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会对孩子造成情感忽视?——《被忽视的孩子》读书笔记

哪些行为会对孩子造成情感忽视?——《被忽视的孩子》读书笔记

我们知道,孩子的情感需求若得不到满足,长大后会有一系列负面影响。

那么,到底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对孩子造成情感忽视呢?

《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一书中详细列举了12种会对孩子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

看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熟悉的身影,不管看到的是父母还是自己,先不要去抱怨或者自责,这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这个模式让后走出来。

以下是具体的12种父母类型:

1、自恋型父母

这类父母最大的特点是看起来自视甚高,但内心脆弱无比,他们爱记仇,爱推卸责任,只要事情不如所愿,就怒火中烧,当然也不接受自己也会犯错。

在对待孩子时,希望孩子成为完美的化身,最低要求是不能让自己丢脸。

从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部分,孩子的需求由自己说了算,如果孩子的意愿与自己不一样,那就是孩子自私。

在多子女家庭中,特别容易偏心,宠爱那个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冷落那个不让自己满意的孩子。

不管是被偏爱还是被讨厌的孩子,他们基本都被困在父母的评价里,很难看清自我。

2、专制型父母

跟自恋父母有些类似,当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会认为孩子是自私的,但他们不是要求孩子表现完美,而是要绝对服从自己,他们对孩子有很多要求,既固执又死板。

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有需求是个错误,这个错误会让父母生气。

孩子只会怪罪自己有需求,不会去怪罪父母的不讲理,孩子基本被判处一生的自责和对自己的愤怒,尤其是在犯错时,会严厉惩罚自己。

3、放纵型父母

放纵型父母不喜欢说不,害怕冲突,不给孩子制定任何规则和限制。

父母这样做,部分是出于自私不想管孩子,部分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做权威父母。

被放纵养大的孩子,学不会管理自己的冲动,行事只受本能控制,他们也得不到父母的反馈,认识不到自己的各种特点,更学不会自我负责,父母对他们而言是透明的。

4、离异或丧偶型父母

离异或丧偶本身不会伤害孩子,伤害孩子的是父母的忽视。

比如离异父母中一方对另一方心有怨恨,因而经常把借由孩子犯错的机会来攻击对方,根本不关注孩子本身的感受。

再比如丧偶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动机,以为孩子不知道是最好的,不让孩子知道真相,没给孩子充分的接受和道别时间,也没给孩子机会释放自己的悲伤,这一切都被省略了,情感是不会因为忽略而自动消失的,它们潜藏在心底。

5、成瘾型父母

这边指的不是那种因为成瘾而没办法正常生活的父母,而是平时一切正常,偶尔才上瘾的,比如一喝酒就耍酒疯的父母。

这类父母给孩子的伤害在于,不稳定,孩子没办法准确预测父母的行为,内心充斥着不可预测和不安,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会上瘾。

孩子成年后会一直焦虑,担心和隐隐感到不安,总是等待事情出错。

6、抑郁型父母

这类父母总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似乎生活中没什么值得开心的事。

他们总是忽视孩子表现好的行为,根本没有精力来关注,孩子表现不好的部分倒是能得到些许关注。

孩子收到的信息是,自己必须表现完美,以免父母更不开心。

这样的孩子不敢冒险闯荡、不敢犯错,也不敢允许自己是不完美的人,更认识不到自身是有价值的。

7、工作狂型父母

工作狂的信条是工作至上,孩子从他们身上得到的信息是,自己的情感和需要不太重要,这会损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工作狂父母不会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就和胜利,这又会给孩子传达孩子的成就不值得一提的信息,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自我价值低、低自尊、自责会迅速累积起来变成抑郁。

8、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

当孩子在一个亲人有严重疾病的家庭中长大时,通常给予健康孩子的照顾是大打折扣的,他们不能完全做自己,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他们常常被内疚感折磨。

父母通常对健康孩子的要求是别惹麻烦,因为他们的精力耗尽了他们甚至指望孩子来无私帮助他们,把健康孩子当成一个成熟的大人,孩子可能像个大人,但等到青春期就会崩溃。

还记得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吗?

家里有个重病的姐姐,爸爸的精力基本都放在姐姐身上,她渴望父爱而不得,长大后极度渴望亲密关系也不得。

9、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

这类父母简称ap父母,不是所有ap父母都会忽视孩子的情感,分辨点在于是否支持孩子。

健康的ap父母支持他们的孩子想要实现的事业。

不健康的ap父母向孩子施压,强迫孩子达成家长的期望。

不健康的ap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未来,不关心孩子的感受和天性。

10、反社会型父母

这里不是指犯罪分子,是拥有正常生活的普通人。

反社会型父母的特点是没有内疚感,因为没有内疚感,也没有同情心,对他们而言,其他人的感觉是无意义的。因为他们没有与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

他们还善于假装成“受害者”,用扮弱来控制和攻击孩子。

反社会父母有个共同点:抚养一个孩子与其他一切事业没啥两样,都是关于权力和控制的。

11、把孩子当成父母

父母因为各种原因,迫使孩子提早成为成人,虽然他们的身体还是孩子。

这样的孩子本质上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到青春期有更高的叛逆风险,长大后可能成长为责任心过度却不了解自己的感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该在乎什么的人。

12、“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要孩子健康地成长,只是爱他是不够的。

父母要想能够与他们的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他自己必须是一个认识并理解大部分情绪的人。

他要会细心观察,才能看到他的孩子在成长中什么能做和什么不能做。

要真正了解他的孩子,他必须有意愿也有能力投入努力和精力。任何用意良好的父母如果缺乏以上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在情感上忽视孩子。

以上就是书中列举的12种父母类型。

好多情感忽视的父母,并不是单一的哪种类型,而是好多种类型的混合体,每个父母的忽视程度也不一样。

情感忽视还有个特点是会自我传播,即被情感忽视的孩子,为人父母后也容易忽视孩子的情感。

不过,人的特点在于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若想斩断这条循环的链接,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推荐《被忽视的孩子:如何修复被忽视的童年》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孩子   情感   松子   工作狂   自责   自私   童年   精力   成就   父母   需求   自我   能力   完美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