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最近网络上开始流行一个词汇“内卷”,被人们经常用来形容激烈但却无用的竞争。就好比校园内卷、饮品行业内卷,虽然激烈但却没起到丝毫作用。然而内卷也并非只存在于一些小商小户身上,在金融行业也正席卷残云,而被迫害得就是的地方就是银行。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具体上来讲,银行也不算最终被害者,银行里的从业者们,才是这场内卷当中的牺牲品。不过是什么引起的行业内卷,又为何在内卷的这条不归路上渐行渐行远呢。只是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其他人都不该成为这场战役中的牺牲者。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一、无效的竞争最为上头

不知道大家在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是否有发现银行大厅里或是室外总是摆放着一些米面油一类的食物,更常见的就是卷纸、洗衣液一类的生活用品。很多人看到后有些不明所以,很多网友纷纷评论称“这是银行干不下去改超市了吗?”

虽然听起来有些好笑,却是银行普遍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一家银行这样做,其他银行全部效仿。弄来这些日常用品等,全都是为了吸引客户,银行的储蓄量上去才能让银行更好地发展下去。储蓄量的上涨势必和这些来存钱的客户们脱离不了关系。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那么在“送礼”这方面就已经发生内卷了吗,答案很显而易见,大家在很多银行都能看见银行在做活动,这就足以证明了。例如在本银行定期存入1万元即可获得一瓶洗衣液,或是定存3年,存入5万元以上可以领取一袋米、一桶油。

虽然物品都不是很起眼,但是很多老人都很热衷于这样的存款方式,于是很多老年人都抱着反正来银行都是要存钱的,利息也不变、对自己没有损失还能白拿一件商品,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在银行里参与活动的人群,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居多。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不过倒也可以理解老人们的想法,毕竟存钱还能领东西的活动的确很诱人。只不过碰上了现在的年轻人,这样的方法就不灵验了。年轻人们在白给的物品上有着极高的防范心理,即便了解银行的这些属性也不敢贸然行事。而最重要的就是年轻人的储蓄能力往往还不如中年人或老年人。

年轻人需要花费的地方太多,衣食住行样样都少不了,光是房租都恨不能占去一半的月收入。如果是女生的话可能会在化妆品、护肤品、香水、背包等花重金手笔,而男生的话有可能在买游戏、买装备或是买手机上面花费更多一些。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现如今的年轻人热爱高质量生活,动不动就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在财力这方面的确不能和已经成熟稳定的人群相比。可即便受众群体只有中年人和老年人也没关系,银行还是每日乐此不疲地做活动,如果看见其他银行也在做类似的活动的话,还有可能把自身的活动力度加大。

只是单单在“看谁送的东西多”这方面比拼,是不是太过于儿戏,也稍显幼稚呢。银行如果只是为了吸引客户才不得不做的这个活动,那么还有情可原。因为其他银行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就产生了攀比的心态,争夺客源,这就是所谓典型的“内卷”事件了。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二、拼的是实力而非体力

不知道人们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有没有刷到过一些银行发布的《挑战最美书记舞》,视频当中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在跳舞,本来只是记录一下,然而其他银行看到后也纷纷模仿起来。这就有点像在抖音刷视频的时候,一段背景音乐可以被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使用。

造成了只要有一首歌火起来,后续的几天就总能听到这首歌出现在各个视频当中。即便再好听的歌也架不住单曲循环几十遍,所以难免会让人心中生厌。这次银行所发布的跳舞视频也没能逃过这个魔咒,各大银行的效仿让人看了发憷,闭上眼睛都能联想起那段舞蹈,和那首背景音乐。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这样的举动和小孩子打架又有什么分别,你打他一下,他打你一下,不痛不痒、周而复始,丝毫没有意义。对比马云、马化腾这些企业家,才能够意识到什么叫“神仙打架”,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的资产也只是每年的进出账而已。

只是银行难道就没有很高的资产吗,其实不然的,那么多储户将钱存进去,银行怎么可能没有资产。他们就好像两个大人的身躯拥有着五岁孩童的智力,让人看得好生尴尬。然而外界的风波刚过去没多久,内部的纷争又开始了。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所有银行好似猎犬一样,嗅到一丝风吹草动就马上开始武装。听说某银行新出了一款产品,引来了很多客流量,于是乎其他银行就像是中了病毒一样,全部变成克隆系统,将所有产品信息全部拷贝过来。听说谁家银行的利息点调高了一些,其他银行也相继照做。

