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坚持有毅力?家长一定要知道这件事


如何让孩子坚持有毅力?家长一定要知道这件事


01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毅力坚强?


当孩子和家长说,我要去学钢琴,学画画,打乒乓球、打篮球、学舞蹈,学跆拳道等兴趣班时候,家长会怎么回应呢?通常家长就会和孩子约法三章,要孩子认真考虑,是自己要学的,既然选择了,报名交钱了,做人要懂得坚持,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有意志力。


这些话听起来非常有道理,而且是大道理,家长对孩子做出要求似乎是没有什么错,但是其实这是不具体的。


大家想一想,我们一个成人的身体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毅力坚强?


第一就是这个目标是我想要的,渴望很久非得达到不可的短期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过程中任何的波折或辛苦,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第二是我的身体要允许。我的身体允许我在拼搏的过程当中有足够的体力支撑,我不会觉得好累,累到想放弃。如果体力不足,我们很快就会放弃了。没有能量,我们怎么坚持?从成人的身上,我们都是如此的反应,孩子不也是一样吗?



02

什么情况下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活动?


所以,当孩子说:“爸爸妈妈,我要去上什么兴趣班,我们班上所有的人都去了,你让我去吧!”


身为家长的我们就要很明白:12岁以下的孩子(小学阶段),在感统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孩子去学习任何东西都叫做探索。我们要允许孩子在前期很短的时间内探索得到结果,然后再重新选择,而不是一做选择就不能后悔。


允许孩子在探索期内短时间去玩一玩,感受一下那是什么东西。时间到了,你还要继续吗?还是要停?还是要换?必须要给12岁以下孩子一个让他体验、探索,然后重新选择的机会。


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说我还要继续,看来这件事是他感兴趣的,而且重点是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成就感,这个成就感可以支持孩子直到到达想要追求的目标。到这个阶段,我们再来谈所谓的坚持和毅力。


当孩子决定还要继续下去时,我们可以客观地分析孩子目前的时间、课业、体力、其他的兴趣,以及家庭活动安排的情况。现在想学的这一件事情会占据的时间,可能要牺牲什么,或者是更累一点。我们仔细想一想,再感受一段时间,在平常例行性、规律在做的事情都兼顾的情况之下,再加上这个兴趣班或这个活动,是不是可以全部都维持很稳定的进步?


如果可以,这一件事绝对是孩子可以做成的事,而且绝对是可以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事情。这一段时间适应下来,孩子不打退堂鼓,还要继续,那我们就无条件地支持他。那表示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以及我们对他的互动模式之下,孩子在做这件事情中得到了成就感,而且过程中孩子没有变得面黄肌瘦、含胸驼背、没有变得急躁、烦躁、做事马虎,所有的品质都维持在正常的标准之上,甚至更好。那就表示这件事帮了我们的孩子,孩子在使用身体、使用时间上面变得更有效率、更科学、更合理。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个活动,要支持他。


03

毅力是约定来的吗?

如果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半途而废了,第一个要想到的是他没有从中得到成就感。父母不能简单粗暴地跟孩子回应:我们不是约好了吗?我已经帮你缴钱了,不能中途停止。这是错的。


孩子会半途而废,通常真的就是一试再试,至少试了三次,都没有成功,求助无门,只好说我不去。这也显示出每天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太粗枝大叶,孩子中间遇到挫折,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及时伸出一只手拉他一把,到最后孩子放弃了。


过程中,他的自信心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他还要考虑怎么样来给我们搪塞一些理由或原因,让我们不要把他骂得太惨,允许他半途而废。为了准备最后的这个交代,脑细胞都死了好多。


因此,当孩子不能再坚持的时候,不要先急着训话,不要急着跟孩子说约法三章的事情,不要急着和他讲大道理。我们立刻要知道他中间经历过好多次挫折,求助无门。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帮助孩子练感统。不练感统,孩子的身体应付新的学习是应付不过来的。不管它是动态的,静态的,不管它在你眼中叫做游戏,还是记忆、课业。这就是一种学习,孩子的身体就是应付不来,所以一定要练感统,


孩子上兴趣班半途而废,第二个要想到的是孩子累了。每到星期六、日要上课时,他想赖床,他爬不起来,宁可睡觉,不想去上课。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努力做到要坚持,要说话算话,不能半途而废,一直在勉强自己,到这时候已经勉强不下去了。累了,身体会垮,父母在过程中一点都没发觉,这说明父母的感统不好,孩子已经累到不行,还要让他到悬崖边,推他一把,逼他跳下去,这多危险。


如果孩子累了,我们发现他睡觉睡得晚了,走路垂头丧气的,很多的事情开始慢慢地变得不感兴趣,开始退缩逃避,马上要给孩子补能量。


【爱】是能够创造当下生命某种美好的一种力量。父母要有爱人的能力,关注孩子睡眠时间和睡眠品质,让他开心地睡;用心煮孩子喜欢吃的食物,让他开心地吃。一定要运动,保护能量均衡运行。那能够一举两得的就是做感统游戏。一方面可以长脑袋,一方面又可以让孩子吃得更好,睡得更好,长得更快。


如果把孩子养到面黄肌瘦,一点肌肉都没有,但是又显得精力旺盛,家长们要开始紧张,这说明孩子的能量已经耗费太多,身体累很久了,一直不知道停或者是被强迫不能停,导致身体的内分泌失调,呈现亢奋状态。吃很多,睡不着,正常的孩子慢慢就变得很亢奋。


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要有坚强的毅力坚持下去时,经过验证,孩子在使用身体、时间上变得更有效率、更科学、更合理,我们绝对要支持孩子。如果中途出现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我们要允许孩子停止或转换成别的兴趣、科目、活动或者休息。


一个生命要成长的四大要素,营养、睡眠、爱和尊重、足量针对性的感统训练,这四个条件都足,他自然会对感兴趣的事多次尝试、不怕挫败,最后就可以得到成就感,当然就会主动愿意坚持,毅力就是这么自然而然产生,而且可以一辈子存在。


如果缺少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再怎么逼也是逼不来的。如果孩子不懂得拒绝,勉强久了还是会崩溃的,容易把孩子的健康搞垮。


所以这件事情很重要,毅力不是约定来的,而是要有很好的感统状态,有足够的能量。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孩子的感统,不要一味地强求,一味地讲道理。


THE END


01 该图片由Mari Kanezaki在Pixabay上发布


本文为惠心原创,转载时请注明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约法   家长   半途而废   成就感   毅力   能量   兴趣   父母   事情   身体   条件   过程   目标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