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剑刚:论拍马屁

文/管剑刚

拍马屁一词起源甚早,但确切年代无从查考。它本是古代生活于西北部少数民族的一种交往礼俗。双方见了面,互相拍一拍对方的马屁股,赞美一句“好马”。当初尽管属于礼俗,却也还能实事求是,一般只是见了对方的马确属好马时才这么说。这如同其他任何好东西流行久了以后要变味一样,后来的人见到对方的马,为了讨对方欢喜,不管马是不是真的是好马,都要连拍带说一声“好马”,尤其是见了王公贵人,根本不加分辨,一见就拍马屁股说“好马”。到了这种地步,拍马屁的意思已经完全脱离了它的本义,倘使最初使用者活到这个时候,他一定会为拍马屁与谄媚奉承是一个意思而目瞪口呆。

管剑刚:论拍马屁

若按照当今泛文化论者的说法,拍马屁也算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不断被发扬光大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这种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比如,相声里说的,领导开会要求同志们提意见,有人这样提:我给领导提个意见,你不能再这样干工作了,你得注意身体,把身体累垮了,会给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像这样的提意见,就是对拍马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拍马屁曾经是追求仕途通达的基本功。也就是说,作为公门中人,你得会在上司面前说好听话,上司有一个主意,你得立马跟进说好,说这主意是一般人想不出来的,只有像您这样英明的人才想得出来。即使那主意是一个馊主意,你也得夸好。若你还剩余一点良心,那也得夸,然后再拐弯抹角地说出那个主意需要充实的意见,以让上司觉得主意还是他拿的,跟你没关系。但后面的好事就肯定跟你发生关系了。

管剑刚:论拍马屁

拍马屁也是讨长辈欢心的一门技术。贾府里最有权威者当属贾母,能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就掌握了贾府里的话语权。所以贾府里的人无论是谁,都在找机会,没有机会甚至创造机会也要拍贾母的马屁,拍得贾母乐呵呵的。王熙凤最精通这门技术,当属于拍马屁高级人才,所以她就做了贾府里的总管。

圣人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说好听话的人一般不会是一个仁者,可见儒家是不赞成拍马屁的。因此,后世儒生出身的官员都讲究以礼事君,并且将儒家忠君爱国的观念传达给帝王,希望帝王能听进逆耳的忠言,斥逐拍马屁的小人。但是多数帝王明知其非却不能改。

诸葛亮规劝刘禅汲取后汉灭亡的教训,要“亲贤臣,远小人”。小人就是善于拍马屁者,总是顺着君主的意思说好听话,然后干祸国殃民的勾当。刘禅道理都明白,但实际却做不到,以至于国家很快就遭受了倾覆的命运。明知拍马屁之非却仍愿意挨拍的,最典型的例子当属电视剧表现的乾隆皇帝了。他知道和珅是大奸,但仍愿意被和珅拍。因为被拍马屁的感觉太爽了。

管剑刚:论拍马屁

古代有一则笑话,充分显示了古人拍马屁水平之高。这则笑话说:一秀才命尽,去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献《屁颂》一篇曰:“高耸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弗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大喜,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

这则笑话不仅反映了古人拍马屁水平之高,还能看出拍马屁的超级效果。众所周知,阎王是铁面无私的裁判,什么招都不吃,可居然受不了拍马屁,一拍就给人增加十年阳寿,无上的操行,居然毁于一篇《屁颂》。

拍马屁的目的是捞好处,马屁拍好了总能得点好处,最次的结果也是可以避免坏处。在儒学为主流意识的古代,也真有一些人按儒家的学说立身处世,满脑袋忠君爱国思想,也不管君主稀罕不稀罕你忠。忠君的表现一般就是实话实说,君主有了过失就指出并陈明这种过失有可能造成的损害。这样的处世哲学,在专制社会里是决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孙权的孙子孙皓当了吴国的皇帝以后,专杀直言大臣,对不善于拍马屁的忠贞直言之士先记恨在心,然后找个适当的机会杀掉。杀掉不拍马屁的人,成了吴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管剑刚:论拍马屁

拍马屁与其说是一门技术,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在多数情况下不可以量化操作,什么情况下能拍不能拍,拍的力度大小,拍的部位边际如何划分等,都需有独特的构思如搞艺术创作一样来完成,否则,拍出的结果极有可能会令人追悔莫及。

晋武帝与一将军论事,将军据理力争。散骑常侍郑某以为拍皇帝马屁的机会到了,于是当即向皇帝进言,说将军敢与天子这样说话,实属大不敬,应将他治罪。这位郑常侍实在是不长眼,他就没有瞧出来皇帝是想给众人表演一下自己是个能听取“忠谠之言”的明君,没想这一拍拍在了马蹄子上,哪还会有好果子吃?结果是皇帝斥责他是“越职妄奏”,立刻被免去了官职。

拍马屁首先算是一门技术,它有基本的技法需要掌握;但它更像是一门艺术,如书法和绘画一样,需下功夫持之以恒地练习方能熟练。当然,这还不能保证无拍而不胜,因为还有一个主要条件未能满足,那就是你或多或少还有一点良知,而良知是影响提高拍马屁水平的根本原因。倘若你能把良知掏出来喂了什么动物吃掉,那你的拍马屁艺术就一定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但这并不能保证你拍到的利益会长久不衰,因为从历史上看,尽管不拍马屁的人被贬斥或被杀掉的不少,而拍马屁的人最终往往也死得很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儒家   忠君爱国   礼俗   吴国   阎王   君主   马屁   良知   帝王   上司   小人   主意   皇帝   机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