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十年的大方向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三大路径,分步落实

近日,“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成为热点,大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这次会议,在国内外环境大转变的情况下,首次对“共同富裕”做了详细的阐释。其中,特别引入注意的是“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还有关于“三农”领域的聚焦点,就是“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未来三十年的大方向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三大路径,分步落实

这次会议,风向大转变,资本在瑟瑟发抖,普通老百姓,却皆大欢喜。时代的主旋律转向公平与普惠,秩序与生态共赢。

借由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达起来了,北上广等核心城市发达起来了。新的三十年,带来了新的国家使命——「共同富裕」。

要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就得有可靠的实现路径。眼下,“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这三大路径,不可小觑。

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的时代语境

城乡融合发展,是化解城乡二元化结构壁垒的有效途径,有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整体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科学有序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布局,逐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首先,政策上,要不断地推进和完善。2019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并划定了11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承担5项改革实验任务;一年之后,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在城乡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对各地而言,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这次,又得挑起“共同富裕”的担子了。

未来三十年的大方向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三大路径,分步落实

其次,站位布局要高,切入点要明确。从区域维度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共布局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可以看出,战略布局的意图,未来的要素和资源主要都是往这些区域汇聚,它们将成为中国的高光地带,也将撬动万亿蓝海的新机遇。只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合力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才有希望,释放出强大的动力源,以城带乡,辐射周边延伸区域的农村,优先振兴。另外,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不可忽视,也是关键点。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最后,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要干四件事。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做好这四件事:1、农业现代化;2、乡村建设;3、农民工市民化;4、特色小镇建设。

未来三十年的大方向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三大路径,分步落实

例如:广州市从化区的艾米稻香小镇,就是从闲置农田和小农场发展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片区中的标杆小镇,还是广州发展数字农业的一个样板;

未来三十年的大方向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三大路径,分步落实

中国的长三角区域当下正在展开的乡村未来社区建设,为各种新技术的功能施展提供了真实的社会依托和凭借,极大地推动了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形成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城乡融合平台及运作模式,揭开了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的新序幕。

未来三十年的大方向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三大路径,分步落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力点

当下的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因为,还有5亿之多的农民,生活在农村。

从本质上来说,乡村振兴是中国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深度融合下的共同富裕。

长期以来,农村生活现状较为突出,七座大山难以逾越,比如:人口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问题、婚姻问题、养老问题、大病问题和传统习俗的衰竭问题。这种现状,活生生地摆在面前。

为此,国家从上到下,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将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基础,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农村的发展规律,以历史的、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去考量、去研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提出发展对策,引领乡村振兴全面落地。

本人认为,通过乡村振兴来重建乡村发展的希望,一定要以农民为主体,了解原住民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组织农民让其充分参与和受益,抓准农村、农业、农民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没有满足,抓准了这种满足需求的过程,才是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的一个最主要机会,去解决不合理、不平衡、不充足等问题。

首先,不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基础,还是“美丽乡村”做升级,面子和里子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其次,乡村振兴,能够有效落地,必须选对载体。比如:田园综合体等。

未来三十年的大方向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三大路径,分步落实

最后,乡村振兴,一定要靠“产业升级驱动”,必须立足“农业”来做产业的叠加与整合,以乡村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实现农业要素的重组。比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

农村,只要产业搞活了,农民就有希望了,拓宽了增收渠道,解决了就业问题,农业就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也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早日现实。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点

乡村建设行动,包括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都是做面子上的活,查漏补缺,缺什么、补什么,也不能过度的重复性建设,免得劳民伤财。

乡村振兴到底效果怎么样,我觉得一个指标就是体面,体面的居住、公共服务和人,还有整个乡村的民风体面,乡村治理好,大家到这里就很舒服,面子固然重要。

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农民的多元化需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大跃进、一刀切,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进村庄撤并。农民的生活及就业,住房品质如何,公共服务质量,农民的各种产权及财产性收入,土地增值及增值收益,村集体经济及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都需要考虑进去。要的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做旧如新;需要保护性的建设,采取必要的行动。如果简单排斥农民、破坏乡村形态,甚至发生诸如强制合村并居、农民被上楼等,必然影响农民幸福感,这是对乡村的破坏而非建设,也不是振兴乡村,而是折腾乡村。

其次,要了解、并尊重农村的基本状况,按需求规划设计,开展建设行动。规划引领,建设落地,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结合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基建配套等,做好顶层设计,找对发展方向。必须,多规合一、找准定位,操控全盘,采取跨界融合的思路,给农村发展寻找更多的理由,侧重强落地性。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要解决好水电路气网热等对边自然村落的供应保障,切实保障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交通、水利、仓储、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有效支撑农村现代产业的发展。这样,把规划编制好,把建设落到实处。

最后,要了解,并尊重乡村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农村,自古以来,就有这些特点:明确的领域感,相对模糊的社区边界,多层级的公共空间形态,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的交往空间,与自然的高度融合,稳定的邻里关系,强烈的集体意识等等,必须在其考虑的范围内,来搞建设。不能罔顾自然规律,来破坏农村生态。而且,还要把脉问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需求搞建设,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总之,共同富裕,勾勒的是一个宏伟蓝图,需要15年乃至30年,才能初步实现,不能一蹴而就。这三大路径,能够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发展,如果能够较好的落地,就能有力促使共同富裕的早日现实。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试验区   大方向   体面   中国   城乡   路径   乡村   布局   生态   区域   需求   农民   农村   未来   产业   基础   农业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