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忽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会怎样?《被忽视的孩子》——书评

父母忽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会怎样?《被忽视的孩子》——书评

在各类自我成长和心灵修行的方法中,有一个共通的“觉察”法则。

觉察,可以理解成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找出它们来自何处,学习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出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我成长,借此修复自己童年的创伤,特别是很多妈妈在有了孩子后,曾经的创伤在养育过程中一一呈现出来,严重干扰正常育儿。

不管是出于对成长的渴望还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这些妈妈们开始迈向了觉醒的道路。

在所有的童年创伤中,有一种非常隐形的伤害很容易被忽视,它不像暴力那么显眼,但它的影响程度却不低于暴力。

它就是“情感忽视”,父母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视。

与情感情绪相关的书籍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情商》,针对孩子情商培养也有一系列书籍,如《如何培养高情商孩子》。

但这些书籍都没谈到,情感忽视到底会对孩子造成哪些深远的影响?

还好,已经有书开始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了,就像我要分享的这本书《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

书里讲了:

作者例举了12种对孩子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看完我们会发现,这些父母可能就是我们的父母或者身边的普通父母,他们大部分是非常好的父母,一心为孩子着想,却无意识地把有害的相处模式传递给自己的儿女。

作者例举这些类型,目的不是指责父母,而是让我们了解这么一个事实,在了解的基础上再去做改变。

毕竟父母忽视孩子的情感,最大的可能是沿袭了他们父母的养育模式,所以,到底去怪谁呢?

也许你会好奇,到底什么样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情感忽视?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温妮科特的话可以解释这一点:

“抚养一个孩子成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若缺少这种必要的情感链接,孩子也许会成功,但会感觉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见。”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说下情感忽视的人的常见特征,就一目了然了:

1、空虚感

2、反依赖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4、对自己毫无同情,对他人满怀同情

5、负罪感、羞耻感:我到底怎么了

6、自责,对自己生气

7、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觉得如果别人了解自己,就不会喜欢自己

8、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

9、自我约束能力差

10、述情障碍: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不足

这十点可以用来检测自己是否曾经被情感忽视过,如果没有,那恭喜你,可以不用看这本书了,如果发现自己身上有5点以上符合这些特征,那么,强烈建议看看这本书。

了解了情感忽视的人特征,接下来,就是解决具体的问题。

作者在给出建议之前,贴心地总结出我们在改变的时候会遇到的三个常见障碍:

1、错误的期望

比如以为改变是直线进行的,接受不了途中的退步和挫折,一旦没按计划进行就想放弃。

2、逃避

做不熟悉或困难的事时,很容易产生逃避心理。

3、不适感

这是因为改变后的新状态,与原先的状态不一样,会让人产生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会带来不安全感,让人不舒服。

在克服这三个障碍后,就可以正式开启改变之旅了。

《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一书中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是:

先照顾好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学习关爱自己、提高自我的约束能力、学习自我安慰、对自己有同情心。

这四点做好后再针对情感忽视的10个特征做相应改变。

作者花了很多篇幅来写为什么要先照顾好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因为这是情感忽视的人最大的特点,他们的情感因为从小被父母忽视,以至于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认为自己不重要,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后面。

这点我特别有感触,我内心就有强烈的不配得感,把自己看得很轻,相应地,所谓的稳定性的自我在我身上也是不存在的。

试想下,一个从小被情感忽视、没被父母真正看见过的孩子,哪有机会形成“自我”呢?

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首要目的:帮助情感忽视的成人更好的自愈,成人自己活好了,才有可能更好地抚养孩子。

“水满则溢”,爱也一样。

这本书对我还有个非常大的帮助。

我习惯自责,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好多时候,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也忍不住自责。

之前,我觉得这也是“心理自恋”的一种表现,幻想自己能控制外界事物,当控制不住时,以为责任在于自己。

但本书中另有解释:习惯自责,也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造成的。

因为情感忽视的父母,他们的言行给孩子一个信息“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是不对的,是错的”,孩子没有分辨能力,自然接受了此观点,在碰到让自己感觉不舒服或负面情绪时,第一反应是自责。

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电脑系统,那么童年时期就是编写程序的阶段,编写者是父母,我们长大后多半时刻是按照这个编写好的程序在运转。

童年被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也忽视自己的情绪和感觉。

情感忽视是错误的养育方式,这是肯定的。

作者说:如果犯错了,唯一能做的是汲取教训,除此之外都是浪费精力。

是的,非常认同,好比不小心踩到狗屎时,生气自责抱怨都没用,立马洗洗,少臭一秒是一秒。

再次感谢乔尼丝.韦布的《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真是本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情绪   父母   孩子   目的   创伤   自责   情商   书评   成人   童年   特征   需求   自我   模式   情感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