断扩容的市场;另一方面,乡镇成为城市、县城消费的外延空间与承接转化载体,具体到(短时)休闲度假,除了城市、县城的一些文旅或农旅项目更新供给外,乡镇扮演了重要的产品新供给角色,也就是城乡的文旅或农旅市场供需角色已算发生调换变化,成为产业振兴的支点之一,这样后面也接着人才、文化、生态等振兴。

农商旅综合体,不仅有助于县域商业体系的形成,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设施,而且一肩挑两头,汇集人流量,带来真真切切的现金流,让农产品“飞”出大山,让工业品“走”进农家,畅通城乡双向循环。只要真正落地,还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通生产和消费,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的优质供给,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农商旅综合体,如何才能真正落地?

这里要说明,不是所有的乡镇,都适合搞农商旅综合体,得有一定的条件支撑,还有市场需求。投资开发农商旅综合体,确定选址以后,得前期筹划、策划、规划设计,才能侧重落地。在乡镇,想开发农商旅综合体,做到高效落地,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资源及市场需求,做顶层设计,要有一个跨界融合的方案,布局业态链,形成消费链。

处在乡镇, 从农民利益出发, 紧随市场需求,全面规划产业发展, 做到低碳、绿色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要学会借助于农业、林业、水利、发改、商务、国土、交通、财税等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与政策更好地推动自己项目的开发建设,建立与部门协作和产业融合发展,以达到独自发力与借力使力的多力并举功效。

策划上,追求极致,瞄准优质、可塑性强的资源,寻找特点,包装提升成为卖点,颠覆的创意,建设为爆点,形成品牌。然后,靠品牌来带产业(农林牧副渔)等,一二三产业融合来发展。

规划上,根据市场需求,基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农业规划、组织规划、乡镇治理体系规划,要同步进行,综合现代科技技术的集成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渗透到综合体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里。合理设计消费链和消费场景的营造,全面、科学地植入产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可持续发展。

10万亿级大市场,“农商旅”综合体,如何打造?四个方面不得不看

设计上,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都要融入绿色、生态理念,巧妙把握“自然环境设计、人文环境设计、田园环境设计”,把乡村文明融入到该项目的建筑风貌、建筑布局、大地景观、生态景观营造等方面。缺乏文化内涵的项目业态是不可持续的,没有灵魂的综合体更是难以落地。

综合以上所述,只要考虑周全,采取跨界融合的策划、规划设计手法,农商旅综合体,还是很容易落地。不久将来,山清水秀的乡镇有能力,迎接都市或县城休闲消费的新群体,还能服务好周边农村的多元化需求。

农商旅综合体,会以新业态、新模式,激活底层市场活力,让沉睡的价值资源能够变现,变成农民致富和乡镇发展的源头活水。进一步,释放农民的消费潜力,吸引周边游、轻休闲、微度假群体带来现金流,促进乡镇经济的有效发展,夯实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有效完善,推动我国乡镇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

总之,农商旅综合体,在多重利好下,会是“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的新载体!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综合体   商旅   县城   城乡   农产品   田园   乡镇   乡村   大市场   生态   需求   农村   政策   产业   农业   商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