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剑刚:一长掩盖了另一长

文/管剑刚

提起郑板桥,立马就令人想起他那尽是人间疾苦声的竹子,和乱石铺街体的六分半书,很少能令人想到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诗词不用说,那时的大画家,大书法家,有几个不是兼诗人的?而在其他方面能兼的就不是太多,而郑板桥除了诗书画,还有其他许多人们不了解的能耐,比如,写得一手好散文。

管剑刚:一长掩盖了另一长

郑板桥的散文那写得是太美了。乾隆十二年,郑板桥出任乡试考官,公事之余,写了一篇《板桥偶记》,记述与太太饶氏相识的经过。通篇行文流畅生动,写景如在目前,写人物活灵活现,当年板桥有奇遇之喜,后人读之令人生奇文之叹,一般的书画家是不可能写出如此之文的,乃至散文家都不一定能写出如此生动之篇章。郑板桥所写家书,绝大部分都是好散文,读之令人生百读不厌之感。

除却文章,再说经史之造诣。郑板桥反对死记硬背古人的东西,但他自己能背诵四书五经,并且说,不该忘记的东西不能忘记。这样的文化修养,今人有能比的吗?朋友不仅在诗词方面向他请教,还在词语典故及史实方面向他请教。他在解释某个疑义时广征博引,你都想象不出他是怎么从汗牛充栋的书籍里将同类的语句归类记忆的,而这些记忆与他的书画艺术和做官都没有什么关系。

管剑刚:一长掩盖了另一长

正因为多读书勤思考,郑板桥才与其他的书画家有所不同。他纠正了当时文化界的许多偏见。众所周知,古人有一句话说:匆匆不及作草。时至今日,仍有搞书法的人还理解为太匆忙来不及写草书。其实,郑板桥当年就已经纠正了这种流传已久的说法。郑氏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太匆忙,来不及打草稿,就提笔直接写信了。

郑板桥为画名掩盖了文名。而王安石却是为官名掩盖了书名。

王安石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很少见,也许有人见过,但我确实没看见过。但这不妨碍他也是一名书法家的认定。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这样记述,苏东坡看到了王安石写在墙壁上的《金陵怀古词》,忍不住赞叹说,真是个老狐狸精啊。这称赞的是王安石的词写得好。而南宋的另一大家米芾对人说,王安石的书法特别像五代的杨凝式。董其昌接着说道:苏之词,米之书,横绝于古,独不敢傲介甫,此公若不作宰相,岂至掩其长耶?

管剑刚:一长掩盖了另一长

再往前数,还有晋代的谢灵运。提起谢灵运,就会想到他是山水诗派的开山者,极少有人会想到,他的字也写得非常出色。后人在欣赏了他的诗帖后曾这样评价:今观此卷,始知元气在天壤间,代不乏人。但艺有专兼,流传有显晦耳。岂谢公以佳诗雅韻,掩其书名耶?

谢灵运以其诗名掩盖了书法之名,王安石以政治家之名掩盖了他在诗词和书法艺术上的成就,郑板桥之画名掩盖了文名。自古及今,被一长掩盖了另一长的人当不在少数。其实,掩盖与否,对于已逝去的人本身没有什么重要性可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在世间有没有一长或几长。

(原载2020年9月1日《牛城晚报》)


相关阅读:

书画杂言:如今已无文人画

书画杂言:写字是需要天赋的

书画杂言:画画儿的要写好字

书画杂言:南朝的碑哪去了(原创首发)

书画杂言:大家也有这毛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米芾   奇文   板桥   乾隆   文名   后人   书名   画家   匆忙   古人   书法   书画   诗词   生动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