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之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康养加持,或许会另辟蹊径

休闲农业是改革开放以后,乡村旅游大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交相辉映的一项伟大创新,不但开辟了“三农”及相关资源的利用新途径,也开创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脱贫致富新模式,从“观光”、“休闲”到“体验”,发展到3.0阶段了。

休闲农业之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康养加持,或许会另辟蹊径

以至于过去一段时期,资本下乡圈地,一哄而上搞休闲农业,东摘摘,西凑凑,只要能把业态搭建起来,能有人来,就行了。有些,甚至还打着擦边球,在搞地产项目,闷声发大财。就这样,一个行业就带偏了,同质化严重不说,违规使用土地,侵占基本农田,挂羊头卖狗肉,这种现象屡禁不止,迎来的是“一刀切”式的重击。

“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开始,一场行业洗盘,从一哄而上,变成一哄而散,存活下来的休闲农业项目,少之甚少,已成先驱,成为行业学习的标杆。

之所以,会被整治,源头在于土地性质问题,很多违规占用基本农田,开展经营活动,少数涉及地产开发,触碰到红线,不整治你,才怪呢!所以,建设用地指标,成了项目合规落地的关键。

其实,我们从本质上来看,休闲农业,真正的生命力一定是返璞归真。

这样,才能迎合到城乡消费需求的新点位,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需求。

生态的、文化的、健康的极致追求,形成一个大休闲潮流,这种刚需,对休闲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换代升级”,在“十四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将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休闲农业的源头在于“农业”,实现农业要素重组,增加其附加值,放大价值链,形成消费链条,能在地化造血,带来真金白银。无形之中,形成一种桥梁,链接城乡居民来项目地观光、休闲、度假、户外、体验等,有效打破城乡二元体系的经济结构,促使乡村经济、农业产业的不断改革创新。

我个人认为,休闲农业要精准抓住“小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是突破点,才能提升农业的溢价空间。否则,按传统套路来说,还是死翘翘的节奏。

因为,目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着种养殖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典型引领示范不够、产业建设资金不足、产业服务体系跟不上、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

不一定所有地方,都适合搞休闲农业,这样不就乱套了么。要根据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种养习惯等,做到长短结合、种养结合,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形成产业互补、优势互补,同时再考虑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

不过,大的政策环境在改变,尤其是一场还未退去的疫情洗礼,让生态文明价值观占上了主导地位,喜欢乡村的人越来越多。

休闲农业之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康养加持,或许会另辟蹊径

持续加码的政策扶持,让休闲农业重焕生机

年初,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央一号文件体现有关“休闲农业”等重要内容,多次关于开发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等举措,这些利好的信息都将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于休闲度假及社交距离的需求,推动开发近郊本地游、周边游项目的热度持续攀升。休闲农业、田园康养、户外拓展等产品供给也要不断丰富。

三孩政策、“双减”政策落地,让亲子游、农耕研学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这一出发,多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休闲农业足以消化家庭消费的核心群体,以80后、90后为主,对于看重消费品质的年轻父母们来说,亲子游、农耕研学将成为一台加强版“碎钞机”。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促使休闲农业迎来更大的上升空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

土地资源,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之一,不管是农业生产用地,还是建设用地指标,其供给方式的优化创新,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以及未来的发展效益。相关文件,多次提出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民俗展览、创意办公、康养服务、电子商务等符合乡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进行统一盘活利用。而且,一些村集体可以盘活利用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宅基地、房产设施等,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餐饮民宿等集体经济项目。

可以说,休闲农业当前受到的政策、市场“礼遇”算是不错的,因为它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实现县域经济提升的重要形式。

毋庸置疑,休闲农业的创业环境正在好转,寻找更适宜的打造路径,才是关键。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能够看清大势,抓住机遇期的人。

休闲农业之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康养加持,或许会另辟蹊径

休闲农业4.0,寻找更适宜的打造路径

休闲农业,发展到今天,体验式的同质化,消费场景的乏味,难以有更好的吸引力,去勾起消费者花钱的冲动。业态项目停滞不前,互动性不强,难以抓住年轻人的心,特色不亮,诚意不足,持续性盈利就危在旦夕。

休闲农业,换代升级,需要立足“农业+”,做跨界融合,以“小农业”为抓手,聚焦“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以“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为出发点,主打“绿色、有机、生态”路线,走高端市场,提升溢价空间。

