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忽悠都去哪了?

大忽悠都去哪了?

昨晚和一位老总电话聊天,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悲凉,因为他的公司必须亏损,且不是市场因素所致……清晨,一曲《时间都去哪了》把我从梦中唤醒,大忽悠都去哪了?讲碳中和,为什么没人给出所有车中的碳排放?

今天,不止一家企业遇到了和这位老总一样的难题,本来车市已经杀到刀刀见骨,有的企业已经被干倒,有的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休克。此间,一群大专家出来指挥行业向电动化转型,给点补贴嘛,弟兄们还能弥补点研发上的亏损。但架不住补贴标准年年变,研发出来的新车还没卖几个月,标准又变了,电动车研发变成了一个填不满的大窟窿,前些年积攒的一点利润就这么一口口被吃光了。如果真的肥了谁也算基了点德,可钱就这么飞了,企业却趴下了,让各家公司一面要研发传统汽车,因为要靠传统汽车挣钱养活弟兄们、要让供应商活下来;另一方面又要掏钱搞电动车研发。本来两面作战已经把“胖子”打得骨瘦如柴了,双积分又来了,电动车卖不够还要花钱买积分……就像一个人,本来已经是皮包骨头的疲惫之躯了,还要去献血,离死还有多远?的确,这些车企都死了,这些工厂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就没有了。

大忽悠都去哪了?

之前那些大忽悠声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将达200万辆”,结果去年只录得130万辆的销量。凭空丢了70万辆,这70万辆的积分也就飞了,以前的积分现在还废了,这不等于是把企业往死里逼呀。当年的大忽悠呢?眼见快把企业忽悠黄了就闭嘴了事了?企业背后可是数以万亿计的国有资产呀!可是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呀!在小小的积分面前却显得那么无足轻重。就在这种形式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还要提高,意味着各家公司的积分压力将比以往更大。今年会有因为积分而导致的亏损企业吗?还是企业为保命而不买积分?再深问一句,双积分跟碳排放有多大关系?如果我们从最俗的角度看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是充分就业前提下的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如果以此为出发点,大忽悠们在忽悠有关部门出台双积分政策的时候,有没有提供政策效应的预评估?今天落到这种局面,有没有做过政策落地后的效应评估?政策落地的结果是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就业,还是给就业增加了风险,甚至是造成了失业?全行业的边际效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有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评估政策了?

大忽悠都去哪了?

按照专家们均衡发展的理想模型预测,全行业发展似乎是没有问题,但市场发展永远不会是均衡的,这是常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各家企业中占比不可能是均衡的,按照均衡发展曲线去要求企业,行业能不出问题吗?就这种问题我曾经问过一位业内的大专家,他的回答是:“总会有些企业倒下的,这很正常,有倒下的还会有发展起来的,比如新势力。”天呐,“很正常”?国有资产就这么“很正常”地快速流失了?那可是共和国几十年积攒下来的资产啊,那可是数以百万计员工赖以生存的饭碗啊!轻松地让一条条产业链上的工人失业了?政策的初衷是什么?就为发展电动车吗?发展电动车的初衷是什么?是在当前的形势下让一些盈利的企业扭赢为亏?甚至是倒下?“新势力”是什么?是发展电动车的主力军吗?他们的销量在市场中能占多少份额?他们是拿着PPT到处“化缘”的企业,这些企业至今没有一家盈利的,10个“新势力”加到一起也比不上一家传统车企,因为传统车企能够自食其力,能够为国家纳税。以国有资产的灭失和不计其数产业工人的下岗为代价,去喂养这些不着边际的公司?如果造车“新势力”有自我造血机能、有独立存活能力,那么这些公司真可谓行业的新势力,他们的出现能够对产业发展提供加分效应,如果是靠打倒传统汽车企业让这些“新势力”苟延残喘,最终产业能够获得的是什么?如此政策效应的后果谁能承担?在此严峻的形势面前,大忽悠们都去哪了?

大忽悠都去哪了?

