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面对孩子,不否认真相——《夏娃的觉醒》

诚实面对孩子,不否认真相——《夏娃的觉醒》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这话是黑柳彻子说的,《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该书描写的是一副充满爱和尊重的教育氛围,在爱和尊重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看、能听、能分辨真伪,因为这是人的本能。

现实中,还有很多孩子,他们的成长环境没有爱、没有尊重,更多的是谎言和伪善,这样的环境只会带给孩子创伤。

《夏娃的觉醒》讲的就是儿童早期的创伤对成年后的各种影响,有些人用生病来体现,有些人内心充满报复和仇恨心理,有些人一辈子受制于有害的行为模式,还有些人不惜自我毁灭或毁灭他人。

内心有创伤的成人,在对待下一代时,会精确复制曾经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自己从小被暴力对待,也会暴力对待孩子。

若要摆脱创伤的影响,唯一的方式是,深入童年,找到创伤的根源,让自己从各种有害的模式中摆脱出来,但“思维障碍”会阻碍成人去诚实面对自己的童年。

这本书的作者是爱丽丝.米勒,德国心理学家,毕生研究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对成年生活的影响。

爱丽丝.米勒所说的创伤主要是指成人施加在孩子身上的伤害,如行为暴力、语言暴力、缺乏照料、极端忽视、责备打骂、恐吓、诱骗、惩罚、权力滥用、伪善、心理羞辱、控制孩子意志、以孩子的痛苦为乐等这些不尊重孩子、不顾孩子的痛苦、不在意孩子感受的行为。

这些伤害很多是无意识的行为,成人本身也是受害者,只因缺乏觉醒,无法意识但自己在伤害孩子,还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比如我们熟悉的“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

爱丽丝.米勒把这些教育行为通通称为“黑色教育”,其本质是伪善和制造恐惧,施加伤害的成人主要是家庭养育者和学校教育者,但以养育者(多半是父母)为主,因为很多伤害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的。

卢旺达的孩子自出生后,妈妈会把他们背在背上哺育很长一段时间,这本应是孩子的天堂,但他们很早就开始接受如厕训练,训练方式是打,只要婴儿把排泄物弄脏妈妈的背,就会被打,时间一长,婴儿形成条件反射,想排泄时,因为怕打就哭,妈妈根据哭声做出反应,将孩子放下如厕。之后也用打的方式,教孩子保持安静。

2000年,EMIDA组织在卢旺达做了份暴力调查问卷,在2000名参与问卷的孩子中,只有20名没挨过打。

爱丽丝.米勒认为,对孩子越早施以暴力,学习来的效果越持久,越无法被意识所控制。这些孩子表面安静实则卑躬屈膝,内心压抑着强烈的攻击欲,当时机来临时,心中野兽般的暴戾便被释放出来。

她认为,造成卢旺达大屠杀的因素里,这种严格的服从训练也占一席之地。

心灵若在生命成长之初遭受折磨,孩子的内心会产生一股毁灭的冲动。

也有一些孩子,虽然一样遭受折磨,一样有创伤,但并没有选择毁灭他人,这是因为在孩子身边有过喜爱自己的人,生命得到过温暖,这样的人被爱丽丝.米勒称为“协助见证者”。

身体有病时,我们会去看医生。

心理有病,同样需要治疗。

内心有创伤的人,更需要治疗,治疗的方式是,深入童年,找到创伤的根源,直面真相,哪怕这个真相很扎心,很不愿承认,但这就是事实,承认事实会给人巨大的力量

因为可以免于自我斗争,不用再耗费精力来欺骗自己,潜意识里那些被压抑和否定的感受可以被看见,不用隐藏。

治愈的路就在这,但愿意走的人很少。

《夏娃的觉醒》一书中,花了很多篇幅来描述成人不愿深入挖掘自己的童年,这些不愿探究自己童年,不肯面对自己真实感受的人分布在各个领域,包括医疗、心理咨询、监狱、宗教教育、传记作家等。

他们习惯用药物、逃避责任、训练、控制、忘记创伤等方式来替代深入童年。

不敢深入童年,除了缺乏专业知识、掩盖恐惧,还因存在“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的产生是幼时面对伤害,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恐惧的一种模式,形象点说,是孩子为了应对恶劣环境而幻想出来的梦境,对于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来说,相较于接受父母会伤害自己的事实,他们宁愿相信父母伤害自己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是自己不够好。

这个幻想可以让孩子不那么痛苦,但幻想终究是幻想,它与现实是不符的,成年后,若凡事认为是自己不对、自己应该负全部责任的话,会活得很痛苦。

思维障碍的存在,也会让成人失去感同身受的能力,他们没办法感受到孩子的痛苦,会不自觉沿袭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然后也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

一旦愿意深入童年,愿意去找到创伤的根源,愿意去承认否认的事实,愿意去面对内心的恐惧,也就有了治愈的可能。

此时,根本不再需要所谓的道德观、原谅、劝诫、正面情绪、冥想、放松、唤醒正面情绪,因为事实就是最大的力量之源。

痛苦消除后,恢复爱的能力的成人,不会去重复曾经的遭遇,更不会去复制父母的行为,有能力给孩子“爱的教育”。

爱丽丝.米勒认为,即便物质缺乏,只要孩子未遭受伪善、虐待、体罚、心理羞辱等伤害,性格便不会有缺陷。

再简单点说,只要父母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恐惧和其他情绪,不转嫁到孩子身上,就不会伤害到孩子。

看完《夏娃的觉醒》这本书,我意识到自己做过并还在做伤害孩子的行为,心理不免内疚自责,但爱丽丝.米勒说:

“如果你打过小孩耳光,别绝望,是因为在很小时你就经历过这痛苦,行为是自动发生的,如果你了悟了这点并愿意承认,是可以弥补的,但请别说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

是的,重要的是弥补和诚实地面对孩子

不需要否认事实真相,允许视恶为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卢旺达   爱丽丝   米勒   孩子   伪善   夏娃   创伤   诚实   暴力   真相   成人   童年   内心   事实   痛苦   父母   方式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