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剑刚:论做清官

文/管剑刚

清官的意思人们都明白,是指只领朝廷俸禄不贪不义之财的官员。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指只领工资,不贪污受贿的官员。在制度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做清官容易,做贪官难。反之,制度设计漏洞太多,那做清官就成了一件十分艰难的事。

管剑刚:论做清官

南北朝时期的裴侠是一位非常清廉的地方官,生活十分俭朴。有一次,他与几位郡守一同去拜见周文帝。周文帝让裴侠独自站在一边,对其他几位郡守说:“裴侠清廉坚贞,为天下第一。你们之中有谁和他一样的,可以同他站在一起。”诸位郡守都默不作声。因此,裴侠得了一个“独立使君”的称号。

独立使君这个称号可以看成是一种赞美,但独立一词难免会令人联想到孤立。因为大家都在这边站着,而只有你一个人站在另一边,连一个交头接耳的动作都不能做,这分明是一个很典型的孤立的象嘛。孤立就是少数。在一个人群里你是一个少数,在一种潮流里你不顺流漂浮,那你的处境就会有些不妙,行进艰难且不说,严重的是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管剑刚:论做清官

南朝的丹徒县令沈赞之为官清廉,不给任何一个官员送礼。因此,毁谤的言论就一天天灌进了上级领导的耳朵里,于是他就“顺理成章”地被作为腐败分子抓了起来。他要求见天子一面。天子问道:“你还有什么要陈述的?”沈赞之说:“臣获罪是因为清廉没有钱奉承要人。”天子问:“要人是谁?”沈赞之在朝堂上四面一指说:“诸位大臣都是。”天子还算是个明白人,知道沈赞之是无罪的,就让他回到了丹徒继续做县令。这次遭遇,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大家都成了坏蛋的时候,你一个人做好人,那你就是坏蛋。沈赞之算是幸运的,碰上了天子一时清楚,所以才还了他一个清白。倘若天子一时糊涂,那他肯定就成了反腐的成果之一。其实,沈赞之这样的人并不是不明白清廉的风险,相反,他们很清楚。因为这些人都是有良知的人,有良知的人清廉是为了使自己得到心安,并没有想着营造好名声,只有大贪才有心给自己树立清廉的形象。所以,当他再次回到丹徒县衙的时候,才会对迎接他的下属开玩笑说:“我这次重新回来,应当用人肝代替米才行啊。不然的话,清廉的名声是树立不起来的。”话是这样说,但他做不到。

沈赞之一类人的遭遇,表明了清廉风险很大。这就迫使一些有良心的官员开动脑筋,琢磨出了一套既清廉又安全的做官艺术。

管剑刚:论做清官

北宋的杜衍曾经这样说:“做官,第一位的是要清廉。但不要求人知道。一同做官的人不清廉的多,你若清廉,必定会招致他们的毁谤。上级领导不清楚又不加调查,你的清廉行为就正好为你招来灾祸。想做清官你就默默地去做,问心无愧就行了。”

人们闲谈时往往会说,贪官多,清官少,历史上的清官也就扳着指头能数过来的那几个。我以为,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贪官是多,特别是当监管机制不完善时更是如此。但清官也不能算太少。因为真正的清官都是按杜衍设计的行为模式生存的,他们不求人知,但求心安,没有留下清廉之名,所以我们就误以为历史长河中就那么几个。真正的清官与真正的隐士有些类似,真正的隐士是没有名的。

管剑刚:论做清官

当然,与贪官的数量比起来,清官是少了些。不过,清官不怕少,怕就怕清官遭鞅,贪官自在,从而引发人们转变其是非观念,混淆其是非标准,认为清官是无能,贪官是有本事。若整个社会都这样认为,那就有些不妙了。

2010年9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清官   灌进   郡守   使君   县令   清廉   隐士   心安   要人   不妙   贪官   孤立   天子   官员   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