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特点——有理解,则有爱:《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笔记


小学生思维特点——有理解,则有爱:《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笔记

Pino dangelico ​​​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哪些?

——理解了孩子的思维,会对他们更有耐心的。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大约7-11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守恒

关于守恒,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当把水从一个细长的杯子倒进一个碗里时,水变少了吗?

大部分学龄前的孩子还不能理解守恒,会认为水变少了。

而当孩子的思维理解了守恒原则后,会说,水是一样多的。

他们会发现,倒进碗里的水虽然变矮了,但也变宽了。而且,把水重新倒回杯子后,水的多少没变。


这个思考过程可不简单,包括去中心化和可逆性。

去中心化是指能集中考虑问题的几个方面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仅考虑一个方面。

可逆性,是指通过一些列步骤思考,然后在心理上将方向颠倒并回到起点这样的能力。


理解守恒原则,是很了不起的,是孩子获得运算能力的前提

也就是说,孩子能做出数学题了,因为在解数学题时,需要同时考虑多个条件,并且能从结果往回推。能用一个主要故事情节和几个次要故事情节来讲述连贯的故事。

能在画画时,注意到近、中、远等空间安排和表现透视。

(讲连贯故事和画画透视,要到9-11岁左右才具备的能力。)


2、分类

对分类级别很清楚,能同时注意三个关系。

比如,把班级同学先按男女分类,再按身高分类。

在数学题里也常有类似的题目,比如,一群动物里,有几只鸟,几只兔,兔子里又有几只白,几只黑?

因为对分类的掌握,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喜欢收藏,包括集邮、石头、瓶盖、卡片等。

他们喜欢把这些东西分类,并且随意调整。


3、序列

能按照长短、大小、轻重等方式,对事物进行排序。

比如,把小棍子从短到长,从细到粗依次排列。

这种排序除了体现在具体事物上,还体现在思想上。

比如通过观察棍子a比棍子b长,棍子b比棍子c长,推理出棍子a比棍子c长。


4、空间推理

体现在对方向和地图的理解。


方向:

五六岁的孩子,当被问到他人左右或右边的物体时,他们的回答通常是错的,因为他们采用自己的框架。

到了七八岁时,他们就能用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方向,这个能力叫心理旋转。

到了8-10岁时,当向他们问路时,他们能很清楚地用前后左右这些方位词来表达。


地图:

在儿童中期,也就是大约7-11岁期间,儿童能逐渐看懂地图、画出地图,并且在地图方向和所代表的空间不匹配时,也没有困难。

而在更早阶段,如学龄前,因为空间能力欠缺,是还没办法完全做到的。

以上几点就是皮亚杰认为的具体运算思维的大概特点。


还有几点要补充说明:


1、孩子的思维不是突然转变到新的阶段,而是逐步发展的。

年龄也只是个大概参考范围,不同孩子之间,会有差距。


2、如“具体运算思维”这个名称所示,儿童只有在处理他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具体信息时,他们才能以有组织、有逻辑的方式思考。

他们的心理运算在抽象思维方面更差一些。

比如,推理棍子a比棍子 c长的例子,是因为棍子 就放在眼前,如果换成假定性的任务,就有比较大的困难,如问“小明比小红高,小红比小花高,那么谁最高?”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大脑发育与外部世界丰富而多样的经验相结合。

不同的文化和上学经历会影响孩子的具体运算思维。

像一些没被家长送去上学的孩子,可能要到11岁甚至更大,才能理解守恒,而在学校的孩子,因为经常有这方面的练习,会更容易就掌握。


此外,孩子本身的生活经验也会影响他们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经常看到家长平均分配食物的孩子,能更早理解守恒。

有机会参与买卖东西或者自己拿钱买东西的孩子,计算能力表现会更好。


作为家长,我个人从中得到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方位词   连贯   思维   儿童   棍子   能用   小学生   青少年   婴儿   事物   家长   方向   阶段   能力   孩子   心理   地图   笔记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