丰富业态链条,要打破认知边界,注重产业的叠加与整合,采取跨界融合的策划、规划设计手法,增加附加值,延长消费链,放大价值链。

休闲农业4.0,站在“农业+”的角度出发,“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会是升级换代的主流方向。

休闲农业+康养,也就是“农康旅”,怎么另辟蹊径。

休闲农业之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康养加持,或许会另辟蹊径

休闲农业+康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迎来发展新机遇,市场需求潜力激发,经营模式产品多样化,但仍需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改造、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依靠科技推进转型,推进“农康旅”的高质量发展。

休闲农业与康养,具有很高的关联度,也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其中一种细分趋向。要想策划、规划设计出有自己特色和创意的休闲康养农业,必须根据当地的资源、气候、环境、地理,以及人流、需求等来考虑。

农业产业必须有特色,写好“农业”两个字。休闲农业必须姓农,也就是说一定要有农业特色产业来支撑,围绕特色农业来进行规划设计,以农业产业为主题进行综合开发。

所谓特色,无非就是农耕文明的挖掘利用,让农耕文化升级、耕读文明复兴,耕修、耕乐、耕读、耕禅等泛农业价值被再创造,搭配当地娱乐体验、地域文化体验、地理地貌体验,营造新的消费场景,让生态消费、文化消费、心灵消费等成为趋势。耕读传家,需重新唤起,年轻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需要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价值观念、科学思维及艺术传统,深入地回炉重造。

休闲农业必须有得玩,写好“休闲”两个字。既然要打造成休闲项目,就必须让游人进来后,有得看有得玩,农业的玩,其实更主要的是让游人参与进来,体验、学习农耕文化,采摘瓜果蔬菜,品尝乡土美食,农业生产、手工制作,游逛民俗市集;沉浸式体验,随着90、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一系列年轻人喜欢的新城市业态不断涌现,休闲农业也紧跟起了步伐。

规划设计要考虑康养,写好“休养”两个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特别是久居城里的城市人,平时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太紧张,最希望双休假日能到休闲农业点去散散心,吸吸新鲜空气,调节自己的胃,调整自己的心情,这其实就是养生的要求。就像,秋天的稻花、冬天的麦苗成为令人向往的好风景,让广大市民更好感受农耕文化、田园风光、自然之美。

休闲农业+康养,也是休闲农业4.0的升级方向,在于能否挖掘出东方乡土田园的内蕴与魅力。

休闲农业项目,选址需要有这么几个条件:

一是区位,大城市或者大城市集群周边的乡村有很大的空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城市群、华中城市群五大区域,在自驾两个小时车程范围左右的乡村享有发展的区位优势;

二是资源基础,无论是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或者是物产资源,必须有一定的资源条件作为基础;

三是乡村农文旅融合要打通一二三产的融合和创新,用新的产品、营销、运营、品牌及投资逻辑赋能第一产、赋能乡村,创新土地要素、物产要素及人才要素的价值释放。

搞定选址,得懂得顶层设计,怎么才能有效落地。休闲农业项目能否成功落地,在于能否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合理利用项目所在村落的闲置宅基地,扩充建设用地指标;村集体以“合作社”为载体,将土地、闲置宅基地、基础设施等折算入股,这样不仅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功能的同时,也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也此为基础,对内联动、对外链接,构成辅助农业发展的 “基础设施”,才能实现小农户在此基础上的活跃。

返乡、下乡搞休闲农业,一定要有颗利他的心,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民,不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迟早也竹篮打水一场空,收回成本,更是奢望。没有建设用地指标,一切都是白扯,基础配套服务,都建不起来,还得靠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村集体、合作社等在休闲农业中的分配作用,能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休闲农业,能把特色农产品变礼品、把民房变民宿、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让农民就地卖农金、收租金、挣薪金、分红金、得财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休闲农业,要善于利用农村各项政策的改革红利,盘活了农地资源,才能聚集人气,汇聚人才,带动并激活乡村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形成乡村文化新风尚,亦可改善乡村环境,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有一天就会明白,黄金宝藏隐藏于翻腾的泥土下,真实信号扭曲于杂乱的噪音中。新生意总是伴随着新趋势的变化,用户在哪里,商机就在哪里。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农业   宅基地   集体经济   另辟蹊径   农耕   乡村   集体   生态   农民   特色   农村   政策   产业   项目   文化   财经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