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二)|关于恐惧的心理学研究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让他们在我设定的特定环境中成长,我可以保证,随机选出的任何一名婴儿,我都可以把他培养成任何类型的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或乞丐和小偷。”

没错,这句话出自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华生之口。

今天介绍的这个实验就是他在1920年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

小阿尔伯特恐惧实验

约翰·华生从一所医院挑选了9个月大的小阿尔伯特进行这项研究。

在实验开始之前,小阿尔伯特接受了一系列测试:首次短暂接触白鼠、兔子、狗、猴子、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棉絮、焚烧的报纸等。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二)|关于恐惧的心理学研究

首次接触小白鼠的小阿尔伯特

结果发现,小艾伯特对这些物品均不感到恐惧。

大约两个月后,小阿尔伯特十一个月大的时候,华生和他的同事开始进行实验。

开始时,华生把小阿尔伯特放在垫子上。然后将小白鼠放在靠近小阿尔伯特处,允许他玩弄它。

这时,小阿尔伯特对白鼠并不恐惧,当小白鼠在他旁边游荡时,他主动用手去摸小白鼠。

在后来的测试中,当小阿尔伯特触摸白鼠时,华生就在艾伯特身后用铁锤敲击铁棒,制造出巨大的声响。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二)|关于恐惧的心理学研究

华生在小阿尔伯特触摸老鼠时,制造巨大声响

毫不奇怪,在这情况下,小艾伯特听到突如其来恼人的噪音后大哭起来,并表现出强烈的恐惧。

在之后的实验中,每次小阿尔伯特触摸小白鼠,巨大恼人的声响就在他的身后响起。

就这样重复几次之后,每当小白鼠出现时,他就表现出巨大的痛苦。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二)|关于恐惧的心理学研究

而在之前,小阿尔伯特对小白鼠没有丝毫抵抗情绪,只是这样将恼人的声响和小白鼠配对几次之后,小阿尔伯特就对小白鼠开始产生了恐惧。

这个实验令人疑惑的是,小阿尔伯特对小白鼠的恐惧出现了泛化

在实验的17天后,当华生将一只兔子带到房间,小阿尔伯特也开始变得不安。

对于毛茸茸的狗、皮大衣,甚至当华生戴上有白色棉花胡须的圣诞老人面具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都表现得极度不安。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二)|关于恐惧的心理学研究

小阿尔伯特对小白鼠的恐惧泛化到兔子身上

华生和雷纳想要做的最后一个实验是观察小阿尔伯特新习得的情绪反应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久,小阿尔伯特就被人收养,并离开医院。

他们还计划对小阿尔伯特进行重建条件反射,以消除之前的那些恐惧反应,然而,正如我们知道的,小阿尔伯特早早离开了医院,校正实验没能进行。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二)|关于恐惧的心理学研究

小阿尔伯特对很多带毛的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恐惧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对实验者这个无辜孩子的做法感到担心,甚至是气愤。这项研究明显违反人类道德标准,现在任何研究机构都不会赞成这项研究。

小阿尔伯特在离开医院时并没有消除恐惧,他在实验中习得的这种恐惧将会一直伴随他。

华生把它的成果发表之后,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小阿尔伯特的下落,结果发现小阿尔伯特已于六岁时死于脑积水。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二)|关于恐惧的心理学研究

虽然这一实验带有方法上的缺陷,并且严重违反了道德伦理。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留给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

它说明了情绪是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手段得到实现和改变。

孩子的行为,包括情绪反应,确实可以被塑造,但一定要警惕。小阿尔伯特对老鼠的恐惧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建立,但是消除这一伤害,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

小阿尔伯特的恐惧来源于华生的主动行为-发出异响,换作整个“人生实验”而言,这个可能使我们产生恐惧的异响来源于何处呢?

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免棍棒教育和冷暴力,虽然这些方法收效很快,孩子的行为很快得到改变,但是孩子心灵受到的伤害,我们又要用多长时间来治愈呢?

-The End-


微信公众号 | 小鹿本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二)|关于恐惧的心理学研究

家庭的记事本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阿尔伯特   实验者   白鼠   恐惧   约翰   头发   恼人   声响   面具   心理学   兔子   婴儿   情绪   道德   小白鼠   孩子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