对于银行的这些做法,很多网友曾怀疑,这些银行是不是都参加过特种部队,怎么比军队还整齐划一。虽然只是一个比喻,但是尤为形象,很多银行目前所缺乏的就是自己银行本身的特点,总是想吸取别家银行的经验,却不晓得已经丢失了自家银行的优势。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于是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闭环局势,相当于绕来绕去都没有赶制出新的方案,而是不断借鉴别人的,别人又是从另一个人那里获取来的。开银行是一个需要动脑的事业,并非是体力,东奔西跑、四处打听所得来的并不完全适合自己。自己所研究出来的东西即便被别人学去,可理念终归是自己的。

只要有自己银行的优势、特点,客流量自然而然的就呈上涨趋势,然而所有银行都是一个模样的话,那么客户选择的概率就更广阔了。本来只在两家银行里摇摆不定,至少也有50%的几率可以轮到自己,然而现在有家银行都一模一样,那么概率又会有多少呢。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三、逃离是非之地是年轻人的真实想法

银行真正要比拼的是银行本身的实力,以及对客户的服务和能带来那些利益。如果只是单纯靠体力的话还是不要瞎折腾比较好,以免现有的客户也被其他银行掳去。不过银行之间的内卷如此严重,那么在银行的从业人员会不会被波及呢。

根据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从事者称,自己每天都要加班工作,而且身上还要背负指标,完不成还是要加班。最重要的是从业很多年,但工资迟迟不见涨,然而自己每天还要面临脱发、熬夜、没时间陪伴家人,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在过去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在银行工作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份体面、高收入的工作。在亲朋面前的询问下,说自己是在银行工作会惹来多少人羡慕的目光。然而在现如今,这一份体面的工作,似乎在背地里并不体面。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让人们心生无趣,枯燥的工作也在一点点吞噬人们的精神。

永无休止的工作指标和经常加班的常态,也已经使人们的身体不堪重负。许多在银行上班的年轻人办公桌上总是会放着一本台历,并不是要记录什么事件、会议等,而是在盘算日子,那天可以休息,那天才能辞职。以往人们在上班的时候会想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现如今刚上班就在想什么时候下班。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什么时候可以辞职,对于把银行的竞争关系强加在职员身上的现态,很多银行从业者表示不想在银行工作了。只想快点办理离职,逃离这个地方。银行在最近几年的所作所为似乎越来越过分了,在二维码支付盛行时,就让员工满大街去推销。

在月末的存款大战里,员工们费尽口舌一上午,或许只能拉拢一位客户存款。而没有边境的学习培训、加班宣传,美名其曰是给大家“开小灶”,抓一抓知识点,实际上就是利用员工休息时间做着上班时间的事。工资没见涨,可工作量却三番五次地上调。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银行难道没有想过业务指标无法达到,可能是因为规定的指标数额本身就不合理吗。面对一个无法达到的指标去强迫地下的员工,这就是一种剥削。想要提升指标应该从提升产品做起,而并非一味的强迫员工。毕竟酒香才有人买,一点酒味都没有,哪怕说得天花乱坠也是在做无用功。

结语

银行内卷的怪圈或许一年半载是走不出来了,而内卷的根本原因是出在了银行自身的问题上。对于员工的压迫、剥削,对于产品的不上心、不提高。只是一味的强迫员工去做不可能达到的事,做不出来成绩就加班去做,这就像驴拉磨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往里添加谷物,做完了一批永远有下一批。

银行,一个逐渐走入怪圈的内卷行业

银行的内卷不应该出现在职员身上,银行能够做的有效竞争应该是加强完善自身产品上,提高产品的性质才是赢得客户的最好方式。打仗除了依靠军师的指挥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上战争的士兵,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士兵如何能够打胜仗。所以压迫员工就是在损耗银行自身的利益,银行之所以内卷严重也完全是咎由自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银行   客流量   现如今   怪圈   体面   老年人   存款   身上   年轻人   指标   员工   竞争   客户   行业   财经   工作   产品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