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纲:发我所思

[作者简介:李智纲,1940年出生于河北威县。1960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62年转学天津美术学院,1966年毕业。师承著名花鸟画家李鹤筹、孙其峰等。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书法家、散文作家。]


李智纲:发我所思

​我自幼喜欢绘画,虽然历经坎坷,终于走上了我的理想之路。能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我有幸!几十年过去,我为自己想做的事而献身,在付出中享受着快乐。1960年,我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一个农家子弟能进入名牌大学,我也曾激动过,可这并非我的选择。阴差阳错,当年美院只招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的我却无缘进美院之门,我心里不平衡。回首往事,南大两年的文科生涯,为我以后的绘画事业奠定了雄厚的文化基础,史学、哲学等文化知识,国学水平的拓宽,包括读书的良好习惯,一般艺术院校是没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的。名校的高端学术氛围,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受用终生。

1962年,我的愿望得到南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校方对人才的关爱,使我顺利转学天津美术学院。

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促使我更加勤奋、刻苦,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休闲的时候。画家除了动笔,还要随时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处处用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绘画本来就是苦差事,要有苦行僧的精神,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磨炼过程。我赞赏李可染的苦学精神,宁愿多下笨功夫,没有捷径可走。中国画笔墨技法的锤炼,更需要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缓行,还要不断地总结提高。撕画,是画家经常做的事。看不过眼了,那是认识提高了,勇敢地否定自我,才能打造一个新的自我。在这方面,我毫不吝惜。

在学习传统、苦练基本功的阶段,我对前辈名家,不分门派,兼收并蓄,学其长、避其短,为我所用,有所选择,包括自己的老师,都有自身的局限。尊重名人,不崇拜名人,艺术无偶像。下笨功夫,不是下死功夫,学会分析研究,这就显示其文化素质水平了。基本功的高低,直接影响创作水平,没有好的手段,就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即使眼上去了,手跟不上,也是枉然。“强其骨”,我画花鸟画,强调线条的力度和表现力,这是中国画的明显特质。用好线,必须具备良好书法功底。小时候只知写大字,不觉中也练了手,练了线。书画本同源,没有书法的硬功夫,画中用线必然达不到高度。我赞赏以书法入画法,也赞赏书法家有画功。我比较看中画家的字,用笔丰富、灵活、多变,在临摹碑帖时,也考虑如何用到画上,把用笔用线打造得更加经典。线是用情感写出来的,写出韵味、写出境界。一只毛笔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心胸,即书如其人,画如其人。

李智纲:发我所思

基本功的锤炼,是为创作所用;学习传统,是为了走出传统,自立门户。如何打造自我,开创未来,只有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看谁能去撷取。当我进入创作阶段时,才深感文化素养的重要。当初,我曾为学习文科时间过长、未能在绘画上多下功夫而感到遗憾。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创作实践中的体会,我的文化知识不是多了,而是还远远不够。文学艺术本来就是一体的,没有文化滋养的艺术,必定是浅薄的。中国画主要特质是其人文精神,历来绘画大家都是大学问家,古人更看重自身的文化修养。所以,我始终坚持读书、绘画同样下功夫,而且文学创作也是我的画外功。读书不能功利性太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滋养。除绘画理论书籍外,史学、哲学、杂文、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我都下过功夫。在读书中丰富知识,开阔胸怀,愉悦身心,报刊、新闻、国家大事,处处关心,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知识没有多余的。我坚持散文创作,是发胸中之逸气,是真情的流露,不为出名,不为当作家。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是互补的。

太行山,是我的生活基地。我画太行丹柿,是我对太行山的情感投入所得。我画柿子是画太行之魂,画太行山之纯朴、博大、雄浑,走出传统折枝花卉的局限,以气胜。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讴歌生活,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绘画作品,是我的创造,自然会走出前人,区别于今人,是我进入创作阶段的第一步。

对于传统题材,我先后到江南看桂、写竹,南京无锡赏梅,洪湖观荷,探索前人绘画源头,用自己的视野和情感,在画传统题材时,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李智纲:发我所思

上世纪80年代末,我远上云南采风,开拓我的创作领域,我的创作随之有了新的飞跃。一品红、仙人掌等系列作品问世,都源于云南所得。热带花卉的壮观、雄健、气势、神采,令我这北方土生土长的作者眼界大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生态的诱人魅力,深深感动了我,创作欲望油然而生。有了真情与实感,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动力。画前人没有表现过的新题材,没有成法可依,也没有名人诗词文章的影响,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探索,需要更多的投入。发自内心的冲动,还要靠自信与执著,敢于走自己的路。一品红,是其自身的魅力征服了我。色彩红火炽烈、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又具有木本花卉的高大气势,为什么少有人去表现它呢?我要做这个少数。我以传统中国红色之单纯、浓烈,表现一品红之靓丽风采。它具有牡丹之秀美,去其脂粉气,如梅之风骨,雄健大方,一品红是我心中的“群芳之冠”、“花中之王”。

仙人掌、虎刺梅等系列热带沙漠植物,其貌不扬,粗犷、野性、浑身刺儿,有扎手之嫌,常人远之。我感受其雄浑大气,心胸坦荡,不求于人,不媚于人的独立性格,在恶劣环境下,繁衍生息,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生命力。美,存在于内在精神和品格,化腐朽为神奇,是艺术家的天职,美与丑是相对的,“树直无姿,石怪有态”,美在于艺术家去发现,去创造,在常人的视野之外,寻求自己的审美焦点,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我喜欢原生态,赞美野生花卉之纯朴、大方、自然、随意,其无人呵护之独立精神,顽强的生命力,都为我的绘画事业以鼓舞和力量。我同情那些外粗内美的无名之花,用我的手和心让那些被埋没的美亮出来闪光。

我信守“寂寞之道”,无条件地献身艺术事业。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从艺,不赶潮流,不追时风,不慕虚名。没有尊贵的头衔,没有走上成功的平台,没有醒目的奖杯,没有耀眼的光环,平平淡淡、忙忙碌碌走过每一天。所幸,绘画是个体劳动,心血和汗水不会白流,一生的努力,会从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一个画家的成功,最终还要用作品说话。作品是客观的,水平高低,只有一个标准,不以名气、地位、财富而改变。画家的作品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画是给人看的,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奉献社会,是画家的责任和义务。七十岁做一次总结,五十余年的从艺生涯,是非、成败,尽在作品中体现。结集成册,已成过去,着眼未来,是为下一本画册铺垫。

2010年10月10日

庚寅年9月初3于北京借石斋

原载《一品问道》



相关阅读:

李智纲:八十述怀

砚边随想(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太行山   南开大学   太行   品红   中国画   基本功   所思   前人   画家   花卉   大自然   功夫   传统   知识   作品   文化   李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