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短板如何加快发展?立足“农业+”,农旅融合,唯有跨界

今年,“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已经过半。从明年开始,我国工业、农业即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起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眼下,我国“大国小农” 的基本农情没有改变,农业短板依旧很突出。因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枯竭,农村“腿短”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严重制约,必须依靠乡村振兴补“短腿”。

传统农业是中华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农村最美的点,我们的根基不能倒,更要放大最美的点,让其发光、发亮。

农业短板如何加快发展?立足“农业+”,农旅融合,唯有跨界

那么,农业短板,如何加快发展?

我个人认为,必须站在“农业+”的角度考虑,细化“大农业与小农业”的落地场景,实现农业要素重组,跨界融合,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搞活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尤其,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还在叠加中,除了各省市乡村振兴局陆续成立、《乡村振兴法》正式实施等,近期,人民银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其中提出“建立健全种业发展融资支持体系、支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增加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研究支持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模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等八个重点领域,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这指向之一是推动解决乡村振兴中的资金、金融支持等问题,这一痼疾的缓解有望得到更多新机会。

纵观目前的环境,乡村振兴在组织机构、法律法规、政策配套等方面已在逐步补充完善中,这个新的战略大局也正徐徐展开。不过,乡村振兴其实也是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对所需投入的资金、资源、人才等,以及推动构建的具体抓手、产业体系等方面,有诸多要求。

其中,农旅融合是可行抓手之一,也是破解农业短板的风向标。

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有助于推动文旅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三产之间的互动效能和产业发展空间。文旅与农业融合,可以引导原产地发展现代化农业,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当地原产地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些融合也丰富了文旅的产品体系,延展消费链条。

而且,农旅融合互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链条延伸、价值链提升等,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的目标,形成以文旅产业为核心的三产服务结构,构建一个区域更具持续发展动力的产业结构。

农业短板如何加快发展?立足“农业+”,农旅融合,唯有跨界

农旅融合,政策不断升级,破局农业短板

农旅融合被重视已有多年,早在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即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农村三产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这些内容在2016年、2017年的一号文件中继续被强调提出。

而2018年的一号文件,除了延续提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外,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被着重强调。这也意味着“农业+旅游”是指向的农旅融合,不是单一领域(产业),也不是单一指标的实现,更在于系统性的在产业跨界融合、新产业体系构建,实现农民、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到了2021年的一号文件,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上国家乡村振兴局随之成立,已将乡村振兴的使命,推至一个更可视、可触、可及的层面。农旅融合在新的顶级战略层面下,被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被创造了更多机遇空间,农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入口之一。

上个月正式实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有多处内容与农旅融合密切相关: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和乡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的发展;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特色化、专业化经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村创业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地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扶持政策,加强指导服务,支持农民、返乡入乡人员在乡村创业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鼓励支持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坚持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有计划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特色村落,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体育产业,推动乡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积极推动智慧广电乡村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这些政策内容中,有几个关键词:乡村特色资源、乡村文化、乡村旅游、三产融合、新产业、农民增收等。可以大致延展理解为,不同乡村的文化、自然生态等特色资源,构成了一定新发展的基底,通过乡村旅游为路径之一,实现旅游一产、二产融合,构建农村新的产业体系,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振兴。

农业短板如何加快发展?立足“农业+”,农旅融合,唯有跨界

农旅融合的关键是,先策划,后规划

农旅融合,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

确定好新项目业态之后,得前期筹划、策划、规划设计,才能成功落地。在农村,想做“农旅融合”项目,还能高效落地,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资源,做好顶层设计,要有一个跨界融合的方案,布局业态链。

处在农村, 需要从农民利益出发, 紧随市场需求,全面规划产业发展, 做到低碳、绿色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立足“农业+”的基础上,对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等) 和第三产业 (旅游业、田园康养、住宿餐饮业、文化产业等) 进行跨界融合。

农业短板如何加快发展?立足“农业+”,农旅融合,唯有跨界

同时,学会借助于农业、林业、水利、发改、商务、国土、交通、财税等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与政策更好地推动自己项目的开发建设,建立与部门协作和产业融合发展,以达到独自发力与借力使力的多力并举功效。

相信,吃透操盘思路,“农旅融合”项目,落地不是难事。这样以来,农村有了产业,农民在地接受培训,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房子有人住,土地有人种,产业有人做,消费也会有人来。

唯有“农旅融合”,农业短板,才会成为过去式。也是,乡村振兴的可行抓手,破解农业短板的风向标之一。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农业   抓手   农产品   乡村   体系   优势   农民   特色   农村   政策   产业   项目   文化   旅游   财经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