有大忽悠称,只有电动化才能实现智能化。我想问问,今天的智能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智能化是电动车的专利吗?所谓的车道保持、跟车等辅助驾驶系统、自动泊车系统、双手放开方向盘车辆自动上下立交桥……这些技术早在10几年前就有了,今天的智能驾驶技术的确对道路的适应范围更宽了些,但这些技术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都是传统车企发明出来的吗?难道智能化是电动车带来的?且双积分政策对推动智能化方面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吗?大忽悠们能出来解释一下吗?

双积分政策的目标是什么?发展电动车吗?电动汽车发展的战略目的是什么?环保?石油替代?从减碳的角度讲,纯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并不小于燃油车,不过是排放转移而已,而且还增加了一个新的污染源——电池污染。电池污染处理是全世界的难题,搞不好就是个贻害子孙的祸国殃民工程。值得一提的是,环保部专家团队历时3年的研究已经证明,汽车不是主要污染源。在事实面前,大忽悠们还以环保的名义污名化燃油汽车,合适吗?尤其那些吃着汽车饭长大的大忽悠们。某专家在国内著名会议上发言称,他们在实验室中做的实验证明,现在的电动车比燃油车的碳排放更小。小编弱弱地问一句,能公开实验流程、实验条件和试验标准吗?也让业界有个学习的范本。另外,实验室结论能等同于实际应用的结果吗?为发展电动车而以莫须有的罪名污名化燃油车,大忽悠们是不是突破哪条底线了?

大忽悠都去哪了?

国家政策是不是应该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如果说是为了降低国家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那么给产业提出更低的单车油耗指标就好了,或者着眼于国家的能源资源禀赋,去寻找可代替石油的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何必以打倒一个产业为代价呢?电动化就中国能源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吗?如果一个产品自身的安全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如自燃问题),如果一个产品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冬天在东北、西北无法启动,夏天南方暴雨不能充电,一泡水整车就报废),我们让百姓花自己的血汗钱去买这种东西?还得搭上国家的巨额补贴。如果大忽悠们想增加社会矛盾、增加国家财政负担,这样确实能够做到。的确,随着未来的科技进步,现在电动车产品上的痛点问题都能解决,但现在呢?让更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变得更加不安全吗?如果以这么沉重的代价真的能够带来了减排效应也算拿西瓜换来了芝麻。难道大忽悠们忽悠出来的双积分政策就是要达这种目的?大忽悠们为什么一个个都坐传统动力汽车?嘴里却骂着燃油车,看着由此才来的社会矛盾隐患,心里很美吧?

与燃油供应系统相比,电力供应系统非常脆弱,一个点的问题都可能影响一个面,甚至造成区域性停电,在自然灾害面前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不及燃油供应系统的时候,强力推动电动车的普及,其结果是什么?一旦因为失去电力供应导致车辆充不上电,对社会意味着什么?如果国家电网增加几千万辆电动车的用电量,我国是不是要新增发电站?发电站是不是要增加排放?增加电站的成本是多少?再有是配套系统问题,小区建设的时候是按照一定的电压和电流强度铺设的电线,大量电动车进入小区,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小区电网的超负荷,就是火灾隐患。脱离国情谈汽车技术,意义何在?大忽悠们是不懂这个道理吗?还是想着把中国工业忽悠瘸了再出来卖拐吗?

大忽悠都去哪了?

有业界人士呼吁,彻底查清我国汽车“从生到死”全过程的碳排放,摸清到底哪条技术路线的汽车碳排放最小,确定全行业的发展方向,然后将汽车碳排放纳入国家碳交易平台,将汽车产业引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双积分制度不应成为脱离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另类,而应成为推动国家降低碳排放大战略中的支撑体系,应该成为促进中国工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支撑体系。引用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在完成“六稳六保”任务十分艰难的大背景下,大忽悠们把产业忽悠到这个份上,你们真可以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一笔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销量   新能源   电动车   燃油   新势力   效应   积分   传统   政策   专家   国家   汽车   行业   财经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