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三)|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如果希特勒让你去谋杀一个陌生人,你会听从他的命令吗?

别着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

1693年,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邀请耶鲁大学附近社区的志愿者参加一个实验。

志愿者来到实验场地之后,由主试官宣布规则并组织抓阄,抽到“老师”的志愿者将对抽到“学生”的志愿者进行所谓的“电击记忆培训”(“老师”先把一对对匹配的单词念给“学生”听,之后给出每一配对单词中的第一个词,要求“学生”给出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词,从而来测试“学生”的记忆力。)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三)|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老师”正在主试官的帮助下熟悉实验环境

但是事先动了手脚,所有的志愿者都抽到的是“老师”,“学生”则由专门请来的演员-一个50多岁,声称自己有心脏病的中年人抽到。

实验要求:每当“学生”犯错,“老师”就要给予电击惩罚,为了让“老师”体验电击的感觉,实验开始之前,每个“老师”都接受了45伏的电击。

实验开始:“老师”按规定对“学生”进行所谓的记忆测试,但是“学生”很笨,总是记不住单词。所以主试官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电击,但是由于“学生”一直犯错,于是主试官要求不断升高电压。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三)|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实验中的“老师”和主试官

你觉得参加实验的“老师们”会将电压升到多少伏呢?

15伏特: 跟小猫挠痒一样

30伏特:有点感觉,但问题不大

75伏特:听筒那边传来了疼痛的叫喊

150伏特:“我受够了!我要出去!”“学生”在话筒那头大叫。

“老师”开始紧张,想要停止,但是穿白大褂的主试官劝说:“电击并不会对他造成长期伤害。”

于是紧接着,200伏特、300伏特、400伏特,直到最高450伏特!

而房间对面,学生也从疼痛的叫喊

到咒骂

再到哀嚎

直到没了声响…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没有“老师”在300伏前停止电击,退出实验(虽然实验前他们就被告知,可以随时退出实验,不受任何限制),而且高达65%的“老师”施加了最高电压450伏!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三)|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实验结果震惊了米尔格拉姆,也震惊了所有人。

其实在实验开始之前,米尔格拉姆做了个调查问卷:施加最高电压的人占总实验人数的多少?得到的答案是1%到3%。但是谁也没想到实验结果是令人震惊的65%!

实验结束后,主试官按照规定告知“老师们”,其实话筒那头的学生并不存在,所有的哀嚎声、求救声全都是专业演员的表演。

但是“老师们”事前是并不知道这个情况的,所以他们的反应完全是他们最真实的反应!

志愿者很难不去想,如果听筒那头真的有个“学生”的话,那他的行为属于什么?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三)|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人性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我们每个人都是恶魔吗?

实验中几乎每个“老师”在感受到电击对“学生”的伤害时都犹豫了,他们开始紧张,想要停止。但他们还是把电击按钮摁了下去,唯一让他们行为发生变化的就是主试官,也就是权威人士对他们的影响。

主试官是如何影响“老师”的呢,主试官并没有强迫他们按下按钮,主试官只是穿着白大褂,在“老师”犹豫的时候告诉他们,没事的,电击并不会造成永久伤害。但最后决定电击的始终是“老师”自己,尽管他们有随时退出实验的自由。

当听到“学生”哀嚎的时候,“老师”们没有自行决定继续还是停止,迫于道德压力,他们不愿做出选择。这个时候,如果有个人帮助他们做出选择,他们心中的道德压力就会减轻很多,因为这个时候,所有造成的后果,都可以解释为“他们让我做的,这并是我自己做的选择,我也是被逼无奈才摁下按钮的”。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责任转移,在将自身责任转移出去的同时,心里的道德压力也随之骤减。所以很多人其实并不喜欢做选择,因为选择就意味要承担着选错的责任以及选错后要受到的指责。因此如果有个权威明确告诉他们怎么做,并给予一些理由,他们就会按照权威所要求的去做,也不去思考这个理由合不合理(那些参加实验的“老师”们难道不知道450v的电压会杀死一个人吗)。

责任转移其实很常见,我们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比如上司做了一个一定会失败的企划,下属也都知道这个企划一定会失败,但是每个人还是都会去做,为什么?既然这个企划已经注定失败,那么下属在失败后就可以说,“这是上司让我们做的,我也没办法”,这样就可以逃避失败后的责任,很多人都乐于这样去做。

在家庭中也经常会有责任转移,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经常抱怨父母给我们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比如高考填报志愿时帮我们选专业。我们会说,父母给我们选的这个专业,自己既不喜欢也不好就业,都怪他们。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当时是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的。但是我们却更愿意把选择的权利交给父母,让他们帮助我们做决定,为什么?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三)|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因为选择错误后我们就可以指责父母而不是指责我们自己,我们就可以说,“那是父母帮我们做的选择!”

当你任由别人帮你做决定时,记得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你自愿把自己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没人要求你这么做,这是你的选择。因此后果,也得由你来承担!

非道德心理学实验(三)|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公众号|小鹿本

新浪微博|@小鹿本Litdeer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米尔   耶鲁大学   道德   白大褂   听筒   小鹿   电压   志愿者   心理学   按钮   父母   压力   老师   权威   责任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