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依然在基层?因为你眼里没活,手中没工夫

职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是:靠谱。什么样的人叫做靠谱?能让老板放心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能力是稳定的可预期的,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无论大事小情他都能够很周到的给你办好。能让人产生,“既然他答应了,就一定会办好”的想法。

初到职场一般都是在基础岗位,这类的岗位事务性工作比较多重要程度低价值性较低。但是中高层也都是从基层干起的。其实基层工作非常能够折射出一个员工是否具备中高层的潜质的。如果一个职工基层做不好,只会被动等待命令,那么公司不会花时间和物力去栽培的。

基层工作的价值是:你能在一堆看似是“杂事”当中找到工作的价值,折射出事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像《细节的力量》一书中说的,要学会适用于任何职业的基础技能。

工作多年依然在基层?因为你眼里没活,手中没工夫

封面

《细节的力量:51件你必须知道的职场小事》的作者裕美子有20年秘书从业经验。分为5个部分51件职场小事,讲述职场打怪升级之路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虽然主要场景是秘书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但是其中的技巧对任何岗位都有些用。特别是认真对待工作,解决问题的态度是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的。

对于职业倦怠,本书提倡用打怪升级的游戏思维,替代“被迫上班”的工作思维。

工作多年依然在基层?因为你眼里没活,手中没工夫

本书整体结构思维导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书都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职场小技巧和职场思维。

1)把话说清楚的能力

书中提到一个原则,“让5岁孩童都能听懂”。是说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别人能全部听懂你的内容,不要假设别人知道的信息与你知道信息一样多。

《粘性》这本书里提出一个概念,叫“知识诅咒”。指已经知道某些知识的人,无法想象不知道的人的状态。这里的知识可以指信息、经验等等。。

抛弃这种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可以理解的思维定式。不管谈话对象如何都要:简单易懂,有耐心,紧扣要点。

工作多年依然在基层?因为你眼里没活,手中没工夫

清晰的表达观点

2)执行力VS执行

执行力是交给你一件事,你首先要弄懂真正的任务是什么,无论大小都尽全力去做好。老板(本文中的老板皆指直属领导)叫你交一份报告,没告诉你什么时间要。你去了解老板意图,并且告诉他你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执行是,交给你一件事,你看了以后只求完成任务。老板叫你交一份报告,没说具体时间。你就随随便便做点,等到老板来问了,你才写一点。

水湄物语在《懂选择的女人更幸福》里,说了一个小故事。他们机构要举办一场大型活动,需要收集媒体报道资料,她叫一个名校毕业的实习生去找份报纸。那位实习生找了两个报刊亭就回来交差说:“我问了,那份报纸卖完了。”她十分恼火地说:“你至少给我找10家报刊亭,或者去网上征集,或者直接去报社要,总之你给我搞定这件事。”最后他找了第四家报刊亭就找到了。

买报纸这件小事,就让人看到执行与执行力的不同。

那位实习生(职员)的角度是,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我找了,没找到可不是我的错。

水湄物语(老板)是,这件事我交给你了,你就得想办法给我完成。

我们总认为,只有引人注目的工作才叫有价值的工作,其他都没有价值。对于没有机会接触到重要工作的职场人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人老板看到,你可以把事做好。

小事做好了,才有人给你大事做。小事都做不好,不会有人放心交大事给你做的。从小事中获得成就,积攒信任。不要“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干”。

工作多年依然在基层?因为你眼里没活,手中没工夫

小事也要安排好

3)人在职场要好好保护自己

给自己的工作做好记录,一旦发生扯皮事件,可以拿出切实的证据,让人无法把责任推卸到你的头上。

用邮件整理电话内容,备份。

收据、凭证等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东西,复印留存一份。

给对方打电话委托事情的时候,问清楚对方姓名。比如给负责人发传真,他本人不在,是他助理接的传真。事后当事人却打电话过来询问那份文件。那你就可直接说,你交给了某某,让他去找那个人那文件就行了。如果你只说你交给了,某个人,他没有具体的人可找,可能会以为你撒谎了。

