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匠人

在了解匠人精神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匠人?

匠人是属于人科的已经灭绝的物种,生存于180-130万年前的东非及南部非洲,处于上新世末期到更新世初期。最完整的匠人骨骼是于1984年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发现,俗称“图尔卡纳少年”。

匠人的学名源自希腊文的“工人”,取此名的原因是在发现匠人的位点中,同时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工具,如斧头及刀子。

这是“匠人”的来源,似乎与我们现在口口相传的“匠人”关系不那么大,我们现在讲的“匠人”似乎是“手艺人”。

一提起匠人,通常我们会想到日本和德国,这些具有极致精神的民族。匠人精神则是一种追求极致的人的品质。

秋山利辉在书中提到的30条法则,是他认为的培养一流人才所必备的,其中一些法则是源于他在成为所谓一流匠人的过程中所受到训练。这些法则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是针对的一个人的心性的培养。作为一家生产具体产品的“秋山木工”,其成功的原因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它的产品过硬,经得起消费者以及行业的考量。那么,在熟知了并真正践行了这30条的工匠就一定能够做出品质过硬,符合市场的产品吗?这里需要打一个问号!

我在最初拿到这套书翻看的时候,里面浓浓的个人主义味道,也就是“这是我认为正确的,有用的,有帮助的,我要你们和我一样”。这本书的首章的标题是<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强调了对匠人心性的培养。这里有个假设:拥有一流心性的人,必然拥有一流的技术,也就必然能造出一流的产品。我们试着倒推一下,消费者决定购买一件产品的要素有哪些,功能实用?价格满意?销售人员热情……

如何制造功能实用的产品?在我看来,所谓的实用,就是产品的基本属性要切实的满足消费者。比如一张床,最基本的属性是供人躺下休息的,那么对床的基本要求是长宽适中,坐卧舒适。如果这些基本需求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话,即便你再如何如何,也不一定能让消费者为你付费。

如何让价格满意?每个人对价格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价格越高的产品,其价值也有越高;也有的人觉得物美、价廉才是最好的。对于一件产品的定价,包含了诸多要素,比如成本是多少,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定价是什么,产品有哪些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优势……产品的定价不是信口胡诌,或者野心勃勃。对于价格不同的商家有不同的策略,或者是薄利多销,或者是好产品就该定高价……只有符合产品品质的价格才是一个好的价格,也才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

销售人员的热情在消费者付费的决定中占少比重?销售人员对消费者决定付费与否,有影响吗?有,影响大吗?过去影响大,现在影响不大,网络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产品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销售人员的讲解来了解的。而如今,信息、网络高度发达,人们有更多的途径来了解一件产品,而不仅仅依靠销售人员。在这个信息发达这个时代,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已经不好使了,甚至有时候会起到负性作用。

那么回到《匠人精神》这本书上来,它传递的信息是,要将从事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的人的心性培养成一流的,这样才有具有一流技术的可能性。这30条法则对于其他人真的适用吗,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吗?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不论是质疑还是深信不疑。

我始终是太明白,秋山利辉在写这套书的时候,他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是向读者展现匠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还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成功的例子展现给读者。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一点也不匠人,或者说作者狭隘的把匠人和匠人精神框定成了自己。我也不清楚这套书的定位是什么,有没有一个明确的阅读受众。相反,感觉到的更多的是这是一本带着情绪写就的书,说的好听一点是带着热情和激情写就的。说点题外话,我自己一般不会选择什么样的书看呢,就是内容的排版如果是这种上下左右留着大白边,然后一页纸上零零散散只有不多几行字的书,是不会看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狭隘的地方,或者叫做偏见。我觉得它给人一种不真诚的感觉,至少是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

但是,要说这套书一点阅读价值也没有吗,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想靠着贩卖焦虑来分得市场一杯羹的时代,这套书就一定会大卖。我狭隘地把它归类为“成功学”。人类对失去的敏感远远超过得到,一些成功学类的书起名听起来像是《如果你不读,你就会失去20个亿》……这类,成功学并不能让你成功,但能让你兴奋起来。比如《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似乎我如果不读就错过了成为一流人才的机会,公司企业不学就无法将自己的员工培育成一流的人才。这本质上和那些教你成功的成功学如出一辙,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就不是一套严肃的作品。

那么,我们能成为秋山利辉吗?不能。世界上还有第二家秋山木工吗?没有。每个企业都应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一些文化,一些人才培养的方式,但是最根本的方式是充分发挥每个人个性及特长。以上这30条法则,看起来像是培养的心性——但他认为的心性应该是这样的。

优秀的企业一定是有一套优秀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使得那些员工充分、积极的发挥出自己最大潜能的环境,而不是“我要让你成为我想让你成为的样子”。

压抑了天性的人,要成为真正具备极致精神的匠人,似乎可能性也不那么大。

无意冒犯这本书的作者,他提出的这些法则和工作方法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正是有了它才有我们静下心来讨论的机会。我相信这本书的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个出发点也是希望人们借着阅读这本书的机会来思索究竟什么是“匠人精神”,而非昭告天下:我的精神就是匠人精神,我的法则会把你培养成真正的匠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就太岂不是太可笑了!

我们永远在思索的过程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匠人   东非   希腊文   心性   狭隘   极致   法则   热情   消费者   精神   方式   人才   价格   产品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