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积极父母,育乐观孩子,陪伴健康成长

做积极父母,育乐观孩子,陪伴健康成长。

一、周末专场答疑:

1、从读幼儿园开始就不写作业,说不愿意写,不是不会,曾被罚蹲教室门口写作业,现在已经读二年级?

1)孩子不写作业原因:不会写、写得慢,特别是被家长用不正确的方式教育,对孩子造成了不好感觉和记忆,比如说“孩子不写作业,就降到读幼儿园去”,在身份层面打击孩子,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2)真诚跟孩子道歉:过往做得不对的地方、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3)多去鼓励,相信孩子一切有可能;

4)游戏化方式育儿:拿表作业后就表扬——作业神速、积分制,改写之前作业不好的画面与感受;

5)家长要不断充电,坚持听直播,增加自己知识厚度,增强日后陪伴孩子的能力。

6)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教育孩子的过程度中不要随意走神,要跟当下链接,去看见孩子、关注到孩子的需要。

2、金钱奖励孩子有两面性,长期用对孩子教育没有好处,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适当使用,建议从物质奖励转化为精神奖励,由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表达欣赏、及时鼓励。

3、孩子15岁,三年级有3个月经常性地洗手,休学一年,恐惧上学,疫情上网课跟父亲发生冲突,广州三九医院确诊重度抑郁,现在自己想去补习,有时坚持不下去?

1)疫情对很多孩子影响很大,不懂家庭教育的家庭对孩子影响更大;

2)全面评估全家的相处模式,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特别是想办法让爸爸有改变;

3)爱学习的人,即使再艰难也要坚持做下去,把欢笑带给老公,自己做得更好,影响老公来学习;

4)孩子是孩子,问题是问题,问题只是暂时的,要看到孩子还有许多优势;

5)孩子想补课,接纳孩子行为,鼓励孩子慢一点,给足孩子接纳与爱;

6)放下对孩子学习的期待,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建议就近找心理老师介入帮助。

4、高三孩子没有学习目标,优点很多,期末520多分?

1)跟孩子去谈自己的梦想,早作规划;

2)动力不足很多时候能力不足,学习上赋能,向牛人学习;

3)一招吃遍天下,把学到的技能吃深吃透,充分持续去做,及时鼓励、及时肯定,让孩子拿到成就感;

4)把自己学到东西跟孩子去探讨交流,家长跟孩子一起作同学。

5、大女儿15岁,小女儿11岁,大女儿总是说“不想活,活不活都无所谓”,经常有咬人的行为,喜欢用手机看日本负能量的小说,排斥跟家长交流?

1)妈妈需要多花时间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不要轻易去评价孩子,给孩子贴负性标签;

2)孩子看书很快乐,多去鼓励孩子,建立好的关系之后,再引导孩子多看好书;

3)孩子咬人,一可能是求关注(给足爱与安全感),二可能是不懂得如何去表达(教会孩子懂得表达),三是内在能量太足(做啊腭动作),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去面对处理;

4)《人间失格》《十宗罪》类书建议不要看。

6、上次连麦后,家长按直播间学到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孩子现在挺好的,想问自己有失眠、慢性胃病、神经衰弱问题?

1)失眠是困扰当代人的最大现代病之一;

2)放下对孩子学习焦虑的担心,真正做到去相信孩子;

3)说话做事不要跑神,少想事,建立注意力通道,只跟当下链接。

7、妈妈天天看直播,影响到孩子连麦老师,希望对自己学习不要这么焦虑?

对孩子:

1)先共情,孩子更在乎跟家长的关系,而不是成绩;

2)通过提问题,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及目标,找到需要提升的地方?

3)做到学习规划与计划,做到后进行自我积极暗示;

4)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结构化,融入“打点”技术,把问题去攻下来,并进行刻意练习;

5)对于之前遗忘的知识,可以统统找出来,使用联想记忆、知识织网、刻意练习去融会贯通,得以掌握。

对妈妈:

1)成功的学习需要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持续的努力,同时更需要减少干扰;

2)妈妈需要减少对孩子的干扰,孩子做到了去鼓励,寻找好的教育资源,去相信孩子;

3)坚持学习,当情绪来了及时“握手大拇指”,转移情绪流向。

二、感悟与实践

1、与人交往,需要提高人际关系敏感度,内心向善、眼里有他人,口中话带蜜。当我们发自肺腑去接受一个人时,内在的感情才会真实流露,爱从接受开始。如果不喜欢,就无须委屈,做到远离不伤害就好。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遇到孩子做一些无关原则的不当行为,有时看破,不一定要说破,或者用幽默或搞笑的方式去表达。

3、连麦时很多家长说话跳跃,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不能专注跟每个问题去链接,有很强的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的心与,急于求成;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系统问题,老师给到的只是关键招术,“病去如抽丝”,这需要家长坚持灵活智慧去做,不要想着一下子就能改变,用望远镜去看待“暂时有问题的孩子”,用放大镜去看到孩子的优势,相信相信的力量。

做积极父母,育乐观孩子,陪伴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孩子   作业   疫情   焦虑   干扰   安全感   乐观   家长   父母   目标   妈妈   老师   动力   方式   建议   链接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