有句老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与其被坑的时候觉得别人卑鄙,不如不给人坑你的机会。做了的工作最好留痕。

工作多年依然在基层?因为你眼里没活,手中没工夫

工作要留痕

4)麻烦别人的能力

发现在职场关于求助有不少人担心,会遭到拒绝,麻烦别人,会被人看成是白痴。这类担心最主要的问题是,把自己的自尊心放在自我成长之上和不知道如何提问。

关于职场求助我是这样做的:至少我要知道领导想要什么,如果不清楚,我会直接找他确认。对于要什么样的结构,领导会说的清楚一点。在执行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先上网查询,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避免询问一些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果没查到,再问身边我觉得他会懂的人,一直问到懂的那个人。别人一般是会教的,因为帮助别人是被需要的体现。同样别人问我问题,我会的我就如实回答,如果不会我会告诉他,我不会,并跟他说,如果他会了教我一下。

我有一次写一个报告,需要一些数据。那些数据我自己统计的话要花费几天时间,但我记得有同事统计过。我就去问问有人统计过没有,结果真的有人统计过。那人就把数据发给我了,这样我少花几天的功夫。同样别人有要什么资料的也问一声,有的我就会直接发给他。如果当时我在忙,我会告诉他等我忙完,我就发给他。如果我忘记了,他再来找我一次就行了。这样真的可以提高效率。

如果被拒绝了也没事,别人没有帮助你的义务。抱怨别人不帮你,或者揣测别人懂也不教你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问问其他人又没什么损失,说不定就有人能帮上你呢。同样,如果你不对别人施以援手,也别说没人帮你,人跟人之间的帮助是相互的。

职场是互相竞争和协作的网络,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帮助他人的。不是每个人都是独行侠。很多人际关系就是在“索取—付出—索取—付出”的循环中建立的。

工作多年依然在基层?因为你眼里没活,手中没工夫

自己没法完成就去寻求帮助

5)不要轻易对上司say no

对于上司交代的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要在没有试过之后就说,做不了。不要让“不可能”阻碍你思考。

《细节的力量》里作者遇到一个老板,跟她说,马上要和S谈话。可是S正在出差的飞机上。她就去告诉老板这个事实。结果老板反问她“所以呢?马上想办法联系他。”

很多人可能会想,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老板强人所难啊。作者的做法是,换个角度思考。不再纠结老板要马上和S谈话这个问题。而是想老板为什么要马上和S谈话,肯定不是为了闲聊,那就是为了谈事情。她马上去和老板确认,找S是为了确认什么信息。然后从别的渠道先收集资料给老板,并确认S什么时候下飞机,在第一时间联系好S。安排好后,告诉老板,S什么时候可以和他沟通相关事宜。

尽全力去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不但可以获得老板的认同,更重要的是,提升你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练成这种思维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想尽办法去完成,而不是随便想想就放弃了。

工作多年依然在基层?因为你眼里没活,手中没工夫

解决难题会带来成就感的

6)紧急资料要能够在5分钟内准备好

如果老板说:立刻给我某个项目的资料。立刻表达的是紧迫感。这种情况下,立刻准备基本资料交给他,并且告诉他在什么时候能给他更完整的资料。

完成比完美重要:一方面,自己完美的标准和老板的标准不一样;另一方面,时间问题,根本不可能准备多周全。对于紧急任务,老板的期待恐怕也不是完美,而是尽快获得基本信息。需要知道老板下达任务是所表达的期待。

这样避免了老板在立刻想拿到某资料的时候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你在准备工作不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可是对于等的来说,几分钟就觉得很漫长。在等待中没得到回应,是非常不好的体验。

有的人生怕多做一些便宜了老板,但是我想说:工资是老板给的,能力却是自己的。在职场上能提升自己,学会应对各种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你有能力才能离开你不喜欢的老板,换份喜欢的工作。没能力的人,说老板坏话又有什么用呢。与其期望能遇到好老板,不如让自己有选择工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工作   基层工作   实习生   报刊   基层   小事   岗位   眼里   手中   报纸   思维   多年   事情   老板   能力   价值   时间   资料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