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瑞芳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

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第三层次特聘教授、历史文化学院王瑞芳教授在《人民日报》2021年8月2日第9版(学术版)发表题为《加强水利工程遗存保护和新中国水利史研究》专题文章。

文章指出:水运连着国运。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深刻理解治水对文明兴盛、国家兴衰和民生福祉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的治水史尤其是新中国水利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水利事业的基本功能是除害兴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与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优先解决民生水利问题。历史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加强新中国水利史研究,需要做好水利工程遗存和水利工程遗物的发现、勘察和保护工作,实施有效的分级分类保护措施。重要的水利工程遗存可以改造修建为专门的水利博物馆,落实保护单位及其职责。把这些遗存保护好,可以让子孙后代从一个侧面了解新中国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做好新中国水利史研究工作,除了实地考察水利工程遗存之外,还应对全国水利工程遗存进行系统调查登记,并将其中具有历史价值的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加以有效保护,更好保留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历史记忆。

版面编辑:路珂滢

责任编辑:刘倩

来源: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人民日报   除害兴利   历史文化   教授   河南大学   学院   国运   农田水利   遗存   水利工程   新中国   中华民族   民生   水利   历史   王瑞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