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多处跳跃性病变(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笔记背景/临床问题

肠道多处跳跃性病变见于哪些疾病?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54岁

患者性别:男

简要病史:

全腹痛2周就诊。

既往健康。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腹部柔软,略有压痛,手脚上有弥漫性瘀点。

实验室检查:血清 C 反应蛋白浓度升高,为 12·2 mg/dl(正常值 <0·6)。

腹部 CT 扫描显示隐匿性回盲部穿孔和分段小肠壁增厚的迹象。

在腹腔探查中,发现多处 5-10 cm 的出血性小肠跳跃病灶(图),没有任何穿孔。

肠道多处跳跃性病变(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肠道多处跳跃性病变(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因为肠管蠕动正常,没有切除。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蛋白酶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R3-ANCA)241 IU/mL(正常 <10)。无血尿、无蛋白尿、无管型和血清肌酐正常。尿量无异常。

临床诊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治疗经过:

强的松龙治疗显著缓解患者的腹痛。

1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急性腹痛和腹膜炎。CT扫描显示腹腔内有游离空气。进行了进一步探查,发现了几处回肠穿孔;受累小肠切除术并回肠造口术。

切除肠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坏死组织伴严重腹膜炎,一些小血管有微血栓和部分增强的血管壁浸润性粒细胞;肾活检样本证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在用泼尼松龙和环磷酰胺治疗的定期随访中,没有检测到系统性血管炎的新发表现。

相关知识点

肠道跳跃性病变通常见于炎症性肠病、血栓栓塞性肠系膜缺血和狼疮性肠炎。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中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它主要影响呼吸道和肾脏,并且有可能涉及多器官。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可以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治疗可能会增加肠道穿孔的风险。

既往笔记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肠系膜血管炎

2021-09-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肉芽肿   肠道   肠系膜   弥漫性   压痛   正常值   栓塞   体征   狼疮   可能会   病史   血清   血栓   患者   笔记   性病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