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如何形成的?


安全感是如何形成的?


“我的孩子特别爱哭,很粘我,她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跟你在一起我很没有安全感。”

“在这个公司里,我的工作能力太弱,我太没有安全感了……”


一提到“安全感”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几乎已经成为全民词汇了。那安全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1岁半的小月第一次来测评的时候,测评师看她一眼她就会哭很久。小月妈妈焦虑地说:“小月只让我一个人带,这可怎么办啊?对谁都没有安全感。谁也不让带,只会粘着我!”经过测评师耿老师耐心地讲解之后,她明白了,原来是因为小月触觉敏感,另外还有很多敏感期没有发展到位,能力不足,就造成很多的不会、不敢,也就对什么都没有安全感了。


幼幼感统一开班,小月就来上课了。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她会哭很多次,滑滑梯时,自己不敢上台阶,总让妈妈抱,而妈妈就只护着她让她自己上,因为高处是悬空的,所以她害怕,就会哭;设备上闯关、被动设备上的摇晃、旋转等,小月没有经验,又由于重力感不足,爬高下低时四肢特别僵硬,身子不敢动弹,她一慌张,就会哭;追跑游戏时小曦的通路不足,膝关节无法灵活调动,跑不动、追不上妈妈也会哭。


经过一段时间的感统训练后,小月自己可以单独上台阶去滑滑梯,因为她掌握到原来可以爬上去,还可以扶稳栏杆走上去,这样都是不会摔跤的,她的胆子就越来越大,哭的也很少了;她在设备上闯关时,通过不断地参与老师为她设计的阶梯式的一系列活动,从刚开始只敢在低稳设备上探索,到反复练习敢摇晃的设备和高稳的设备上闯关,身体的成功的感觉经验告诉小月的心:我是可以的、笃定的、安全的……这时候她的安全感就在慢慢地形成。


我们常常关注到的“安全感”大多属于一种心理情感,但是身体的安全感是情感安全感的基础,也就是说心理的基础在生理之上,如果一个人生理的感觉接收架构正常的话,行为反应就适切、有安全感;过度或不足,就是敏感或迟钝,可能就没有安全感。


小月刚开始是因为触觉敏感,再加上很多敏感期都没有发展到位,能力很弱。能力弱的身体在各个环境下都没有安全感,会慌乱,对于小月这么小的宝宝来说,她就只会哭。经过训练之后,她的感觉经验慢慢变得丰富了,她对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能掌握与控制,越来越有安全感。


比如说她慢慢感知到这个环境是充满爱与尊重的,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专利设备闯关时只需要自己抓牢就可以爬到自己想要爬到的最高处;自己的手臂越来越有力气,还可以手抓设备把自己悬吊起来自豪地给妈妈看……身体自信有安全感了,那么接下来的人际关系互动能力、语言表达、专注力等高层次的认知学习能力才能够开始发展,才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安全感。


我有一个朋友,今年三十岁有余了,记得小时候,我们时常在一起玩耍,她9岁时与父母开始分房睡,到了晚上的时候,她不敢一个人睡自己的房间,因为她只有一个哥哥,所以总是邀请我们这些小伙伴晚上去她家陪她。


她结婚以后,老公外出工作,老公不在家的时候她还是请求好朋友小住她家陪她……从这两年开始,她开始断断续续地梦到一些死去的邻居或亲人,连白天也不敢单独待在家,说自己特别没有安全感,总是出现幻听,听到哭声、突然的大声响,让她特别害怕、焦虑、心乱。她也恳求她老公不要再工作了,就在家陪她,哪里也不要去……


如果低层次的感觉处理不正常,就会感到身忙心乱,乱七八糟,高层次的认知发展就出不来。我这个朋友从最初的触觉敏感,也就是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加以调整,常常有莫名紧张、恐慌的情绪,渐渐变成了一种惯性神经反应,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就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因果推理能力差,慢慢影响到了心理,变得紧张、害怕、担心、焦虑,心悸,非常没有安全感。


所以一个人要想有很强的安全感,那么他就一定要有丰富的感觉经验,而丰富的感觉经验来源于针对性足量的感觉统合训练,这样对各种事物才能具备一定的因果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未知的事物才不会有压力,也就不会焦虑,没有安全感了。

文章来源于惠心千爱智慧河南省管理处 ,作者白娇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安全感   小月   滑梯   触觉   焦虑   生理   事物   敏感   害怕   身体   能力   妈妈   感觉   经验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