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感自己传统文化的原因

文/管剑刚

作家林文月当年在日本访问期间曾与日本作家曾野绫子对谈。其时,林文月刚刚完成《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正在着手翻译另一部日本古典文学《枕草子》,这自然就成了征询意见的话题。林文月起初猜测,这样的话题,一定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可没想到的是,曾野凌子的话令她大感意外。曾野凌子说:“我是现代人,管他什么古典文学,那和我没有关系。”同时,她又引用了一位日本汉学家的话,以证明并不是每个日本人都喜欢他们的古典文学。

反感自己传统文化的原因

不喜欢古典文学的人,哪个国家都有,但作为一个作家,这样的情况还是少见。当然作家可以不喜欢,但对于本民族的古典文学名著在外人提起时,一般还不会有这样强烈的反感情绪,即便有这种情绪,也会掩饰一下,不会显得好像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深仇大恨似的,而曾野凌子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民族文化有着“深仇大恨”的人。

刚看到这种现象时,颇不理解,后来看到曾野凌子的经历,算是明白了。

反感自己传统文化的原因

曾野凌子毕业于日本著名的天主教大学。别的不用了解,就这大学教育的经历,就足以解释她“仇恨”本国古典文学的原因了。天主教大学,纯粹的、标准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格格不入。数年的浇灌,将家庭中积累的那一点点传统的东西洗了个干干净净。所以,一提起本国的古典就“竟然是冷漠的,甚至相当抗拒的”。

因此,她不屑于本国的文化遗产,倒是对西方的情有独钟,其时正在着手撰写《耶稣传》,为撰写此书,远赴耶路撒冷,克服重重困难。这是因为心里有了耶稣,所以再大的困难也不是困难了。

反感自己传统文化的原因

这令我想起蔡元培先生的一段话。蔡元培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演说词中说:

学者言进化高级为各具我性,次则各具个性。能保我性,则所得于外国之思想、言论、学术,吸收而消化之,尽为“我”之一部,而不为其所同化。否则,留德者为国内增加几辈德人,留法者、留英者,为国内增加几辈英人、法人。夫世界上能增加此几辈有学问、有德行之德人、英人、法人,宁不甚善?无如失其我性为可惜也。……所望后之留学者,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勿为彼所同化。学业修毕,更遍游数邦,以尽吸收其优点,且发达我特性也。

反感自己传统文化的原因

当年有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外国的文化教育以后,如蔡元培先生所说,被外国“同化”了,像日人曾野凌子一样,觉得本国的文化愚昧落后,心生嫌弃之情。其实,文化落后正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改造创新的机会,有些人却选择了离开现场,但有更多的人是吸收消化了外国文化的优秀部分,使之成为“我”之一部分,抓住这个机会,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才智,成为一个时代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如鲁迅、胡适之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源氏物语   耶路撒冷   胡适   天主教   数年   耶稣   深仇大恨   日本   其时   古典文学   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反感   困难   作家   外国   原因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