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吗?

孩子抑郁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吗?

文|橙子妈妈。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01

我们常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发了这句话,收到一条留言:

“对于这句话我一直有着深深的质疑,我有个长辈人非常好,先死儿子,又丧偶,疾病缠身几十年,貌似没有一刻是顺的,难道这也是最好的安排吗?”


这让我想起,在和我沟通的不少妈妈中,也有类似的困惑:




是的,真的很难做到。


从一般维度去定义以上境遇,显然不是“最好”,相反,甚至可以被归为绝望。但是当下的任何状态,任何呈现,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抑郁了,休学了,这些已经发生了,想要回到想象中的完美状态,已经不可能了。它是无数个过往走到现在的结果呈现,正是这个不好的结果,不被期待的结果的出现,让我们警醒,让我们可以暂时停下脚步,去看看过去的路。


这个“最好”的安排,是我们得以获得一个机会去及时止损,重新解构,自我革新,这些在“风平浪静”时是不可能主动去颠覆的。


比如,经由厌学,以往的一些问题被暴露了,这得以让我们思考过去的教养方式,从现在开始调整,甚至清零,重新定义,在未来更长远的学习道路上,孩子能够走得更稳健。


比如,经由抑郁,整个家庭得以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思考彼此的互动模式,他们因此更加了解彼此,更加团结,一些被隐藏的问题被公开并得到解决,家庭系统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个“最好”的安排,是接纳现在,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是给予生命的蝶变一个更好的机会。

02


钟华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是在央视推出的六集系列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的第一集:少年已知愁滋味。


一年前,她曾出现在3位人大附中00后拍摄的纪录片《灯光之下》中:


青春期正常情绪波动OR抑郁?这个纪实短片里可以找到答案(点击阅读)


和1年前相比,钟华瘦了,漂亮了,人也精神了很多。她乐观、开朗,正在街头做针对抑郁症病耻感的社会调查,这是她在高三毕业前选择的社会项目。她坦然面对自己的经历,正视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街头遇见她,很难想象,这么一个阳光健谈的孩子,曾和抑郁症做过多么艰苦的斗争。


孩子抑郁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吗?


经过一年的治疗,钟华已经复学,并对心理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抑郁症主题的社会调研试她对自己生病经历的总结。


她的家庭,也因为这段经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家里的环境一下变得很温和,也很健康,这种温和的、接纳的、健康的、平等的环境,对于我的康复,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她的妈妈,一个一直对孩子严格要求,报以高期待的母亲,也因此改变了很多,她说:


“从生病这件事来说,我真的觉得是一种转变。以前的家庭生活是紧绷绷的,就像在活火山口上,很紧张的那种状态,有时候还经常会有硝烟气息,但现在大家都放下了很多东西。比如我就放下了强迫别人、强迫自己的那种强迫,让爸爸这种情商高的人能主导一下,让家庭更宽松一些。”


孩子抑郁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吗?


这个家庭的变化,这个孩子对自己新的“遇见”,我不知道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最好”的安排,但我从中看到了另一种珍贵的意义。


03

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


评判一件事,是好还是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我们如何定义它。


你从哪一面看世界,世界就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你如何解构它,它就呈现给你你看见的那一面。


你从负面定义,眼前看到的都是问题。你从积极面解构,就总能找到一丝光亮。借由微弱的光,更多的积极面被调动,一些积极的变化就会产生。而负面的状态常常引发更加消极的暗示。


孩子青春期,我们如何看待他们遇到的问题,决定了这个阶段亲子陪伴的质量。


一个孩子,上学常常迟到,她不是没有充足的时间,而是她会慢悠悠消耗掉那些时间,从而“有计划”地让自己迟到。


父母很疑惑,多次提醒无效。如果我们总陷在这个问题里,只看到她对于迟到的不以为然,就会催促,责备。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她想从这个“计划”中获得什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她内心真正的需求,比如在迈入一天非常紧张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之前,给自己更多的缓冲和铺垫。


当我们对此有所了解,我们就可以更理智地和孩子共同探讨,还有哪些更科学的方式可以满足她的心理需求。


孩子抑郁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吗?

当我们可以把问题看作一个媒介,甚至是一个机会,一个跳板,我们就不会以消极的情绪纠缠其中。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它,运用它,不会把它当成阻碍。因为这座“问题的桥梁”,可以让我们,让孩子从A地到B地,从成长到成熟。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这样一种解构,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出现,它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什么更长远的问题。


⊙作者:橙子妈妈。“青春期手册”平台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山口   抑郁   孩子   厌学   橙子   纪录片   青春期   消极   负面   情绪   定义   状态   妈妈   机会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