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会做|家庭教育中的“登门槛效应”


/ 陪伴家庭教育长跑 /

DEERBOKE

怎么说孩子才会做|家庭教育中的“登门槛效应”



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


最近时常有家长说:孩子总是选择一些比较低一点的目标去完成,其实凭孩子的实力完全可以完成更高一点的目标,关键老师也说孩子可以完成更高一点的目标。很希望孩子能有一些更高的突破,也和孩子和颜悦色地商量共同定下了更高一些的目标,同时许诺达到目标就会有相应的奖励,但依然是老样子,不知如何是好。


怎么说孩子才会做|家庭教育中的“登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心理学效应“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


怎么说孩子才会做|家庭教育中的“登门槛效应”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


这里有一则寓言故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饥寒交迫的流浪汉到一个富裕人家门口,对看门的仆人说:“你让我进去吧,我只需要在你们的火炉旁烤干衣服!


仆人认为这点要求不算过分,就让他进去了。烤完衣服后,这个可怜人请求借用一下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很惊讶,“我倒是想看你怎样把石头做成汤。”于是她答应了。流浪汉从院子里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进锅里煮上,这时他又对厨娘说:“可是,我总得放点盐吧?”


厨娘又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些剥弃的菜叶,直至一些碎肉末。后来,这个可怜的流浪汉把石头捞出来,然后美美地喝了锅热的菜叶肉末汤。(《伊索寓言》)


在上述的故事中流浪汉就是恰到好处地使用了“登门槛”这一效应,所以很顺利地达成了自己的目的。登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时提出的。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



怎么说孩子才会做|家庭教育中的“登门槛效应”

我们再说谈回到对于孩子的教育上,在向孩子提出成长要求时,我们先帮助孩子设定一个很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达到目标后再鼓励孩子逐步达到一个又一个更高要求的目标。过程中您每一个赞许的眼光和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孩坚信自己可以做得越来越好。逐步引导孩子迈向更高的目标,这正是利用了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


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也需要用登门槛效应。对于那些所谓的“后进生”、“问题孩子”,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有很大的改变,不能给他们定太高的目标,而是采用目标分解法和循序渐进原则,为他们设计一些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细小目标的实现。最后达到较大的成效。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否则他们会因为目标的“高不可及”而失去兴趣,甚至对教师、家长形成心理抵触,对给他们的目标无动于衷,使已获得的教育成果付之东流。


教育其中一个“育”字就说明它本身是一个长期积淀和拔高的事情,就如同数学家华罗庚所言循序渐进,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耐心地一步一步去引导,掌握“登门槛效应“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在教育。


END


微信公众号 | 小鹿本

新浪微博|@小鹿本Litbeer


怎么说孩子才会做|家庭教育中的“登门槛效应”

家庭的记事本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华罗庚   伊索   门槛   效应   孩子   菜叶   流浪汉   小鹿   仆人   循序渐进   心理学家   家庭教育   石头   较大   家长   目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